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嚴可仕:建議在福建設立國家級漁業碳匯研究機構

2022年03月05日19:25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福州3月5日電 (呂春榮、林曉麗、實習生張驍天)近年來,在“雙碳”目標下,“碳匯”成了一個熱詞。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雲專訪”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進福建省委會主委嚴可仕,一起聊聊對“碳匯”工作的建議。

嚴可仕委員。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嚴委員您好,我們注意到您在之前的兩會中,關注了特殊群體的生活、無障礙環境建設等群眾關心的話題,您今年又關注了什麼話題呢?

嚴可仕:我今年關注的是漁業碳匯。我們都知道,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庫,儲存了地球上93%的二氧化碳,當前,發展海洋碳匯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但以海水養殖貝類、藻類等為重點的漁業碳匯的發展,在我國仍處於探索階段。

我國是漁業大國,發展漁業碳匯,對於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大意義。一方面我國漁業碳匯儲量可觀,養殖貝類佔我國海水養殖產量70%以上,大型海藻養殖產量、面積一直穩居世界首位﹔另一方面海洋養殖貝類、藻類儲碳周期較長,特別是貝類固碳時間可達數千年之久。除此之外,探索建立被國際認可的漁業碳匯基礎理論、評估方法和實現路徑,還可以實現“彎道超車”,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標准。

人民網:可以看出我國漁業碳匯的發展潛力巨大,那麼您認為漁業碳匯當前面臨著哪些問題?應該如何更好地發展?

嚴可仕:盡管發展前景可期,但經過調研,我發現國內的漁業碳匯產業面臨著體系不健全、專業人員及評估機構不充足、交易機制不完善的問題。

對於漁業碳匯產業涵蓋的基礎研究、增匯技術開發、金融服務、政策扶持等內容,目前國內還未形成整體的推進方案﹔且漁業碳匯行業規范及技術標准不健全,從業人員分散、不集中,海洋碳匯評估機構缺乏。我認為,因核算方法、認証流程和市場化交易機制不成熟,加上不能為業內人士普遍認可,買方市場缺乏,導致漁業碳匯交易價格偏低,體現不出真正的價值。

所以,我的建議是,應當健全漁業碳匯評估體系,鼓勵漁業養殖主管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大力發展漁業養殖產業基礎研究,特別是強化漁業養殖固碳、增匯實踐研究。同時,在沿海省份設立漁業碳匯研究與增匯工程示范基地,具備條件的,可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在我國海岸線曲折、漁業養殖基礎扎實的福建省設立國家級漁業碳匯研究機構,探索制定漁業碳匯計量、監測、核查和評估等標准和規程。

而在漁業碳匯交易模式上,我建議,一方面倒逼排放端加大減排力度或購買碳匯指標,推動漁業碳匯指標供需有效對接,打通漁業碳匯交易市場化通道。另一方面,推動建設“國字號”漁業碳匯交易市場,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漁業碳匯交易模式,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積極推動創新漁業碳匯金融產品,加快建立市場化交易機制。

此外,還應當強化與“一帶一路”及東盟漁業養殖與消費各國的戰略合作,共同開展漁業資源多樣性、漁業養殖和加工利用、生態修復功能等領域研究,探討漁業碳匯發展的路徑和模式等。

人民網:我們還注意到,您曾經在福建的省會福州任職,對福州的發展十分關心,今年有沒有帶來一些關於福州市發展的建議?

嚴可仕:是的,今年我還關注到了福州都市圈的發展。去年5月,《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同意,成為全國第二個獲得國家批復的都市圈規劃。

建設福州都市圈意義重大,一方面,根據福州都市圈規劃提出的“完善區域公路大通道建設,健全山海聯系高速通道”要求,加強都市圈主副中心互聯互通,進一步完善都市圈內京台、沈海、福銀、泉南等國家高速公路網絡布局,規劃建設覆蓋福州都市圈核心區域的都市圈環線十分必要且迫切。

另一方面,福建與台灣經貿合作密切,民間文化交流往來頻繁,規劃建設該項目將使福州都市圈內主要區域與規劃中的台海通道聯系更為便捷,便利台胞台企往來活動。同時,我們要看到,福州都市圈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重要支點,項目建設串聯福建沿海四大港口中的三大港口、13個港區,有利於加強沿海各港口的分工協作,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促進港產城聯動發展,拓展沿海港口腹地,為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目前根據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福州、莆田、寧德、南平等地立足實際發展需要,共同研究提出了福州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項目。

人民網:您認為應該如何推動福州都市圈更好地發展?

嚴可仕:去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征求對《國家公路網規劃(2021-2035年)》的意見。按照該規劃方案,全國共增設哈爾濱、長春、杭州、南京、鄭州、武漢、長沙、西安、重慶、成都等10個都市圈的環線高速公路。

我認為,考慮到福州都市圈已正式獲國家批復,上升為國家戰略,應當將福州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納入國家公路網規劃(2021-2035年)。同時,國家有關部委應該從項目路線優化、進度安排、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福州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項目規劃建設的指導力度,推動項目盡快開展前期工作,支持項目盡快啟動建設。

(責編:林東曉、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