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地方策系列報道】

福建:打通供應鏈 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齊步走”

林曉麗 蘭志飛

2020年04月08日08:26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視頻:互聯網數字化協作平台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走進福建兄弟物流有限公司的廠區,運輸貨車進進出出,恢復了以往的忙碌。該公司負責人陳登輝一邊忙著接客戶的訂單電話,一邊盤算著再招一些駕駛員,“因為油價下跌,海運航線減少,2月份我們公司的貨運訂單比往年還多了一些。”

進入3月份,福建省復工復產的步伐加快,企業復工指數保持在全國前列,3月中旬,福建省規上工業企業產能已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自復工復產提上日程,福建的利好政策頻出:“六穩”工作“24條”、有序復工復產“21條”、復工穩崗“12條”、支持企業恢復發展“16條”、工業企業復產達產“13條”、強化科技支撐“12條”……各地“借力而行”,把准用工難、疫情防控難、交通物流難、供應鏈協同配套難、市場拓展難這“五難”痛點,千方百計撬動企業復工復產阻路“頑石”。

“復工交響樂”越奏越響,勃勃生機重回八閩大地。

“激活”產業鏈 復工復產有“序”

2月底,位於福建省三明市的鴻海物資貿易有限公司將春節后第一車鋼材發往莆炎高速的項目工地上,預示著公司正式復工,這讓公司負責人范洪海鬆了一口氣。

鴻海物資貿易有限公司是鋼材貿易經銷商,下游是高速、橋梁等重點項目。今年春節前半個月,項目工地上停了工,鴻海公司也跟著放了假。然而突發的疫情,打亂了鴻海公司的復工計劃。

“受疫情影響,物流運輸不暢,最關鍵的是我們對接的項目工地沒開工。”范洪海一直等到2月中旬,也沒能發出鋼材,這給公司的經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一方面,由於鋼材沒能按時‘出庫’,貨物積壓,庫存成本增加了﹔另一方面,回籠資金受阻,使原本就緊繃的現金流雪上加霜。”

鴻海公司的上游企業是福建鋼鐵龍頭企業三鋼集團。2018年底,三鋼集團上線了三鋼物聯雲商平台,擁有雲倉儲、大數據、供應鏈金融等五大功能。疫情期間,該平台供應鏈金融緩解下游企業資金緊張,促進了上下游產業鏈的復工復產。

福建省三鋼集團銷售公司客戶經理朱開棠正在操作三鋼物聯雲商平台。林曉麗攝

“疫情期間,代理商的資金回籠受阻,現金流緊張,對此,我們的供應鏈金融發揮作用,允許代理商暫不付款就可以先把貨提走。”福建省三鋼集團銷售公司客戶經理朱開棠介紹說,平台將貨物納入監管,等待下游企業資金回籠。

2月底,鴻海公司隨著工地復工開始正常運轉,資金也慢慢回籠。以三鋼集團為核心的供應鏈金融帶動產業鏈關聯配套的125家企業在2月底前全面復工復產。

三鋼集團鋼鐵生產現場。三鋼集團供圖

產業鏈一環“梗阻”,可能導致整條產業鏈停滯,發揮核心企業“定海針”作用,“激活”產業鏈,正是福建“解決‘供應鏈協同配套難’”的政策所指。

福建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許碧瑞解釋了福建的做法:“發揮龍頭、骨干、高成長企業帶動作用,推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復工、激發活力、滿產達產。”

“福建瞄准‘供應鏈協同配套難’,集中力量推動龍頭企業、重點企業先行復工,帶動了產業鏈民營(中小)企業相應復工復產。”福建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日前,福建出台《關於促進工業企業復產達產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勵企業由原省外配套轉省內配套,支持產業龍頭企業、國有企業、重點企業帶動省內制造業企業進入其產業鏈或採購系統。

各地市紛紛鉚足干勁給出政策、拿出行動來解困。比如,作為福建省的“民營經濟大市”,泉州市就開展打通“供應鏈協同配套難”操作鏈專項行動,圍繞龍頭企業“做文章”,對疫情防控期間新對接的集群協作配套,按在市域內實際協作配套產品銷售額的1%給予龍頭企業不超過100萬元補助。

“數字福建”見真章 復工復產有“數字”

近日,從福建福州往返福建莆田的小林發現,不論是莆田火車站,還是福州火車站,在出站時都需要向防疫員展示“八閩健康碼”或“防控碼”,以示健康狀況。

“掃碼出行”已成常態,而福建的“健康碼”謀劃早、起步早。

2月14日一早,長威信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運營中心總監楊斌參加了一場福建省數字辦組織的協調會,探討推出福建的“健康碼”。接到“任務”僅13個小時后,福建省依托閩政通APP緊急研發的全國首個省級“健康碼”——八閩健康碼,於2月14日當天上線。

