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巾帼力量”系列访谈——

扶贫先扶志 巾帼有担当

【查看原图】
福建省莆田海峡职业中专学校英语老师、闽宁协作代表、隆德县第四中学英语老师杨明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省级科技特派员苏海兰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王铣摄
福建省莆田海峡职业中专学校英语老师、闽宁协作代表、隆德县第四中学英语老师杨明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省级科技特派员苏海兰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王铣摄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2021年03月06日11:16

【编者按】

“妇女能顶半边天”!她们艰苦奋斗,不计名利,越是艰难越向前。为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福建省妇女联合会和人民网福建频道共同推出系列访谈“乡村振兴 巾帼力量”。

亮巾帼风采,抒豪情壮志。今天做客人民网福建演播室的嘉宾是福建省莆田海峡职业中专学校英语老师杨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省级科技特派员、光泽县林业局挂职副局长苏海兰。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福建省妇女联合会和人民网福建频道共同推出的“乡村振兴巾帼力量”系列访谈,我是人民网的主持人詹伟业。今天做客演播室的嘉宾有两位,一位是福建省莆田海峡职业中专学校英语老师杨明。

杨明: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另一位嘉宾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省级科技特派员、光泽县林业局挂职副局长苏海兰。

苏海兰: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最近有一部剧特别火,叫做《山海情》。讲述的是宁夏西海固人民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不断探索脱贫致富路径,通过奋斗获得美好生活的故事。1996年以来,福建2000余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专家院士、西部计划志愿者敢于牺牲,主动扛起对口帮扶宁夏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与宁夏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帮扶的“闽宁模式”,杨明老师就是其中的一员。杨老师,您是2014年开始远赴宁夏支教,一去就是七年呀!

杨明:对。2014年,我第一次报名支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西吉中学任英语老师,这一呆就是5年。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我在隆德县第四中学支教。2020年9月至今在西吉县职业中学支教,支教是每年报名一次,我连续七年都报名了。

主持人:也就是其实支教的周期是一年,但您每年在支教结束回福建后又继续申请支教。是什么让您坚定地选择支教呢?

杨明:秉着坚持做一名“纯粹的老师”和为教育扶贫出一份力的初心,2014年我开始第一次申请支教。到了西吉,我被这里纯真朴实的孩子们感动了。记得那年暑假,两个班90位同学,排成一队长龙,从我的宿舍一直排到校门口欢送我。甚至有的同学会拉着我的手说:“杨老师,你一定要再来啊,我们等着你上课,我舍不得你走。”很多同学都哭了,我忍住泪水承诺孩子们:“我会回来的!”为了兑现这份承诺,我再次选择支教。

主持人:于是,杨老师就成了西吉中学的孩子们口中的“福建妈妈”。老师是园丁,灌溉的是祖国的花朵,而苏副局长灌溉的是一种稀缺药材“七叶一枝花”。这个药材的名字听起来太有诗意了,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药材呢?

苏海兰:“七叶一枝花”又名华重楼,是我国濒危珍稀中药材,具有止血、解蛇毒、抗癌等作用。是云南白药、片仔癀等260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七叶一枝花”比较难种,原来大家都是采挖野生资源,已成为濒危物种。“七叶一枝花”适合种植在光泽这类生态环境好的地方。

主持人:您原先是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工作,当时怎么想到会去光泽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呢?

苏海兰:我在福建省农科院工作,就一直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工作后从事中药材种植研究与推广工作。2014年,光泽县承天药业集团希望我们农科院能帮助光泽发展“七叶一枝花”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七叶一枝花”生长周期长,1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几乎没有研究基础和经验。但资源已濒危,农民们种植又碰到买不到适宜品种或没有技术而损失巨大,有的合作社一次损失10多万元。面对社会所需、企业所求、农民所盼,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农科院人、一名科技特派员,面对找上门的生产问题,义不容辞,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扎根在基地,作好调研,了解“七叶一枝花”的习性,做种植研究,建基地。只能我们种出来给农民看,才能带动农民、解决农民的问题。所以我一直在光泽驻点6、7年,才有了一些成效。

主持人:不管是远赴宁夏的杨老师,还是扎根光泽山区的苏副局长,二位做的是“扶贫先扶志”,播种知识和技术。那么,二位刚开始支教、助农的时候,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杨明:西吉县海拔2000多米,干燥的气候和高原反应让我不太适应。一开始,流鼻血、睡不好是常态。对我来说,饮食和语言差异也是一大难题。但我很快调整过来,克服水土不服等困难,全身心、创造性地投入教学工作。相比于东部地区,这里的孩子们学习基础较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耐心。但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激励我上好每一堂课。

主持人:苏副局长当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光泽虽说在福建,但属于相对贫困的山区县,还是有很多实际的问题,对吧?

