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莆田縱深推進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造福於民

2022年03月16日08:28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春風又綠木蘭岸

木蘭陂河段 盧德山 攝

春日,市民在涵江白塘湖健身舞劍。黃智三 攝

木蘭溪黃石西段木蘭溪大橋盧德山 攝

萬科玉湖公園 許武 攝

最是一年春好處。2月17日,莆田市委書記、市河長付朝陽,市長、市河長林旭陽登上壺公山,遠眺興化平原、木蘭溪南岸、高鐵新城片區,踏上木蘭陂,沿著堤岸一覽木蘭溪“十裡風光帶”。3月8日,河長日活動中,付朝陽率隊再調研木蘭溪“十裡風光帶”。3月7日,副市長、市副河長吳健明組織召開木蘭溪“十裡風光帶”設計方案及綬溪公園至白塘湖、玉湖“水上巴士”專題會。

近年來,莆田持續深化拓展木蘭溪治理理念,縱深推進全流域系統治理。從2022年的春天,莆田再出發,將木蘭溪“十裡風光帶”“水上巴士”打造成幸福河湖的新“網紅”。

人水和諧共美“一條河”

時間回到2020年12月31日,全長約2.1公裡的六車道城市主干道玉湖尚濟街正式通車,玉湖片區,從昔日大家眼中的郊區成為城市副中心。荔城區玉湖新城改造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唐仁興指著規劃圖暢想:“我們預留出了從玉湖通往綬溪和涵江白塘湖的景觀河道,以后大家可以泛舟湖上,沿路觀賞荔林水鄉的美景。”

兩年過去,如今,唐仁興的暢想照進現實。今年2月9日,企溪與白塘湖、玉湖水上岸上連通工程(“水上巴士”)正式啟動,項目建成后將重塑水道相通、景觀相連、行游相宜的“水鄉風貌”,治理計劃分為河道連通工程、新(改)建橋梁工程、兩岸整治工程三部分,預計今年國慶竣工。

“水上巴士”連著的不僅僅是一衣帶水的城市水脈,背后則是木蘭溪綜合治理久久為功的科學規劃。去年10月,莆田簽發第一號河長令,同時圍繞省水利廳起草的“安全河湖、健康河湖、生態河湖、美麗河湖、和諧河湖”幸福河湖內涵,以河湖長制為抓手,以流域為單元,統籌一體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開展河湖“六清六化六方”攻堅行動,打造人水和諧共生的“荔林水鄉”幸福河湖。

企溪與白塘湖、玉湖“水上巴士”工程是河湖治理清單化中八個水生態環境治理工程之一,也是“六清六化六方”攻堅行動的一個縮影。如今,莆田大地各攻堅行動正向幸福河湖匯流——

今年規劃投資4.2億元重點推進木蘭溪防洪、“三灣”防洪排澇防潮、平原排澇、城區易澇點治理、水閘海堤加固、藍色海灣整治等工程,守住水旱災害防御底線,織牢安全水網﹔投資24.1億元重點推進木蘭溪下游水生態修復和治理工程、安全生態水系建設20.4公裡、中小河流治理21公裡、企溪至白塘湖連通等工程23個,做優生態水網﹔投資9.3億元推進重大水資源保障、區域引調水、新建中小型水庫、農村供水保障、灌區續建配套等項目,構建“一核多源、北水南送、東西互濟、全域統籌”的“三縱三橫”水網體系。同時實施木蘭溪流域保護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發揮木蘭溪生態河湖研究院作用,打造木蘭溪幸福河。

以水興城,水美則人民生活美。春到十裡梅溪,紅瓦白牆梅妃弄影,煙柳搖曳,畫橋凌空……如今,提起荔城區黃石鎮江東村,人們無不夸“梅妃故裡”美。“我們村不僅是省級水利風景區,更是名副其實的幸福河湖示范點。”村民陳國民說,這幾年村裡對十裡河道兩岸綠化、美化、亮化后,吸引了更多人氣。

十裡風光再造“一幅畫”

春日融融,涵江區白塘湖沿岸柳樹抽芽、綠水悠悠,盡顯水鄉婉約美。上午10時許,村民俞鬆林泡了一壺茶,在自家種滿花草的庭院裡晒起了太陽。“出門就是景點公園,進門就是美麗庭院,村居生活過得愜意著呢!”老俞說起晚年生活,喜不自禁。