實時生成的“八閩健康碼”。林曉麗攝

“‘八閩健康碼’是個人端大數據支撐實時制碼,採用后台大數據在線自動比對核驗,個人無需申報任何資料。”福建省發改委黨組成員、省數字辦主任陳榮輝介紹道。

“八閩健康碼”的順勢上線,與福建出台的分區分級有序復工復產精准銜接。

2月13日,《福建省分區分級差異化疫情防控和有序復工復產工作導則》出台,按照科學防治、精准施策原則,以縣域為單元,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八閩健康碼”與福建省84個縣(市、區)四類分區差異化防控措施精准對接,做到“管住重點人、放開健康人”。

隨著復工復產的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省外務工人員來閩返崗復工。“八閩健康碼”也緊跟形勢,自3月27日起,全面實現了省外入閩人員健康信息互認。

福建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許碧瑞介紹,“八閩健康碼”在全國率先實現疫情數據庫和基礎數據庫信息融合應用,做到“實名認領、動態管理、跨域互認、全省通用”,目前已在線制碼超過800萬,亮碼通行超過3000萬人次。

“八閩健康碼”13小時快速研發上線、大數據實時生成健康“畫像”,其背后是以包含“新基建”在內的“數字福建”建設為支撐。

近日,福建省經濟信息中心會同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等單位聯合發布“新基建”競爭力指數,報告顯示,福建新基建指數為81.2,居全國第5位,位於前列。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福建“新基建”規劃穩扎穩打,在關鍵的5G這一環,已立下明確目標:確保2020年底前全省建成5G基站2萬個﹔到2021年底,全省建成5G基站4萬個﹔到2022年底,全省建成5G基站8萬個。

“我們正加快推進5G發展,爭取把受疫情影響的進度搶回來。”福建省通信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何強表示。

自復工復產以來,“數字福建”建設勢頭不減,福建接連出台“加快線上經濟發展的18條措施”“促進‘互聯網+社會服務’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實施數字經濟領跑行動不停滯。

“逆勢”中增長 復工復產有“招”

疫情發生后,位於福建省漳州市的奧特路光學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全面改造生產線,護目鏡日產量由1.2萬副提升到5萬副。產能擴大使企業瞄准了網絡“連通”的海外市場,“我們借助跨境電商平台將首批近30萬副醫用抗菌護目鏡銷往意大利、伊朗、韓國等地。”該公司負責人說。

疫情期間,線下“人流量”變成線上“流量”,福建跨境電商在“逆勢”中“突圍”,數據顯示,1~2月全省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9.96億元,增長6.4倍。

海外訂單到手,貨物通達卻難求,快遞物流成了“攔路虎”。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福建的國際/港澳台郵包快件業務量完成800多萬件,同比增長37.51%﹔但受疫情影響,福建省機場多條國際、地區航線暫停執行,讓一些面臨著訂單交付的企業焦急不已。

榕城海關採取“到港直裝”模式助力企業通關。福州海關供圖

3月27日,在福州國際快件中心內,一輛滿載著來自全國各地包裹的貨車駛出,經馬尾海關監管驗放后第一時間發往中國台灣,商品主要包括生活用品、服飾、電子產品等日常用品。據介紹,自3月4日對台快件出口企業復工以來,該關共驗放出口快件1.71萬票,同比增長2.78倍。

福州港江陰港區率先實施外貿空箱全流程智能化監管快放模式。福州海關供圖

福建的對台區位優勢轉化成國際貨運渠道優勢,幫外貿企業緩解了交通物流難題。福建省商務廳電商處副處長林志強介紹,福建利用廈門進出境快件監管中心、平潭兩岸快件中心、福州國際快件監管中心等,借助台灣豐富的海空運力資源及低廉的物流成本優勢,拓展閩台海運、空運快件業務。

僅平潭口岸,嵐台海峽號、麗娜號高速客滾輪來往頻繁,截至3月24日,平潭國際快件業務申報件數約41.3萬件,同比增長183%﹔申報重量約1608噸,同比增長126%﹔申報貨值約1.25億元,同比增長226%,

“實現了福建與台北港、高雄港國際干線及台北桃園機場國際航空運力有效對接,也吸引了天貓、京東、菜鳥、韻達、順豐等大型電商物流企業布局福建。”林志強表示。 

(責編:吳舟、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