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 福建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揭牌

2021年11月19日16:59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再生稻。福建省科協供圖
再生稻。福建省科協供圖

“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這是人們對種糧大戶福建糧倉浦城的形象表達,為提高當地糧農的增產增收,福建省科技特派員、福建農林大學原副校長林文雄教授主動請纓,帶著專家組及再生稻研究團隊10人左右駐扎浦城縣田間地頭,進行靠前技術服務。

為進一步推廣這類作法,近日,浦城縣舉行了再生稻科技小院揭牌儀式,這將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服務推廣、鄉土人才培育的“最后一公裡”,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機。

據介紹,浦城縣再生稻科技小院的落成,將從根本上解決浦城縣再生稻傳統生產上存在的適宜機收優質豐產再生稻品種缺乏、水肥管理不科學、再生稻產量低等問題,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服務推廣、鄉土人才培育的“最后一公裡”,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機。

會上,福建省農技協理事長吳瑞建介紹,2019年以來福建省先后創建了三批共22家科技小院,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是福建全省第一家建立在水稻產業上的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是科技特派員的新形式,是服務三農和鄉村振興的有效模式和平台,已寫入今年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創建科技小院,主要是選擇一個縣的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由省科協、農技協聯合高校、科研和技術推廣機構的力量,以在讀研究生常駐小院為基本特征,以農業企業為依托單位,專家團隊入駐,圍繞開展農業科技創新、農業技術服務、農村科學普及、人才培養培訓“四位一體”的任務,實現科技與農村零距離、科技人員與農民零距離、服務與農業產業零距離。從全國已創建的195家科技小院來看,效果是顯著的,科技小院的模式得到了中國科協、國家教育部、農業農村部、科技部的充分肯定。

浦城縣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縣之一,水稻是浦城縣農業最主要的產業。長期以來,浦城縣委、縣政府把水稻產業作為戰略性產業來抓。去年9月,福建省科協、省農技協組織開展“閩江科學傳播學者鄉村振興浦城行”活動,16名農業專家到浦城進行為期三天的科技志願服務。在縣委、縣政府座談會上,議定建立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經過緊張的籌備,福建農林大學林文雄教授帶領專家團隊和研究生於今年初入駐科技小院,開展科研、科普和技術服務,在短時間內就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據悉,今年浦城縣再生稻頭季稻的畝產達726.58公斤,比傳統栽培增產20.37%,此次再生季稻測產結果超出預期,再生稻一種兩收遠超“噸糧田”,畝產再創新高。

科技小院是政產學研用結合的平台,除現有進駐的科技力量外,今后隨著浦城水稻產業的發展,對技術需求不斷增加,科技小院可不斷注入新的科技力量,到建立一個科技小院,入駐一個團隊,帶動一個產業,輻射農村一大片。

(責編:林東曉、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