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武夷岩茶之三:岩茶產業如何破圈?

陳歡歡 陳寶龍

2021年03月30日13:17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編者按:

3月22日下午,正在福建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武夷山市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察看春茶長勢,了解當地茶產業發展情況。他指出,“武夷山這個地方物華天寶,茶文化歷史久遠,氣候適宜、茶資源優勢明顯,又有科技支撐,形成了生機勃勃的茶產業。”“要把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起來,過去茶產業是你們這裡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今后要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提到武夷山茶資源,繞不開武夷岩茶。“壺必孟臣,茶必武夷”,武夷岩茶歷來頗受推崇,陸游詩贊:“建州官茶天下絕”。武夷岩茶何以“成名”?“天價茶”從何而來?岩茶產業如何破圈?人民網推出《三問武夷岩茶》系列報道,聚焦武夷岩茶產業發展。

武夷山因茶興城。2010年,唯一展示中國茶文化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大紅袍”落戶武夷山,此后每年吸引約60萬人次前往觀看。

后疫情時代的2020年“十一”黃金周,武夷山共接待42.05萬人次,同比增長2.16%,旅游總收入達5.09億元。而“印象大紅袍”演出從10月2日起,突破連續4天每晚4場的歷史紀錄。

“以茶帶旅、以旅促茶”,茶旅融合成為武夷山發展的重要“引擎”。如何讓一片葉子持續致富?讓千年茶業煥發新的活力?

突破“看天做青”局限

“看天做青”成就了武夷岩茶每一泡的魅力,也限制了產業的發展壯大。岩茶色香味韻的內質與“綠葉紅鑲邊”的外觀都在“做青”工序中實現,但傳統“做青”要看天定奪。同樣,土壤、氣候等變量,也會影響好茶內質,隻要其中一個變量因年不同,那麼同一產區、同一品種做出來的茶就會品質各異。

好品質不能年年有,注定了武夷岩茶市場的小眾化,加劇茶客對高品質岩茶的追捧熱度。如何提高武夷岩茶品質,從容應對產業發展中的突發風險?

“用數據說話,看數據做茶。”福建省茶葉專家說,過去茶農做茶靠經驗,用手摸,靠鼻子聞﹔現在可以靠科技,通過收集某一個變量多年的數據總結規律,能夠為做好茶提供依據。

武夷岩茶制作環節——做青。人民網 王銑攝

借科技突破傳統局限,武夷山不斷探索。在武夷山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裡,茶樹完全不用施肥、打藥就能長得好。“冬天,茶園間種油菜花,釋放土壤中的磷、鉀,還可以抑制病虫害﹔夏天,間種大豆,提供大量的氮。茶樹需要的氮磷鉀養分都有了。”燕子窠生態茶園科技特派員、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廖紅介紹。

有了科技的加入,岩茶品質更穩定,消費者購茶也更放心。2020年11月2日,武夷山星村鎮發布“茶生態銀行”區塊鏈溯源平台。

“我們把茶葉在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銷售過程中產生的數據資源當作一種生態資源進行歸集、整理和發布,讓消費者來確認這些茶來自武夷山或者武夷山更好的地方。”武夷山副市長劉鎧維表示,讓喜歡武夷岩茶的消費者安心購買,提升武夷茶產業的市場公信力。

化解“個性化”與“標准化”矛盾

“武夷岩茶與貴州茅台酒相似,都是特殊地理位置產生的獨有產品,不可替代。但目前,武夷岩茶的產值卻遠低於茅台。”福建省政協常委、民建省委主委、省中華職教社主任吳志明在福建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的提案中指出。據統計,2019年茅台酒營業收入1003億元,而武夷岩茶產值僅有20.58億元,兩者相差甚遠。

“武夷岩茶”是“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為何產值這麼低?“很重要一點,岩茶是‘小產品’,沒有標准化與規模化。”福建省茶產業有關專家表示,“小產品”“大市場”的矛盾與“小產區”“大產業”的矛盾相生相伴。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的傳統產區理念,讓茶農、茶企更熱衷於在風化岩產區種植茶樹,相應地傳遞出“隻有好山場才有好茶”的市場信號。但好產區畢竟有限,無法滿足大產業的發展需求。

