端午节期间,云霄县带货主播张美莲将直播间搬到了果园,通过全景展现原产地风情,为集中上市的乌叶荔枝“打call”,引来不少“老铁”买买买。
凭借“客家田园风”人设,宝妈张美莲在半年间吸粉14万。在云霄,一大批像她这样的直播达人正在涌现。他们立足本土,大力推介枇杷、杨桃、荔枝、黄观音等本土好物,展现不俗带货能力。
站在电商直播的风口,云霄积极构建产业直播基地,通过打造直播人才孵化基地,建设乡村田野直播间、培养专业直播团队、培育网销新农人,为农产品上行开拓新渠道,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把枇杷节搬到线上
张美莲涉足电商直播,源自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春节期间,正值青枣、杨桃等云霄时令水果热销期。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农产品销售陷入困境。为助农战“疫”,当地启动农超对接,引导本土商超企业打响疫情期间农产品突围战。进入3月,“八闽开春第一果”云霄枇杷开始集中上市。今年,全县种植规模近7万亩,产量4.5万吨。面对这么大产量,本地商超无力消化。
“每年这个时候,县里都举办枇杷节,广邀各路经销商参与,大量云霄枇杷外销。”云霄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李生龙说,电商直播,方兴未艾;流量扶贫,蔚然成风。“何不把枇杷节搬到线上,借一把东风呢?”
3月6日,为期一个月的云霄线上枇杷节在和平乡棪树村启动。
开幕当天,副县长李娟化身“首席带货官”,在直播间推介云霄的好山好水好风情,云霄枇杷的悠久历史与优良品质,展示枇杷的花样吃法。直播首秀的引流与带货效果立竿见影,当天共吸引2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
在副县长带动下,全县直播氛围正浓。
特邀前来的网红主播现场示范直播带货的正确打开方式;当地引导扶持果农,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开通账号,在自家果园开启原生态直播;返乡创业者、新农人、电商从业者纷纷出镜为云霄枇杷吆喝;张美莲也利用闲暇时间试水直播带货,没想到上了瘾,成了一名专职主播。
搭上电商直播快车,云霄枇杷上行无阻。至3月底,全县累计网销枇杷150多万公斤,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倍。
培育本土直播达人
线上枇杷节的成功,让云霄看到了视商经济蕴含的巨大潜力。当地开始进一步谋划,推进新兴业态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
“与网红主播合作,带货效果不可小觑,但终究不可持续,且流量入口掌握在别人手里,自身缺乏主动权。”云霄县电商办主任郭玲发现,经过线上枇杷节的市场教育,当地涌现出不少主播苗子。“坚持本土化,培养自己的农民主播团队,把流量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很快,云霄便推出了电商直播经济养成计划——打造一个直播人才孵化基地、建设一批乡村田野直播间、培养一支专业直播团队、培育一批网销新农人。
“本地虽不乏返乡创业的电商人才,但往往独自为战,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与培训,专业技能偏低,电商直播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云霄县融媒体中心主任石晓窗说,为补齐人才短板,当地依托县级融媒体中心建立直播人才孵化基地,配备专业的直播设备和硬件设施,打造一定规模数量的直播间,引入导师资源与实战课程,为尝试进入直播领域的电商企业和人才提供实践和交流平台。
李生龙说,希望通过专业化引导与培训,培养一支专业的电商直播团队,形成文案、策划、摄制、主播、运营等专业分工,尤其要发掘培养一批能说会道的本地农户,使之成为懂网络、会直播、擅销售的新农人。
整合农产品供应链
直播带货,直播是手段,货是核心。基于这样的认知,云霄将农产品供应链整合,作为打造农业产业直播基地的核心工程推进。
“去年,全县电商销售总额3.94亿元,同比增幅约35%。”李生龙说,云霄电商发展迅猛,但电商企业发展依然呈现“散、乱、小”态势,难以形成集聚效应。“本地电商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无法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专业化的仓储设施建设。”
电商直播,最终拼的是产品供应链。供应链端的效率高低、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电商直播用户的消费体验。因此,云霄提出打造县域“云仓”的构想。
“县域‘云仓’有利于整合全县电商企业供应链,推进统一分拣、统一包装、统一物流,形成规模效应,大大降低企业物流和包装成本。”李生龙说,专业化的第三方管理可为产品后端运输配送环节节省更多的时间成本,同时还将有利于产品质量把控、产品标准化的制定。
按照李生龙的设想,当地将由县属国企牵头成立乡村振兴公司,或引导电商龙头企业组建合资公司,负责县域“云仓”的建设和运营,引导各大电商企业与电商直播从业者入驻。
同时,云霄还希望借由“云仓”运营,打响县域公共品牌。“公共品牌的授权使用必须对企业和产品设定严格的准入标准,切不可摊饼式地授权和滥用,同时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抽查。”李生龙说,通过县域“云仓”标准化建设和统一运营管理,有利于政府对授权公共品牌的电商企业进行监管和检查,真正提高县域公共品牌的公信力与含金量。(张辉 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