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廈門湖裡:搭建“朋友圈”  不斷完善影視產業全鏈條

2022年11月10日16:17 |
小字號

11月10日,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如期而至,華彩盛放。特區發祥地湖裡處處涌動著電影節的熱烈氛圍。湖裡,正精心鋪就光影之路,熱情迎接八方來客。

以節促產、以節促城。搭乘金雞唱響鷺島的東風,湖裡影視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近年來,湖裡緊緊抓住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長期落戶廈門的發展機遇,採取“空間+平台+項目+資本”模式立體化招商,同時創新“活動+項目+招商”招商模式,多措並舉推動影視產業發展,讓創、投、制、宣、發、播等影視產業全鏈條逐步完善。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湖裡區將充分發揮湖裡文化產業在廈門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全區加快建設“兩高兩化”中心城區、勇當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排頭兵作出貢獻。

磁吸效應 多家影視機構在廈“安家”

不久前,《心靈迷霧》劇組在海峽新岸取景。湖裡區委宣傳部供圖

不久前,《心靈迷霧》劇組在海峽新岸取景。湖裡區委宣傳部供圖

走進湖裡,影視劇拍攝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在各大片場、攝影棚、外景地,都有影視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

這一頭由伴山文化制作的一部網劇正在航空古地石廣場勘景,另一邊,在電視劇《我們的翻譯官》位於五緣灣的片場,導演正忙著給演員講解台詞,工作人員則在調試各種設備。

“你無法想象湖裡拍戲用的場景現在是多麼搶手!”伴山文化制作的一位工作人員,在給外地一位朋友打電話時,對湖裡影視拍攝的火熱場面作出生動的描述。

不過短短幾年,湖裡就令人刮目相看,隨著城區面貌不斷提升,湖裡成為影視劇組取景的香餑餑。“湖裡出品”更是漸漸成為中國影視產業的生力軍。截至目前,湖裡企業立項或出品的影視劇64部,總投資額4.19億元,其中42部為第一出品方。

業內人士透露,有時劇組選擇一個取景地並不完全是因為其環境,而只是因為在朋友圈裡被成功“安利”。在湖裡,影視產業特有的“朋友圈”磁吸效應,正釋放新“影”力。

今年9月剛落戶湖裡的自然聲場工作室,恰恰是吃了同行朋友的“安利”選擇落在東南天地影視園區。自然聲場擁有5.1和7.1電影混音技術,是廈門屈指可數能為院線電影做后期混音的公司。公司創始人曹峰告訴記者,選擇湖裡他們有充足的理由——園區專為影視產業打造,影視公司、動畫公司、音樂培訓機構、攝影棚等應有盡有,產業集中,業態環境相對成熟、完整,可以一站式解決客戶的影片制作需求,上下游企業在一起還能相互推薦項目。雖然自然聲場初來乍到,現在已和鄰居企業開始接洽項目,生意非常紅火。

“和其他產業有所不同,影視產業具有鏈條長、單家企業體量不大、企業間聯系鬆散等特點。”湖裡區文發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要在某一個地區形成產業鏈條難度很大,如何破圈成鏈,“朋友圈”招商尤為關鍵。

一組數據表明湖裡影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截至2022年11月,湖裡區共有影視企業700多家,總注冊資本46.79億元。短短幾年,湖裡影視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並正向優的方向發展,成為影視人“朋友圈”熱議的創業熱土。

鏈式反應 影視產業強勢崛起

一期一會的膠片電影露天放映大會,讓看電影漸漸成為湖裡居民熱衷的生活方式。湖裡區委宣傳部供圖

一期一會的膠片電影露天放映大會,讓看電影漸漸成為湖裡居民熱衷的生活方式。湖裡區委宣傳部供圖

“朋友圈”帶來的不僅僅是磁吸效應,更有鏈式反應。

今年正式啟動的視效公司卓影數字科技正是產業鏈招商的生動寫照。創始人黃金麒告訴記者,湖裡高新技術企業微芯雲智能科技研究院將卓影引入湖裡,卓影數字又陸續將其他同行企業帶進湖裡。“一家企業能不斷吸引同行企業,對大家來說,持續完善的產業鏈是一種合作共贏。”黃金麒表示。

隨著名家入駐,影視大鱷及相關企業在湖裡集聚,湖裡區在打造最受影視劇組歡迎的“天然影棚”的同時,另一方面也支持影視制作企業落地於此,“湖裡影視”的品牌正在全面打響。

影視元素的參與正為湖裡注入強大的發展動力,在這片熱土煥發出勃勃生機——慈文傳媒、光合映畫、延談桔子……一家家業內小有名氣影視公司組團落戶湖裡﹔上百位知名影人工作室落戶湖裡﹔涵蓋創、投、制、宣、發、播等影視全產業鏈在湖裡正逐步形成。

事實上,湖裡區影視產業鏈的強勁崛起,源於湖裡區對影視產業的全力培育。

發展影視產業之初,湖裡就立足較強的空間發展優勢,著眼影視頭部企業的“平台”屬性,採取“空間+平台+項目+資本”四位一體的模式進行立體化招商,積極引進影視產業運營平台,加大對投資型、資源型、服務型等各類影視產業平台的扶持力度,指導平台配套注冊、財稅、融資、政策等一條龍的落地服務。