武夷岩茶主產區——馬頭岩。彭善安攝

茶葉專家認為,岩茶產業發展要“兩條腿”走路,一條是標准化產品,另一條是個性化產品。保留小產區所產“講究山場、手工傳承工藝”的個性化產品,讓其他產區產品走標准化生產、加工路子。產品的多樣化、個性化、標准化給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岩茶產業標准化之路要怎麼走?茶樹標准化種植是基礎。

“武夷山全面推廣茶樹無性系良種種植,‘無性繁殖’相當於‘克隆’技術,無性系品種個體間特征特性一致,如發芽期、長勢、芽葉大小等,有利於茶葉的集約化生產,標准化加工。”茶葉專家說。

“十四五”期間,南平市擬按照“源頭生態化、加工標准化、流通現代化、茶旅融合化”的發展思路,努力在茶產業鏈上下游引入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進一步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全面激發“鏈”式效應,加快構建武夷山現代茶業綜合體系,實現武夷山茶葉全產業鏈發展。

靠品質走出品牌公信力

條索、色澤、整碎、淨度、湯色、香氣、滋味、葉底,是專業岩茶品質審評的八項因子。行業專家根據各項因子得分評出岩茶等級,以“特級”最優,一級、二級……品質逐級往下。

但市場上茶客買茶,無法從這八項因子評判好壞,除了主觀口感外,茶葉泡袋上標注的“等級”就成了重要參考。

“很多商家存在‘等級虛標’問題,大部分泡袋上都寫著‘特級’,混淆視聽。”一家大型茶企負責人無奈地說,自家每生產一款產品,就會出一份“出廠檢驗報告”,如實標注等級。但有的私房茶商家出了十幾款產品,手裡卻隻有“水仙、肉桂、大紅袍”三份檢驗報告,所有產品皆可通用。

虛標茶葉品質等級,損害的不僅是茶客利益,還有“武夷岩茶”的品牌信譽。這種行為無異於以黃觀音拼肉桂、拿高樅水仙當老樅水仙、用外地茶冒充武夷山茶。

武夷岩茶品種——肉桂。人民網 王銑攝

“不能僅僅靠市場集中專項整治,武夷岩茶品牌公信力還得靠自身提升品質,誠信公開,重建信譽。”福建省茶產業有關專家表示。

“認標購茶”或許是對症藥方。2019年武夷山推行“認標購茶”,包含“茶青卡”和“商品標”。在武夷山地理保護區內擁有茶園的茶農、企業,根據茶園面積申領“茶青卡”,茶青數量計入卡中﹔而具備“商品標”資質的企業,通過自有或收購“茶青卡”內茶青數量,換領“商品標”。目前,武夷山已發放20萬枚商品標標識、1500戶茶青卡。

在“茶青卡”和“商品標”上統一印制武夷茶地理標識(武夷岩茶的地理証明商標是“武夷山大紅袍”),消費者購買武夷岩茶時認標,通過標識掃一掃防偽、溯源,就能買到貨真價實的武夷茶,還可以從“茶生態銀行”中放心選購由行業專家認証的等級標准茶。

產業發展,標准是基礎,品質是硬實力,品牌是軟實力。吳志明在其提案中建議,構建“武夷山岩茶專賣平台”,由政府引導推動從事武夷岩茶生產銷售的龍頭企業,通過產業鏈兼並重組成立大型股份制公司,包裝上市,系統規劃武夷岩茶市場營銷體系,在全國以及海外“設立大紅袍岩茶專賣店”,提升武夷岩茶美譽度,打響“武夷岩茶”品牌。

“武夷春暖月初圓,採摘新芽獻地仙”,新一年春茶即將開採,且看武夷岩茶如何將鄉村振興藍圖步步實現。

“三問武夷岩茶”系列報道:

三問武夷岩茶之一:岩茶何以“成名”?

三問武夷岩茶之二:“天價茶”從何而來?

(責編:陳楚楚、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