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寧德:依海而興,向海圖強

2022年05月23日08:18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寧德:依海而興,向海圖強

19日,福安市溪尾灣,兩隻海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暢游﹔18日,霞浦縣鬆山街道古縣村荷花園,7隻水雉在荷田覓食、棲息……這些對水環境要求極高的國家保護動物頻頻出現閩東這片海域,是寧德海上養殖綜合整治的生動縮影。

沒有好的生態就談不上高質量發展,沒有好的生態就沒有“寧德篇章”。寧德海域面積4.45萬平方公裡、大陸海岸線1046公裡,均佔全省1/3左右。在這片海域上,有60萬人從事海上養殖、捕撈和銷售。

2018年7月以來,寧德下大力氣開發三都澳,全面打響為期兩年的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攻堅戰,清退禁養區漁排26.71萬口,升級改造標准漁排55.75萬口、深水大網箱3450口,走出了一條依法養殖、科學養殖、環保養殖的路子,給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寧德答卷”。

水淨魚肥人歡笑

22日,福鼎市佳陽鄉羅唇村南灣海域微風輕拂,金色的網箱把海面分割成6塊,猶如一畝畝精心培育的良田,走近細看,隻見水淨魚肥人歡笑。

這是福鼎市星海養殖有限公司在海域上開發的深水網箱生態大黃魚養殖基地。“這裡的水很深很清,水質很好,養出的魚品質好、病害少。”基地負責人林貴肯說。

2018年,林貴肯把自家近300口木質漁排進行升級改造,“變身”現在同等養殖面積的6口全塑膠環保材質深水大網箱。一個大網箱相當於以前50口小網箱,不論深度還是寬度,都得到了拓展,魚的活動空間變大,每條大黃魚的線條都很好,口感也更好。去年到現在已銷出350噸,產值達800萬元。

沙埕鎮中心漁港漁民鄭順利今年成功培育4000多萬尾魚苗,除了200萬尾留作自養外,其他的都銷往霞浦、羅源、蕉城等周邊的大黃魚養殖區。

沙埕港周邊漁民有著20多年的大黃魚育苗經驗。為了滿足當地魚苗需求,漁民自發設立育苗室,從事大黃魚育苗,在沙埕港海上逐步形成閩東地區最大的大黃魚魚苗交易市場,年交易額達1.5億元。

“塑膠漁排有更強的抗風浪能力,布置更加科學規范,海上水流更加通暢,水質更加清潔,成活率更高。”省科技特派員王朝新派駐沙埕鎮,定期檢測海水水質和大黃魚品質,“今年大黃魚魚苗在外海網箱養殖的成活率達到80%,一口港外的大網箱養殖的成年大黃魚月銷售額高的能突破百萬元,當年就可收回成本”。

海上養殖綜合整治,“規范養”是關鍵。

為推進藻貝類養殖改革,蕉城區成立海投公司,負責全區海域、海島、岸線的收儲、投資、開發,穩妥推進“四權”(海域所有權、使用權、養殖權、承包權)“兩証”(海域使用權証、養殖証)改革,建立了海上養殖新秩序。

“區政府通過海投公司盤活了海域資源,海投公司規范經營海域,村集體增加了收入,養殖戶解決了出路,實現鎮、村、企業和養殖戶四方共贏。”蕉城區相關負責人說。

漁旅融合邁大步

依托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形成的優美景觀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寧德重點打造蕉城秋竹、福安下白石、福鼎安仁及霞浦七星等一批以漁旅融合為特色的“水鄉漁村”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努力培育漁業特色鮮明、旅游配套完善、業態豐富的海上旅游新樣板。

5月19日,霞浦縣邀請媒體記者、網紅旅游達人、自駕游車友沿“東海1號”風景觀光道開啟自駕旅程,並通過新媒體帶領全國游客“雲游霞浦”,讓民眾足不出戶體驗霞浦壯美自然風光和深厚人文底蘊,一時間圈粉無數。

記者來到第一站海尾城堡,這裡大海、藍天、城堡融為一體,宛如一個童話世界。城堡邊的步道也是個不錯的打卡點,吸引不少人駐足拍照。

據介紹,東沖半島風景觀光道“東海一號”始於長春鎮積石村,全長20.3公裡,途經12個村庄。這條觀光道既是旅游路,又是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將大大促進霞浦沿海經濟帶提升和海洋養殖業發展,形成全方位的沿海旅游觀光攝影帶。

為做好清海“后半篇”文章,福安市一方面開展海上養殖“消白除舊”和品質提升,另一方面加快海上社區建設。“我們已初步建成下白石和溪尾鎮連家船民兩個‘海上社區’,完善了海上養殖信息管理數據庫,真正實現了海上養殖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進一步提升海上養殖綜合治理水平。”福安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負責人葉宏盛說。(單志強 蔡雪玲 黃鉦平)

 

(責編:陳楚楚、林東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