據了解,湖裡已有忻時代、先鋒影業、馨園、有魚有飯、兩岸創服、光影鷺島、斯蒂安、水滴等8家區級影視產業平台,同時還有若干家企業也正在對標平台標准發展。目前,通過平台落地湖裡的影視企業有400多家,佔比超全區影視企業60%。

不久前,廈門制造、“湖裡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網絡劇《血戰鬆毛嶺》驚艷亮相,更是憑借超高制作水平和投資規模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迎接黨的二十大精品網絡視聽節目推薦作品”,福建省廣電局重點扶持並授予“(閩)網劇審字第001號”。背后的主投資方、第一出品方慈文傳媒正是通過有魚有飯(廈門)文化傳播的平台招商渠道落地湖裡。

負責人陳奕雍坦言,有魚有飯的成功秘訣之一,就是充分利用政府搭的台子來“唱戲”。在湖裡區上個月舉辦的影視產業論壇上,陳奕雍就遇到很多新銳企業,其中不乏微短劇賽道上的佼佼者,他們一拍即合,好幾個項目現在已經進入落地執行階段。

湖裡區堅持活動、項目、招商,三駕馬車強勢驅動。創新“活動+項目+招商”招商模式,通過舉辦具有影響力的影視文化活動,把活動作為招商平台,落地一批優秀項目,吸引一批優質企業落戶湖裡。

招商服務的背后,是不斷升級的機制保障。湖裡區組織成立湖裡區影視產業協調小組,推動影視產業政策出台、宣傳和申報,建立健全影視劇協拍機制,推出湖裡文化地圖小程序,劇組備案、熱門取景地推薦等功能一站式搞定,推動影視拍攝市場良序發展,打造影城融合文化新名片。

值得關注的是,在湖裡,影視產業政策已實現“一月一兌”,可以說是全國最快的政策兌現速度。談及湖裡影視行業政策兌現速度,廈門忻時代影視產業運營平台總經理朱閃閃贊不絕口。恰恰是政策高效兌現、服務無微不至,讓他們得以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在湖裡,我們能大量對接行業資源,能與政府有效交流溝通,能夠第一時間享受政策扶持。”她說。

孕育生態 影城融合成為生活方式

理源·未來電影世界正在成為廈門島內的影視文化產業新地標。湖裡區委宣傳部供圖

理源·未來電影世界正在成為廈門島內的影視文化產業新地標。湖裡區委宣傳部供圖

演員在觀眾觸手可及的舞台上表演,甚至隨時可能走進觀眾席中,將觀眾“拉入”劇中……不久前,來自北京的戲元劇社在特區1980文創園區建起一座戲劇實驗基地。開場以來,劇團的“黑匣子”話劇《喂,契爾卡什》場場爆滿,更吸引了諸多喜劇、話劇等業內人士前來交流學習。11月18日至19日,《喂,契爾卡什》還會在這個“黑匣子”繼續上演。

為何諸多劇組、劇團對湖裡情有獨鐘?

“選擇湖裡,就是看中了湖裡的影視生態,我有很多戲劇圈的朋友都在這裡。”戲元劇社的創始人兼知名演員吳昊宸告訴記者,影視生態對於創作者來說非常重要,“藝術需要時間和空間,也需要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天,碰撞想法。”

舞台背后的小酒館,是吳昊宸的“特別設計”。他興奮地說,演出結束后,觀眾、創作者、演員們常常在這裡交流到天亮,白天也有不少創作者來這裡探討劇本,湖裡年輕的產業生態正是他所向往的。

營造良好影視生態圈同時,這裡還是影視人才的“蓄水池”。湖裡區始終聚焦人才培養,確保優質內容穩定輸出,構建了影視產業閉環,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扎根湖裡。

曾經留英五年學習電影,如今已經是圈內小有名氣的“95后”雙棲影視策展人曾禹昕坦言,湖裡對人才很友好——享受住房和生活補貼,還可以申請免費人才公寓,湖裡區不斷優化人才政策,真金白銀留住人才,真心實意為人才實現宜家宜業的夢想。

更重要的是,在湖裡,影城融合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

到航空古地石廣場“打卡”電視劇《獵罪圖鑒》同款鏡頭﹔在《西虹市首富》取景地廈門國際游艇匯休閑度假……故事和城市的結合打開了城市旅游的新篇章,湖裡多彩多元的風光優勢吸引《開端》《對手》《獵罪圖鑒》《一閃一閃亮星星》《變成你的那一天》等熱播劇前來取景,也帶熱了華美空間、五緣灣、古地石廣場、東榮社區等50余個影視旅游打卡地。

“‘湖裡美景’讓影視劇呈現更美畫面,而‘湖裡取景’又吸引市民游客打卡。我們驚喜地發現,在湖裡,影視IP與文旅資源正雙向奔赴,影視和旅游業融合發展產生的立體輻射效果不言而喻。”湖裡區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

影城相融,藝術氛圍更加濃郁。不久前舉辦的第五屆膠片電影露天放映大會,精心挑選放映地點,使電影與城市互相映襯、互相成就。讓經典電影《美麗人生》走進時尚商圈古地石,在紅磚古厝、木制回廊的惠和石文化園放映《大紅燈籠高高挂》……藝術和文化,正在持續帶動湖裡文旅商不斷融合。(庄筱婧 陸曉鳳 徐曉曦 陳瑜瑾)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