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福建尤溪:健全香菇全產業鏈條  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2年03月09日09:18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蔡紹金察看椴木香菇長勢。吳振湖攝
蔡紹金察看椴木香菇長勢。吳振湖攝

3月7日,在福建省尤溪縣聯合鎮下雲村的香菇生產基地,負責人包宗彧正在烘干大朵香菇。他一邊忙活一邊介紹,這裡海拔近千米,非常適合生產大朵香菇,這種香菇菇型大、產量高,適宜加工香菇干品,產品遠銷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公司投產兩年來,已生產120萬袋、135噸干香菇,還帶動20多位周邊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尤溪縣食用菌栽培歷史悠久,上世紀90年代中期,是當時全國產值超億元的11個縣市之一。近年來,尤溪圍繞農業農村部質量興農工作的總體部署,從隊伍建設、雙線監管、檢打聯動、智慧賦能等方面強化監管保障,構建以產品為主線、全程質量控制為核心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准體系,試點打造全產業鏈標准化基地,嚴格落實農業綠色發展、全程質量控制等相關標准,強化生產檔案記錄和質量追溯管理,推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証制度,加強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証,培育一批質量過得硬、品牌叫得響、帶動能力強的綠色優質農產品精品。

2021年12月23日,農業農村部公布《109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准化試點基地清單》,福建全省5個基地入選,尤溪縣“香菇全產業鏈標准化試點基地”在列。

科研“活水”為菌企注入新活力

在位於尤溪縣洋中鎮的國家食用菌品種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福建農林大學菌物研究中心科研助理蔡鵬正在培育新香菇品種。

“正在選育的這個食用菌新品種,菌齡短,適合工廠化生產。”蔡鵬介紹,這個中心2009年經農業部獲准立項建設,採用常規育種與現代生物技術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自主知識產權新品種的培育工作。目前有8名研究人員、新品種中試栽培基地22畝,上一個香菇菌種——“農香152”已選育成功。

良種是食用菌產業的基石。尤溪縣除了有食用菌品種改良中心,還與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有著長期深度的合作。

“科研單位培育出了優質的種源,還需要地方菌種公司的先進制種技術,這樣才能保証菇農拿到手的是可保証質量和產量的良種。”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長宋春艷在一次交流活動中表示,全國各地氣候條件各異、品種需求不一,而品種的區域適應性要求高。

“尤溪縣的香菇栽培歷史悠久,60年代就開始用段木接種法栽培香菇,80年代開始用代料袋栽進行推廣普及,90年代通過花菇層架的栽培進一步推廣。”年逾古稀的蔡紹金是個老技術員,跟香菇打了一輩子交道,香菇栽培技術過硬,做過菇農、販過香菇,還當過鎮裡的食用菌站站長。如今他和兒子蔡盛一同管理他創辦的工廠化香菇生產基地——尤溪縣桂峰金盛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有裝袋、滅菌、接種、培養等一整套自動化、標准化生產設施設備。

“從2013年,我省啟動實施現代農業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工作以來,我們就在香菇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配套、集成創新研究上,與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食用菌技術推廣總站、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和縣農業科學研究所合作研究,並取得顯著成效。”蔡紹金介紹,2019年4月到去年9月,他們公司還承擔了省科技星火計劃項目——《香菇新品種“申香1513”設施栽培技術示范》,示范栽培香菇45萬袋,產值達225萬元,輻射帶動周邊鄉村的菇農推廣應用香菇設施栽培技術65畝330萬袋,產量1980噸,產值1649.34萬元。並舉辦了2期食用菌技術培訓班,培訓學員107人次。

技術加持 菌棒漂洋過海

距離金盛園十分鐘車程,同樣位於洋中鎮桂峰村省級農民創業園內的安農(福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香菇菌棒工廠化生產的港資企業。

企業負責人蔡和琳是蔡紹金的侄兒,叔叔蔡紹金重點生產成品香菇,蔡和琳這裡則以生產香菇菌棒為主。

在機聲隆隆的香菇菌棒裝袋車間,蔡和琳告訴記者,尤溪木材資源十分豐富,原料主要來自縣內伐區下來的枝椏材和各木制品加工企業的廢料,目前使用的半自動裝袋機,需要3個人配合,1天能裝2萬袋,為擴大產能,新上了1條自動化菌包生產線,投產后產能可提升一倍以上。

