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信訪評理室 “解事”又“解心”

黃楓 薛希惠

2020年03月20日08:53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信訪評理室 “解事”又“解心”

  “謝謝評理員,我心頭不再糾結了,你們還幫助解決困難,這樣的評理,我服。”近日,在龍岩永定區湖雷鎮,通過視頻評理會,村民劉某壽同意息訪,雖然沒有實現原訴求,臉上還是露出笑容。

  劉某壽體弱多病,子女均未成年,家中收入主要靠妻子鄭某華在食品廠打工。由於未將其家庭納入低保,夫妻倆認為是當地個別干部從中作梗,這些年便一直上訪。

  鄭某華將問題反映到省信訪局,省信訪局引導其向新成立的鎮級信訪評理室說明情況。湖雷鎮信訪評理室從評理員名單庫中,選出1名人大代表、1名政協委員、1名黨員代表和4名群眾代表共同參與評理。

  在翔實調查劉某壽一家收入情況、醫療負擔情況基礎上,評理員耐心釋法析理。基於僅鄭某華打工收入就已超過當地低保戶認定標准,7名評理員均給出“訴求不合理”的意見。考慮到劉某壽因身體原因找工作困難,鎮干部、評理員又主動提出幫助協調安排一份合適工作,減輕其家庭負擔。

  近年來,省信訪局著力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和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創立的“四下基層”“四個萬家”“馬上就辦”群眾工作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思想,積極推動信訪工作重心下移、關口前移。

  2019年初,福建省在南平、廈門等地試點,創新建立黨委政府主導、信訪部門主抓、社會力量參與的信訪評理室。去年7月,印發《關於深入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省推行建立信訪評理室的指導意見(試行)》,全面推開信訪評理工作。

  “信訪評理工作,立足‘為民解難、為黨分憂’,使群眾獲得公平、快速、便捷的救濟。”省信訪局局長李斌說,建設信訪評理室,是把信訪工作觸角伸向前端,把心貼近群眾,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形式,讓群眾來評議,讓大家來說理,及時就地切實解決群眾訴求。

  信訪評理由各級政府組織、社會參與,通過公開評理,形成研判、調解、化解群眾矛盾和訴求的新模式,形式靈活多樣,在群眾認可度、社會公信力上具有獨特優勢。

  基層第一級在村(居)設置“說事評理室”或“鄉賢評理室”﹔第二級在鄉鎮(街道)設置信訪評理室﹔第三級在縣(市、區)設置信訪評理室。此外,建立省級評理室,針對一些涉及面廣、基層認為比較復雜的疑難信訪問題,由省裡開展評理工作,或到基層進行指導。對評理成功化解的矛盾糾紛、信訪事項,鼓勵制作和解協議書,通過司法確認明確效力。一時不能化解的,每次評理的記錄和結果,可以作為下一次評理、評審的參考,以及各級各部門信訪事項處理、復查、復核及最后終結的依據。

  “評理員的作用十分重要。評理員代表第三方參與評理,更易贏得群眾信任,更易推動問題化解。”省信訪局網上信訪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評理員隊伍主要由居民代表、退休干部、老黨員、老教師、老模范、退役軍人、社區“六大員”、社會賢達、法律工作者、“兩代表一委員”和政府機構工作人員等各方人員構成。

  “評理的過程就是釋法析理、聯系群眾的過程,既是‘解事’又是‘解心’。”省信訪局復查復核處工作人員說。

  “通過信訪評理,不僅把問題說明白、理清楚、解決了,心情也舒暢了。”70多歲的老蔡,家住漳州市薌城區某街道,曾是一名老上訪戶。因不滿開發商用公共配套建筑代替店面安置,他不斷向各級部門反映,還一度產生過激念頭。這時,街道信訪評理室評理員、退休干部老賴主動找到了他。

  評理員老賴先通過拉家常、交朋友,漸漸贏得老蔡信任﹔接著再耐心釋法析理,勸老蔡不要“隻認自己理、不認別人理”,逐漸打開其心結。另一邊,老賴和其他評理員積極與開發商溝通,提議以住宅代替店面安置。雙方各退一步,問題成功化解。

  “通過這事,我打心裡覺得評理工作很有意義。現在,我也主動申請成為義務評理員,我想以自己的經歷,為幫助其他信訪人盡一份力。”老蔡說。

  截至今年3月6日,福建省縣、鄉、村三級共設立信訪評理室14527個,其中縣(市、區)級95個,鄉鎮(街道)級1103個,村(居)級13329個,分別佔行政單位數量的92%、99.3%、78.8%﹔評理員隊伍達129778人,開展信訪評理10090件次,通過評理化解信訪事項8950件次,化解率達88.7%。

  相關鏈接>>>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訪制度,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摘自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

  去年以來,福建省以落實“最多投一次”工作要求、加強信訪評理室建設為主要抓手,進一步深化信訪體制、機制創新。

  加強頂層設計,打造高質量服務新目標。省信訪局從去年4月份開始開展試點工作,經過前期試點,“最多投一次”形成相對成熟的制度規范和標准體系。

  立足源頭處置,構建落地化解新模式。全省在縣、鄉、村三級全面推廣設立信訪評理室,並貫穿法治宣傳、道德教化、幫扶救助。

  踐行“馬上就辦”,實現效率效能新提升。健全“主動辦”服務體系,大力推行“四門四訪”工作法﹔突出“縮時辦”服務重點,建立健全“重要投訴限時辦、簡明投訴簡易辦、普通投訴縮時辦”等工作措施﹔落實“公開辦”服務方式,全過程實行“一信一碼”電子化管理和業務“留痕”可溯化管理。

  強化技術保障,助力“一次辦理”新突破。打造網訴化主窗口,在縣級以上信訪工作機構接訪場所和基層便民服務場所,開辟網上信訪專區(服務e站),引導群眾從走訪變“網訪”再到“掌上”信訪﹔打造一體化信息源,依托福建省信訪信息系統、政府電子政務外網及雲平台,全面整合信訪資源。目前,已聯結全省近8000個辦理節點、1.5萬余名工作人員手機信息,提升了信訪事項依法依規辦理的信息化再造水平。

  □採訪手記

  以“評理”強“治理”

  近年來,福建省結合實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深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和機制創新。信訪評理室的創立,構筑了源頭化解矛盾糾紛的新平台。

  信訪評理室建設的層級化設計,為一般性矛盾糾紛和信訪突出矛盾化解,搭建起分級、分步的平等對話平台。信訪評理工作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以靈活多樣、簡化流程、規范結果為特點,不僅減少群眾往返奔波訴累,還確保群眾訴求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信訪評理室的建立,通過就近就便評理,促進了矛盾源頭化解﹔通過公開公平公正評理,提升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通過結合法治宣傳的評理,推動了鄉風民風進一步好轉。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