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福安市下岐村:閩東連家船民上岸第一村

2021年08月23日09:03 | 來源:東南網
小字號
原標題:福安市下岐村:閩東連家船民上岸第一村

image.png

  村民與海鳥和諧相處。

image.png

  在下岐村主村對岸,船民安居工程點已經啟用。

  大暑時節,記者走進福安市下白石鎮下岐村,隻見一排排樓房沿山坡而列,背山向陽、視野絕佳。望著眼前這安居的景象,很難想象,二十幾年前,下岐村的連家船民還過著海上漂泊、以舟為家的苦日子。

  經過多年努力,寧德2.4萬連家船民告別昔日破敗的小木船,現已全部搬遷上岸,找到發展新路。一個個像下岐村一樣的上岸定點村,為他們帶來了穩穩的幸福。而美麗的下岐村,則被稱為“閩東連家船民上岸第一村”。

  結束漂泊“搬上來”

  “我有兄弟5個,全家18口人和所養雞鴨,都擠在長9米、寬2米的船上。后來實在擠不下,家裡添了一條船,給大哥分家住。天氣好時開船打魚,上岸與村民交換糧食,生火煮飯、吃喝拉撒全在船上。”談起船上的生活,下岐村村民江五全感慨萬分。

  下岐村黨支部書記鄭月娥告訴記者,過去連家船民長年困在海上,時常經受台風、浪潮的威脅,是無財產保障、無生命保障、無教育保障的“三無”群體。“一條破船挂破網,祖孫三代共一船,捕來魚蝦換糠菜,上漏下漏度時光”,就是船民生活的寫照。

  “第一輪上岸定居工程建設,按照漁民的生產生活習慣,通過採取統一征地、統一規劃、統一建房、統一發放的形式,統一解決‘三通一平’。每戶建房面積約40平方米,每人補助1300元。”時任下岐村黨支部書記陳壽章說。

  為引導漁民有序搬遷,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三帶”作用,即帶頭主動搬遷上岸、帶領挂鉤戶搬遷、帶動觀望等待漁民搬遷﹔制定“黨員干部聯系戶”制度,每名黨員及村干部挂鉤聯系5戶漁民,幫助困難漁民度過“搬遷—上岸—定居—生活”適應期。三年時間裡,下岐村共新建房339幢,安置漁民511戶2310人。從此,下岐村連家船民全部搬遷上岸,告別了漂泊生活。

  鄭月娥清楚地記得,剛上岸時,船民住的還是吊腳樓,家家戶戶看起來都一樣。為了方便工作,她自己動手繪制了一張圖,詳細標注了各家各戶的情況。這張圖,她當寶貝一樣帶在身邊。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船民對住房的需求也不斷提升。2011年,寧德市出台《關於實施“船民安居工程”的意見》,福安市隨即下發《“船民安居工程”實施方案》,把“船民安居工程”列為“十二五”民生工程和為民辦實事項目。歷經數次提升,船民們陸續住上了寬大舒適的新房子。

  “住下來”,還要“富起來”

  為了幫助船民實現安居樂業,福安市結合下岐村等安居點實際情況,專門制定22條優惠政策,引導船民大力發展養殖業、海上捕撈業、海上運輸業、商貿旅游業等,推動船民脫貧致富。各級各部門為連家船民解決教育、生產、生活等幫扶資金,為上岸船民提供小額信貸資金用於發展生產。

  “我們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積極落實‘1331’黨建工作機制,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抓手,著力增強黨組織戰斗力,帶領船民實現搬上來、住下來、富起來的安居致富夢。”鄭月娥表示。

  在黨建引領下,下岐村迅速凝聚起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這個“新村”實現轉型升級。

  在下岐村北斗都海域,現代化網箱養殖有序分布。村黨支部組織村民發展2000多畝名、特、優、新品種魚類網箱養殖,鼓勵村民進行遠海捕撈,並對接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為上岸村民經營海產批發、銷售等提供優惠政策,聯系邀請福安市相關部門的專家到養殖區現場指導養殖技術。現在,村裡已形成了以彈涂魚養殖、大黃魚網箱養殖、海鮮批發、水產銷售為主的漁業特色產業鏈。

  在致富帶頭人江成財的努力下,建筑業成為下岐村的支柱產業。他帶領20多名村民從事樁基施工,人均年收入可達10多萬元。

  下岐村立足海洋經濟,大力推進海洋捕撈業,現有海上捕撈漁船420艘。此外,部分村民發力遠洋捕撈業,合資入股購買遠洋捕撈船。

  水產養殖、海洋捕撈等做大做強后,商貿業隨之繁榮。村裡將原有的船寮、連家船等保留下來,發展觀光旅游業,帶動村民致富。下岐村村民劉秀梅在下白石鎮區開設了“漁家小鮮”餐館,6個包廂時常爆滿,如今已在進行擴建。

  “下岐村從搬上來、住下來到富起來、靚起來,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關心關懷,也離不開黨建引領和村民的不懈努力。”鄭月娥說,連家船民成功轉型,演繹著幸福生活圖景。

  如今,下岐村實現發展躍遷,村集體收入從1990年的0元變為2020年的63萬元,村人均收入從1997年的972元增長到2020年的25100元。面朝大海,依山而居,連家船民日子越過越好,成為閩東海上鄉村振興的一塊樣板。“我們將牢記‘搬上來、住下來、富起來’的囑托,接續鄉村振興,讓村民實現‘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幼有所學’的美麗家園夢。”面對未來,鄭月娥信心滿滿。

  (本版圖片均由范陳春 吳慶堂 攝)

(責編:陳藍燕、吳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