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部的《對話·人物》是一個以對話訪談為主要形式,與具有代表性的醫學人物進行深入溝通,通過邀請專業領域內的前輩榜樣,激發醫學生情感共鳴,引導學生對個體行為進行對照、學習、借鑒、仿效的榜樣育人平台。
自2005年11月創建以來,《對話·人物》從創建之初項目管理的運行模式,到當下校友資源的整合開發,傳承校本醫學文化的理念,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改革創新。至今舉辦了44期訪談,邀請的嘉賓從醫學大家到微博大V,到朋輩先鋒,一直致力於塑造可親、可近、可學的榜樣形象,依靠一個個真實的榜樣人物實現有溫度的醫學文化傳承,增強醫學生對職業價值的認同和對醫學文化的信心。
打造榜樣育人平台
榜樣是值得仿效的先進典型,代表著社會倡導的價值取向。從醫學專業的特點來看,業內榜樣的參照和示范作用尤其強大,初涉醫學知識的醫學生容易對已經掌握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醫學人物榜樣產生崇拜,榜樣示范的影響力極大。
作為醫學院校內的人物訪談欄目,《對話·人物》傾向於選擇有醫學背景的人物作為訪談嘉賓。在正式的現場呈現前,圍繞人物的醫學生涯這一中心,根據網絡與其他信息渠道收集的信息資源,制定訪談提綱,明確首次面訪的目標,再根據首訪採集的信息進行歸納、篩選、聚焦,並且挖掘出具有代表性、獨特性、先進性的人物典型特征,保証與人物有較為充分的溝通,便於現場對話時高效聚焦。
《對話·人物》借助多媒體資源,結合人物形象特點布置現場,營造輕鬆、溫馨的談話氛圍.借鑒電視訪談節目的策劃構思,以人物為中心,聯絡人物相關的親人、友人,通過拍攝視頻或現場陳述的方式,呈現他們眼中嘉賓的人物特點,以求立體地呈現可親、可近的鮮活人物形象。
同時,積極開通網絡公眾平台,從新浪微博、人人主頁、QQ空間到微信公眾號,不斷探索線上的運營方式,通過文字回播,與觀眾進行互動,了解觀眾的需求。重視收集現場觀眾意見,在每期活動結束后的總結會上,根據收集的反饋信息,指導老師與學生工作人員一起對當期活動進行討論總結。
《對話·人物》擁有自己的宗旨、理念和品牌logo,重視打造平台文化標識,也不斷利用福建醫科大學強大校友會的優勢,探索具有福醫大特征的文化線索,結合每期嘉賓的人物形象特點,精心設計每期的宣傳作品、贈送嘉賓的紀念品.不斷培育平台品牌文化的閃光點,增強校友與學校的情感聯系,使其成為校內學子與畢業校友的溝通紐帶,促進校本醫學文化的代際傳承。
內容體現價值引導
與人物對話,領略榜樣風採,感悟醫學思想。《對話·人物》創建以來,為廣大學生創造了許多與榜樣人物對話的機會。
據介紹,欄目邀請的人物嘉賓有以神奇醫術飲譽杏林的神經內科慕容慎行教授、填補我省重症搭橋手術空白的心外科陳良萬教授、心靈和外表一樣美的血液科胡建達教授、為挽救病人生命連續手術32小時的神經外科醫生陳建屏、獨創“黃氏三步法”使我國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胃外科黃昌明教授等醫學前輩。
不論是“不為良相經邦濟世,便為良醫治病救人”的慕容慎行教授、“為病人斤斤計較”節約治療費用的陳良萬教授,還是“總對病人微笑”的胡建達教授、被評為“全國最美醫生”的陳建屏醫生、被笑稱“胃癌克星”的黃昌明教授,每期嘉賓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學生不但從活動中領略了榜樣的風採,更從中感悟到醫學思想的真諦,收獲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對話·人物》與時俱進,跟緊時代腳步,回應社會熱點。邀請三甲醫院的醫學大家,創造對話機會,拉近與榜樣距離﹔邀請跳出體制的婦產科主任曲軍英,先學醫后又痴迷心理學成為校園超人氣醫學心理學教師的張書幃,不想學醫卻一路留學、讀博、援疆被人親切地稱為“守護生命的人”的心內科副主任羅育坤,講述他們不同的成長經歷,以及職業生涯各個階段各自不同的選擇﹔邀請微博大V、粉絲破30萬的皮膚科醫生林小清,知名微信公眾號“麥冬先生”的中醫學博士朱龍老師,暢談網絡時代醫療自媒體人的使命與擔當﹔邀請“全國最美家庭”潘遠志一家四位醫學前輩,講述家族三十多位從事醫療相關工作的成員,61年來相約大年初二回鄉義診,仁愛傳家、奉獻傳代的家風傳承故事。嘉賓人物的選擇,體現了價值引導,為健康中國服務。
借力打力獲得認可
《對話·人物》欄目為有主持、策劃、宣傳、布置等專長的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一群有想法、有創新意識的同學匯聚在一起,在每一期活動的籌備中,他們的思想不斷交流、碰撞,不僅為觀眾提供具有不同亮點的訪談節目,還不斷豐富《對話·人物》的文化內涵。有著不同愛好、不同專長的學生通過不斷的交流學習,不斷地超越自己,增強團隊協作能力,磨煉意志品質,增強責任感,學會發散思維。這些匯成了“細心、團結、協作、責任、創新”的對話精神,一屆屆傳承下來,並感染了每一位觀眾。
近14年過去了,《對話·人物》逐漸成為校園內學生活動的品牌欄目,成為各個學生組織效仿學習的對象。平台也逐步明確了組織定位,積極推進組織文化建設,設計了《對話·人物》個性圖文標識,確定了“踏對話之橋,承醫學思想”的宗旨、“平等對話,真誠交流”的制作理念、“《對話·人物》,與人物對話”的口號等,不斷豐富《對話·人物》的文化內涵,打造出鮮明的品牌形象,為校園文化增添了閃亮的一筆,也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每期《對話·人物》邀請的都是學生感興趣的人物嘉賓,或是醫術精湛的醫學名家,或是受人敬仰的醫學前輩,或是感動福建的熱點人物。他們都是充滿魅力的焦點人物,他們的出現能夠引起學生的高度關注。借著他們的影響力,《對話·人物》能夠把交流的平台搭建在更高的山峰之上。人物嘉賓的價值觀、人生感悟、醫學思想通過這樣一個平台,更加深刻地影響著廣大學生,讓榜樣的作用充分地發揮,讓育人工作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福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