生活環境公園化,如今在莆田隨處可見。2021年11月19日,莆田市在全國率先出台幸福河湖評定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幸福河湖評定、創建和管理工作,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河、智慧河、幸福河。在“六清六化六方”攻堅行動中,幸福河建設示范化將落子城鄉水利公園建設——到今年底,力爭建成仙游仙水溪榜頭段、木蘭溪度尾段,荔城渠橋河、和平河,城廂莒溪、長嶺溪等10多條幸福河流﹔推進省水利博物館、木蘭陂世遺公園、莆田市河湖長制展示館(名稱暫定)、泗華郊野公園4個市級河湖文化公園,玉湖河長制公園、黃石江東水文化公園、西天尾北大荔林水鄉公園、白塘湖湖長制公園、秀嶼土海湖長制公園等河湖文化公園同步建設。

一水護城將綠繞,如何讓群眾感受木蘭溪生態治理成效?“變害為利,造福於民,即要在‘福’字做文章。”今年3月,經過多方調研論証后,付朝陽按下“千年木蘭溪、百裡江山圖、十裡風光帶”的項目建設啟動鍵——

城廂區賴溪至荔城荔港大橋的17公裡,將打造一脈林帶鏈接溪岸山水、四幅畫卷書寫木蘭風光、七大公園傳承木蘭溪故事、六條廊道共譜跨溪樂章、多個節點注入城市活力的“一脈三道、四卷七園、六廊多點”木蘭溪“十裡風光帶”。項目建設施工圖呼之欲出:在木蘭溪兩岸各一公裡范圍內的一軸生態修復,實施灘地生態修復、堤壩生態改造、綠地海綿化建設、休閑步道建設﹔五村風貌整治,實施清前、清中、清后、霞皋、青垞五個村庄配套設施完善、文化遺產保護修繕、風貌提升整治等。

河出綠圖,與水謀篇。“推進木蘭溪‘十裡風光帶’建設,打造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切實讓良好生態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斷鞏固提升生態文明的木蘭溪樣本。”付朝陽說,木蘭溪“十裡風光帶”建設要有前瞻性、科學性,站高一點、看遠一些、想深一層,既要突出生態主線,也要講好莆田故事,要讓風光帶像玉帶一樣成為城市最美麗的景觀長廊。

改革創新下好“一盤棋”

去年10月,由莆田市水利局選送的案例《創新“五+模式”河湖管護機制》獲得全省機關體制機制創新優秀案例三等獎。木蘭溪綜合治理“藍本”再添新成績。

全國率先開啟“防洪保安、生態治理、文化景觀”三位一體系統治理模式、首創流域“雙河長”……作為全國第一批示范河湖,木蘭溪綜合治理模式始終走在機制創新的全國前列,創新“五項機制”,探索“五+模式”,建立“五大陣地”,打造“五創五力五陣地”的示范河湖木蘭溪模式。

去年以來,省市水利部門堅持規劃下沉、服務下沉、干部下沉“三下沉”工作法,全面實施福建大水網規劃和“十四五”水利規劃,加快建設“一河一網一平台”,努力實現“水夠、水好、水美、水富”。

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答卷已發,莆田如何持續深化拓展木蘭溪治理理念,縱深推進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眼下,莆田正加快擬定《木蘭溪流域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打造木蘭溪獨具特色的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節水樣板”“水文化傳承樣板”“生態經濟樣板”“綠色發展樣板”。

行動方案提出,要把改革創新作為推進木蘭溪全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的基本動力,充分發揮木蘭溪流域“樣本”作用,著力推進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攻堅,破解制約流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方案提出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協調、系統治理’的流域治理保護體系。”莆田市水利局總工程師陳國寧說,按照“水安全、水災害、水生態、水環境、水文化、水經濟”謀劃推進項目,在三年行動中初步實現“治理一條河流、探索一種模式、創新一套機制、建設一批工程、發展一片流域、打造一個樣本”的機制目標。(記者 林愛玲 通訊員 林國富 朱崇飛)

(責編:陳藍燕、吳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