裝袋后的菌棒,便要高溫高壓滅菌,而后進入淨化車間,冷卻、接種,然后到智能化培養房養菌(通過物聯網系統,自動調控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等)。

“我們是全省首家實現香菇菌棒工廠化生產、‘國內養菌、國外出菇’的特色農業企業。”蔡和琳自豪地介紹,“菌棒供不應求,去年向歐美和東南亞出口了150萬棒,今年前兩個月就已經完成出口30多萬個菌棒,產值達到300多萬元人民幣,實現了‘開門紅’。”

在安農公司的中試菇房,多層菇架上,密密麻麻的香菇長滿菌棒。技術人員介紹,目前公司使用的菌種是三明市真菌研究所提供的新品種,菇型、口感俱佳,很受歡迎。每生產一批菌棒,都會做一次中試,檢驗菌棒質量,通過溫度、濕度的調控,7天左右就能出菇,試驗合格,菌棒出廠。

“產品先后獲得了USDA 有機、IS022000、HACCP、SC以及GAP 等各項權威認証,還加入福建農產品質量可追溯網上管理系統,全程可追溯。2018 年被省農業農村廳評為‘國際標准農產品示范基地’。”蔡和琳說,他們生產的菌棒,大部分出口,一部分供給縣內外各菌菇生產企業,還有一部分培養成活體香菇菌棒,隨著這幾年“菌菇宴”受到熱捧,每年有10多萬個菌棒直接端上餐桌。

“菇+”經濟 助推香菇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金盛園公司的恆溫出菇間,老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社員蔡錦正在觀察香菇生長狀況,他說,恆溫出菇間不受季節、天氣影響,讓菌棒出菇更加均衡、充分,任何時候都有菇產出。入社4年來,他已經是合作社的技術員,每年可以在合作社得到6萬多元的分紅。

老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是蔡紹金為了擴大香菇種植規模,發展的“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目前合作社吸納了20多名社員一同發展香菇種植,整個基地有110萬棒左右,鮮菇產量達到60多萬公斤。

“椴木香菇品質好,但產量低,我們正在嘗試提高產量,增加效益。”蔡紹金告訴記者,接下去他想培育一些新品種香菇,在鮮菇方面實現差別化生產。

“延伸香菇產業鏈條,就要在提高產地初加工水平和提升食用菌精深加工能力兩個方面下功夫。”尤溪縣農業農村局食用菌技術推廣站站長彭傳堯說,在粗加工方面,建立以昌利、安豐等食用菌加工企業為龍頭,目前全縣食用菌初加工能力達10萬噸以上,滿足全縣及周邊地區食用菌初加工的需求﹔精深加工方面,以天茸、瑞雪、九牧林等食用菌精深加工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食用菌多糖提取、飲料生產、休閑食用菌開發等精深產品開發,以出口加工帶動一產發展,延伸產品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如今,不僅在線下商超可以買到香菇非油炸脆片、即食鹵制香菇、食用菌沖泡飲料等,在網絡商城、直播間等線上渠道也能方便購得。一位香菇深加工企業負責人介紹,除了方便食品,他們還將針對少數特定人群生產調理功能型的養生食品和“香菇+糧”均衡營養的大眾膳食主食,如香菇米粉挂面、饅頭面包、餅干點心等。

彭傳堯說,隨著鄉村振興和科技興農戰略進一步實施,國家級食用菌品種改良中心、省級農民創業園、省級現代食用菌產業園先后落戶,2021年尤溪縣還被列入全國優勢特色產業(食用菌)集群縣之一,進一步推動尤溪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工廠化、設施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格局逐步呈現﹔先后被農業農村部列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被省農業廳、發改委等四部門認定為首批“福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以香菇、黑木耳為主的“一黑”,以銀耳、繡球菌、秀珍菇為主的“一白”,發展態勢良好,2011年,光一產產值就突破14億元。(吳振湖)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