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福建上杭發現正負模保存的恐龍足跡化石

人民網上杭11月21日電 (錢嘉禾、楊灝昱)據上杭縣自然資源局消息,該縣恐龍足跡化石保護工作近日又有新進展,新發現了罕見的正負模(對板)保存的恐龍足跡化石。
福建上杭發現正負模保存的恐龍足跡化石。上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此次新發現地點位於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東側,並與之相鄰。據了解,由於岩體滑塌,原地露出部分新的化石標本,其中就有一對正負模(對板)保存的恐龍足跡化石,兩邊的凹凸足跡一一對應,猶如一套打開的模具。
“這個正負模(對板)出露的化石標本面積近15平方米,上面保存蜥腳類和獸腳類等多種恐龍足跡,包括恐龍行走時留下的行跡,還有一些清晰的對稱波痕構造,代表湖相沉積環境。”據在現場考察的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介紹,如此大面積正負面同時保存的恐龍足跡化石,在國內甚至國際上其他地方目前尚未有發現。
該正負模(對板)出露的化石標本面積近15平方米,上面保存蜥腳類和獸腳類等多種恐龍足跡。上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汪筱林說,之前國內外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大多屬於侏羅紀和早白堊世,上杭發現的恐龍足跡屬於晚白堊世,代表了恐龍滅絕前最后階段的活動遺跡,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科普價值和保護價值。之前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大多隻有凹下的一個面,或是凸出的一個面,凹凸面同時出現的情況非常罕見。
據同在現場考察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副研究員王寶鵬初步統計,這對化石上集中了6種恐龍的30多個足跡,保存的數量、清晰度也十分罕見的,對研究晚白堊世恐龍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等都具有特殊意義。
據悉,上杭恐龍足跡群化石於2020年11月被首次發現,是我國發現的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之一,也是福建省恐龍相關化石的首次發現。目前,已清理發現多種恐龍足跡類型,並至少發現4個層位,証明恐龍在該地區有較長的生活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