苏海兰:回想在光泽的6、7年,一路走来是有一些困难。首先,“七叶一枝花”本身的特性就是生长周期长、种植要求高,又没有研究基础和经验,做科研攻坚比较难,所以做的人才少。企业和农民种植又都碰到问题,急需要解决。在基层一线做事,做得好不好,能不能用,团队人手又少。我刚去基地时,说真的,压力非常大。其次,光泽冬季冷,又吃辣。刚去的两年很不适应,也落下关节炎。更难受的是,两个孩子年纪小,光泽与福州来回要八个小时,出门一般是一两周再回来。刚开始我每次出门,孩子都要哭,我心里就特别难受。

主持人:我想到一句话:“困难是礁石,海水敢于进击才激起美丽的浪花。”两位都勇敢地向困难挑战。杨老师在支教的七年里,有哪些特别的经历?

杨明:在教学上,学生们刚开始觉得英语枯燥乏味、难学,我就想方设法让课堂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潜力倾向,将同学们科学地分成几个水平相近的小组,根据实际进行“分层教学”。慢慢地,学生们爱上英语课堂,我的教学课题也获得固原市第一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一等奖。为了更好地开展支教工作,我走旱塬、跨峁梁去家访,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我还积极对接莆田市教育系统等开展捐款,几年来共募集款项53万元,用于资助当地品学兼优的学生、添置学校教学设备。最特别的一个经历就是认了班上的一个女生当干女儿,这也是生活版的“闽宁一家亲”。

主持人:苏副局长,您在光泽的这几年,做了哪些让您觉得特别重要的事?

苏海兰:由于我自己长期扎根在基地才能做到:一、系统性了解“七叶一枝花”产业上存在的技术难题,做有用的研究,再直接把研究做到大地上,快速应用于生产上。二、长期与农民接触,相互了解,懂得他们的需要,共同成长,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信任。三、作为科技与农民、企业的桥梁,农民、农村的发展以及科研成果都需要懂研究、可在一线实践、带动与推广的科技服务人员。我在一线就做好产学研的桥梁,把很多理论转为实践。

主持人:经过几年的扎根奋斗,当年播下的希望种子,现在也陆续开花结果。杨老师,支教七年,您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杨明:看到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还有英语成绩提高,这是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6年多来,我先后带了8个班300多名学生,共有300多名学生考上大学。

主持人:苏副局长呢?

苏海兰:一、我们农科院成立了“集团作战”模式,通过努力,看到农民在生产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被解决,更加坚持我们农科人“不忘科技为民初心,牢记服务三农使命”;科研人员通过学习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乡村振兴做更多科技服务。二、“七叶一枝花”育苗和种植技术有突破,并成功建设了示范基地,让大家可看可学可复制,也为发展林下经济做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模式。大家要发展“七叶一枝花”或林下经济会主动来联系我们,放心让我们去做。三、扶贫先扶志。通过这几年的培养和共同努力,建成科技人员带领企业农民做好示范基地、同时培养乡土人才的模式。我们现在发展“七叶一枝花”和林下经济已经有一批由科技人员、企业、农民共同组成的专业队伍,有9名农民是有证的乡土人才。这已经是可以对外复制和推广的模式。

主持人:通过今天的访谈,我深深感受到“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像杨老师一样的支教老师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知识,为宁夏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求知的窗户、铺就了一条求学的路。2020年7月3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向杨明老师致敬!

杨明:作为爱的燎原者,能够把爱传递下去,为闽宁协作奉献一份小小的力量,我感到十分荣幸。看着一批批的孩子考上大学,学有所成,我感到无比欣慰。孩子们考上大学后有很多都选择回乡建设,发展宁夏,用知识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家乡。我想这是支教最大的意义。

主持人:苏副局长长期在光泽县等贫困山区中药材种植基地做科技服务,多次被评为“科技扶贫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2019年获选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建立60周年农业科技工作12名先进典型之一,获得科技部的通报表彰,并在国务院举办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会议上,作为全国两位科特派个人代表之一作典型发言。您觉得光泽的农业科技将如何推动乡村振兴?

苏海兰:一、深化科企合作,解决产业链上的技术难题。做出示范基地,培养当地的乡土人才,促使他们发挥作用。二、光泽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和生态食品城品牌,打造农业品牌,推动现代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三、针对不同对象创新应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的不同模式,做出不同的成功案例。政府、企业、科技、乡土人才和农民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主持人:扶贫先扶志,巾帼有担当。知识就是力量,科技助推发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妇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向二位致敬,谢谢你们!

杨明:谢谢主持人。

苏海兰:谢谢各位网友。

主持人:也感谢各位的关注,再会。

(叶青卿 兰志飞 詹伟业 王铣)

 

 

“乡村振兴 巾帼力量”系列访谈:

郑月娥:甘做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的铺路石

兰爱珍:姐妹手拉手 携手共前行

发展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 让农民钱袋子更鼓

返乡创业女大学生带领群众走向致富路

分享到:
(责编:吴舟、钟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