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搶灘布局新基建新經濟 泉州市開展基地建設比拼活動

2020年06月16日08:54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備受關注的新基建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列入“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范疇。日前,泉州市下發《泉州市新基建新經濟基地建設比拼方案》,動員12個發展基礎好、潛力大的產業基地圍繞基地建設展開激烈角逐,加速搶灘布局新基建新經濟。

優選哪些項目? 12個基地搶灘布局

加快新基建進程,一業興而百業興。近年來,泉州以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實驗區為契機,緊抓“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產業化”培育,初步形成多個發展基礎好、潛力大的“兩新”基地,其中,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基建為泉州市多領域注入嶄新的發展動能。

此次方案在泉州市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基礎上,梳理出傳感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古城數字文創動漫基地、時空產業基地、智能裝備制造集成電路基地、人機交互產業基地、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基地、“芯谷”南安基地、新型數字顯示產業基地、軟件與工業設計基地、知創產業基地、智慧物流產業基地、智能電網電器產業基地等12個發展基礎好、潛力大的新基建新經濟基地。

根據方案,12個基地總投資2000億元,未來5年新增投資1500億元,力爭實現年產值2500億元。

比什麼看什麼? 最終看投入產出

新基建核心在“新”,關鍵在應用,落點在項目。根據部署,此次比拼涉及鯉城、豐澤、洛江、晉江、南安、安溪、泉州開發區、台商投資區等,八方比拼,實行“三比一看”。

比前期進展。一方面比基地前期,特別是時空產業基地等要盡快進入實地建設階段﹔另一方面,比項目前期,把簽約項目的開工轉化率列入考核指標,以開工倒逼前期推進。要以此次新基建新經濟基地建設為突破口,爭取更多項目列入,展現泉州項目形象。

比招商簽約。突出產業鏈招商選資,由龍頭企業開單,縱向沿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橫向按人才、基金、園區等配套進行拓展,每個基地到年底要孵化、引進、培育、發展若干家有一定體量、成套性強的企業與項目,力爭以基地為載體,用五年時間新打造百億傳感智造產業、百億時空產業、百億新型數字顯示產業、百億知創產業、千億半導體產業等,成為泉州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比開工建設。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簽約、開工活動,既比簽約項目數量、體量,也比項目建設速度、進度,逐月逐季倒排形象進展和投資要求。

看投入產出。在“三比”基礎上,大比拼最終看基地項目的投入與產出,既要看基地專班的工作狀態,看籌資融資到資情況等,最終看基地有沒有建成、產業鏈有沒有形成。

如何推進? 市領導直通車助推發展

為助推泉州市的新基建新經濟有序駛入發展“快車道”,此次比拼活動創新採取“五個一”工作機制,即“一位市領導+一名市政府辦領導+一名屬地政府領導+一個市直部門+一家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或院所中心”,共同負責、推進基地建設。

根據部署,12個基地的開發建設實行市領導直通車制度,由市領導一對一挂鉤服務保障,並指定專人對接、辦理項目及人才優惠政策,實行“一旬一協調、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匯報”的協調調度機制,逐月逐季對賬收賬。

在考核方面,實行縣(市、區)和部門雙考核制。改變以往屬地干活、市直配合的局面,不僅考核屬地政府,也考核市直責任部門,以此充分調動屬地政府積極性和發揮市直負責單位職責。

既是大比拼,就要有獎懲。對基地建設,方案明確每月一通報,並定期進行亮晒。此外,比拼活動全面落實“一線考核干部”工作機制,並納入年度績效考評內容。值得一提的是,考評前4名的基地,將各獲得300萬元的前期工作經費獎勵,基地屬地政府及市直責任部門給予績效加分﹔考評最后1名的基地屬地政府及市直責任部門給予績效扣分。(顏雅婷)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