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遠海自動化碼頭是一個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碼頭,其遠程作業、智能、安全、可持續的特點成為業界口碑,因作業時碼頭堆場空無一人,設備卻能正常運轉而被戲稱為“魔鬼碼頭”。遠海自動化碼頭獨特的堆場平行布置及眾多全球頂尖設計技術為中國大多數傳統碼頭的升級換代提供可參照藍本,堪稱全球自動化碼頭工業的4.0。
作為國家重要國計民生的行業,為保障全球貨物的海陸承運,港口必須一年365天無間斷運行。廈門遠海碼頭地處閩南金三角,是國家東南航運中心的重要企業,疫情期間充分發揮自動化運營中心遠程作業的優勢,從崗位安排、泊位策劃、作業調度等方面大力推進自動化生產。
自動化遠程操作開啟“一”人戰“疫”模式
“交通管制不能返崗!”
“我遠程作業。”
“省外必須隔離14天!”
“我遠程作業。”
“不能聚眾,不能接觸!”
“我遠程作業。”
病毒肆虐期間,當眾多行業深受疫情影響或禁止或限制,企業主感嘆復工難於上青天時,廈門遠海自動化運營中心卻可以幾乎不受影響,開啟了遠程“一”人戰“疫”強悍的模式。
遠程操作員在監控攝像頭、手柄按鈕的支持下,採用一對多的遠程操作模式,可以實現1人對16台軌道吊兼顧1台固定吊的操作,一線人員減少70%。春節假日期間(01/24-02/09)自動化岸橋裝卸作業量佔比碼頭裝卸總量的24.8%,遠高於去年同期。無人駕駛導引車AGV進行船舶裝卸累計同比去年增長12.98%,自動化堆場作業也同比去年增長5.63%。
疫情當前,自動化碼頭從容生產。在自動化程序的干預下,碼頭作業覆蓋智能閘口、遠程調箱、AGV載運和前沿裝卸,從閘口到岸線,從平地到高空,看箱子垂直起落,任貨物水平運輸,縱然作業線縱橫交錯,但調度有條不紊。假如你身臨其境,你會感嘆疫情期間的自動化堆場哪裡是什麼作業生產,明明是一場技術“戰神”與“疫魔”的較量,是人類對病毒的不妥協。
用工缺 運力緊 非常時候顯身手
在當前行業分工細化、人口流動性大的背景下,因防控需要而採取的交通禁入、醫學隔離、封閉管理等措施造成的影響讓物流行業首當其沖。據2月18日“港口圈”報道,在對集卡司機返工情況的小型調查中僅21%受訪者突破重重困難復工,45%的司機在返崗途中,34%的司機進行14天的居家隔離。
港口作為全球貿易的重要節點,作業中需要大量的岸邊裝卸和水平運輸司機。近年來,碼頭的岸橋/場橋司機、內集卡司機已出現招工難的問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原本就緊張的運力捉襟見肘。自動化岸橋、無人跨運車、無人集卡或AGV的運用可解燃眉之急,它們的優勢不僅體現在最為直觀的減少人工投入,還體現在提高安全系數,既包括作業安全,也包括疫情等危機下的人員防護安全。
廈門遠海自動化碼頭日常作業設備包括:自動化岸橋3台、無人駕駛導引車(AGV)18台、自動化軌道吊16台、固定吊1台。也正是因為可以“不接觸”“能遠控”“無人化”,這些“機器人”在疫情的非常時期扛起了非常任務,始終戰斗在疫情下的最前線、碼頭作業的最前沿。據統計,同等陸域面積下,自動化的端作業特性讓其堆場處理能力較傳統堆場提升40%。
自動化岸橋:3台自動化岸橋猶如3個鋼鐵巨人矗立在海岸線上,它們無懼疫情風險守護岸線安全,承擔起船岸裝卸任務。門架小車遠程操作,自動完成中轉平台和AGV的裝卸作業。
無人跨運車軌道吊:可在智能調度系統管理下完成AGV交提箱作業、堆場內接力作業、計劃船舶預翻箱作業、外拖集卡遠程操控作業等。
無人駕駛導引車AGV:可替代常規集卡出色地完成船邊、堆場、外拖間的集裝箱交換,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動充電、自動導航運載車。(顏敏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