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隨著“三航起9”船長李有火一聲:“沉箱壓水,解鉤”的指令發出,最后一件2167噸沉箱在基床著落,標志著廈門港古雷港區古雷作業區北1#、2#泊位工程全部85件沉箱安裝完成,為加快項目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項目是福建省品質工程創建示范項目,設計2個5萬噸級多用途泊位和一個5000噸級多用途泊位,泊位總長度1306米,陸域形成面積為42.36萬平方米,合同額6.37億元,碼頭採用重力式結構型式,設計沉箱85件,最大沉箱重達2167噸,底寬約16米、高有18米,高度相當於六、七層樓高。沉箱採用超高壓氣囊出運、“半潛駁+起重船”組合安裝的工藝進行安裝。半潛駁“三航工8”將沉箱運至下潛坑,往倉格內注水並下潛至達到浮游穩定的狀態,通過起重船“三航起9”吊運安裝於帶安裝的基床面上。
兩千多噸的沉箱在海上運輸需經過古雷航道三期、南8#泊位等在建工程,4公裡的航行線路上有3條炸礁船、4組清礁挖泥船等施工船舶,船隻施工時放置的錨標,嚴重影響沉箱出運安全。為確保沉箱運輸的安全,中交三航局古雷項目部主動出擊,提前將航線報備海事局交管中心,並組織召開周邊在建項目協調會,建立信息員群,形成互通機制,避免通行航道船舶干擾。在航行過程中,項目部組織1條拋錨艇及3條交通船作為警戒船舶護航,保障了航行安全。
中交三航局古雷項目部始終嚴格堅持“科技引路、倒排工期、配足資源、精確到天、落實到人”的原則,通過優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多作業面施工、嚴格節點工期計劃等措施,做好船機設備協調,克服了航區天氣水文條件復雜、小漁船作業干擾、砂石料緊缺等困難,特別是今年發生疫情以來,項目部不等不靠,領導班子靠前指揮,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關鍵崗位職工提前返崗,做好隔離防護與核酸檢測,全力以赴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圓滿完成所有沉箱的預制、安裝任務,獲得業主賀信表揚“三航局為古雷園區建設樹立了榜樣!”。
作為古雷石化園區內唯一的集裝箱碼頭,廈門港古雷港區古雷北1#、2#泊位年設計通過能力335萬噸,碼頭建成后對促進石化產業園區開發,加快推進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構建布局合理、銜接順暢、服務高效的交通網絡具有重要意義。(趙鷺輝 林積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