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兩化”看廈門】跨島發展天地寬

一年來,通過推進“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廈門“一島一帶多中心”城市空間格局持續拓展

徐景明

2021年01月07日15:37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2020年5月,廈門市召開“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推進會,這一決策部署,是跨島發展戰略在新時代的縱深推進,是廈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加速器,更是廈門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實踐。

時間回溯到2002年6月,“提升本島、跨島發展”重大戰略的提出,為破解廈門城市發展難題指明了前進方向。18年來,廈門歷屆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戰略內涵和城市發展規律,一張藍圖繪到底,形成了城市格局跨島拓展、產業結構跨島優化、公共服務跨島覆蓋、人文內涵跨島提升、生態文明跨島建設的良好發展態勢。

尤其是過去的2020年,廈門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持續推進相關工作,島內外重大片區逆勢而上,實現“一年有突破”,朝著“兩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的發展目標挺進。

更令人欣喜的是,通過推進“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廈門“一島一帶多中心”城市空間格局持續拓展,城市更新、功能再造與協調共享、生態文明、基礎設施建設齊頭並進,一系列示范引領、創新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邁入新境界,為加快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打下堅實基礎。

推進“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廈門高質量發展不斷邁入新境界,圖為環東海域新城美峰片區。王火炎 航拍器攝

建設火熱招商如潮

如果能將工程建設和經濟產業活動以熱力圖形式展現,那麼,過去一年中,廈門市多個重大片區,均是高紅炙熱。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從島內的兩岸金融中心片區,到島外的新機場片區、東部體育會展新城片區、環東海域新城片區、集美新城片區、同翔高新城片區、馬鑾灣新城片區……這些“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的前沿陣地,紛紛展現出“短跑沖刺”的爆發力﹔島外的灘涂阡陌、村居小鎮,紛紛向現代化濱海新城、高新技術工業強區蛻變。

變化的背后,更有龐大的投資支撐:2020年1-11月,廈門全市各重大片區固定資產投資任務合計1672億元,全年將超額完成年度計劃任務。

2020年一年中,這些新城和重大片區展現給世人的,皆是塔吊林立、鐵流穿梭的震撼建設場景:兩岸金融中心片區“金融會客廳”意象日漸清晰﹔馬鑾灣“黃金灣區”輪番上演筑城競賽﹔環東海域新城片區第一高樓(248米)主體封頂﹔廈門東部體育會展新城多個省重點工程交叉推進﹔經歷“孕育期”的同翔高新城片區抽穗揚花,核心區幾十個項目集中開建……

“大招商、招大商”,資本也在跨島流動。過去的一年中,廈門市每個月舉辦一次集中簽約、每季度組織一次集中開工、每半年開展一次“三高”企業增資擴產項目晾晒……2020年1-11月,廈門市各重大片區累計新增注冊企業11271家,新增注冊資本2609.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506.7%。

特區經濟“中長跑競賽”的能量蓄積器,已是動力澎湃——科創、金融產業和總部經濟成為島內發展重點﹔數字經濟、平台經濟、智能經濟等在島外優先布局,天馬6代AMOLED、中航鋰電、電氣硝子、泰康之家等一批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龍頭企業紛紛落戶,“高、精、尖”產業鏈快速成型。

產城人融合發展

跨島發展的落腳點在於民生。2020年底,廈門順利完成“2017年至2020年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0萬套”的目標,保障性商品房(人才房)、公共租賃住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各類保障房,為產業人才、新市民在廈工作生活吃下“定心丸”。

“住有所居”僅是最基本需求,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都需持續發力。如今,新建城區面貌、公共服務設施的高品質、高品位,成為人氣的“吸附器”。

一批優質的學校、醫院正在加速跨島、補齊短板。如今,廈門一中、雙十中學、外國語學校、科技中學、廈門六中紛紛走向島外四區﹔馬鑾灣醫院、環東海域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等醫院加速建設,廈門區域醫療中心功能地位持續增強。

環東海域濱海旅游浪漫線已有廈門“第二條環島路”的美譽,於2020年底舉辦環東半馬﹔馬鑾灣新城將重點打造被稱為“馬鑾之腎”的兩個濕地公園,形成“動植物的天堂”﹔同翔高新城“望得見山、看得到水”,優美城市生態,宜居宜業更宜游……

2019年底,廈門市常住人口411萬人,島外人口總量達206.4萬人,比重為50.2%,首次超過島內。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產城融合發展,已經讓更多的人安心扎根於島外、扎根於跨島發展的新熱土。

交通大提升箭在弦上

自跨島發展戰略提出后,廈門在進出島通道建設上始終保持“加速度”,先后建成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跨島車道數量從12個增加至32個。在交通先行帶動效應下,社會經濟洪流猶如萬馬奔騰,在更廣闊的舞台上縱橫馳騁。

跨島發展天地寬。伴隨著特區經濟螺旋式上升,進出島車輛也呈爆發式增長:廈門市“四橋一隧”高峰期車流量已基本飽和,日均車流量達53.86萬輛次。

高質量跨島通道的建設,是保持跨島發展“續航能力”的定海針、壓艙石。“第二西通道工程左線全線貫通,通車進入倒計時”“第二東通道預制墩台進入大規模海上安裝,施工提速”“廈門大橋‘四改六’項目開工,人員設備進場”……過去的2020年,一系列前方建設消息接踵而至,西、北、東跨島交通大提升箭在弦上。

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廈門市累計開工交通大提升項目43個、完工37個,完成投資180.79億元。

更多的項目落子島外——2020年,廈門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中,翔安新機場、翔安劉五店港區、福廈高鐵、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等眾多項目持續推進,“海陸空鐵”通達八方﹔“銜接區域、支撐全域、通達便捷、環灣放射”快速路網骨架、“環射線為骨干、縱橫相間道路為補充”的主干路網體系建設項目“多點開花”﹔軌道交通3號線實現軌通,4號線、6號線車站建設快速鋪開,廈門地鐵距離“三向跨島”的目標越來越近。

大潮奔涌、航程壯闊。2020年的一系列實踐表明,縱深推進跨島發展戰略、推進“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將打造更多支撐高質量發展超越的增長極,為經濟特區新時代蝶變騰飛拓展結構空間、創造載體平台。

(責編:林東曉、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