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各地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

優化就醫服務 減輕群眾負擔(推進健康中國建設①)

記者 邵玉姿 施 鈺 王欣悅
2022年11月23日13: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優化就醫服務 減輕群眾負擔(推進健康中國建設①)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得到了更充分的保障。本版今起推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醫保——

推廣“預住院”模式,節約就醫時間與開支

一大早,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住院部9樓骨科病區的病房內,杜新平早早醒來。這天是她要出院的日子。“原本以為怎麼也得住個十天八天,沒想到隻住了5天就可以出院了。”杜新平說。

住院時間為何縮短?“我們選了‘預住院’模式,先在門診做術前檢查,再入院手術,省去了住院等待時間,再加上門診檢查費用還能和住院費用一起報銷,花費也少了。”趁著丈夫去辦理出院手續的空當,杜新平向記者介紹起此次住院就醫的新體驗。

10月28日,因雙膝疼痛,杜新平在丈夫的陪伴下來到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就醫,被診斷為雙側膝關節骨性關節病,需要進行膝關節單髁置換手術。可沒想到,接診醫生並沒有安排杜新平立即入院,而是建議她選擇先檢查后入院的“預住院”模式。

“通俗來說,‘預住院’模式就是床位緊張的情況下,咱們先看病檢查,檢查結果出來了,再入院直接手術,所有費用都以住院費用進行報銷,醫保報銷比例也更高。這樣,咱們既能縮短住院等待時間,又能減少費用。”在醫護人員的耐心講解和協助下,當天下午,杜新平便順利辦理了“預住院”手續,完成了住院前的各項檢查。

10月31日,杜新平就收到了醫院發來的入院信息。不僅如此,主治醫生朱超華還專程打來電話,與她溝通病情,講解手術注意事項。11月1日早上8點,杜新平順利入院。11月2日中午12點,杜新平准時進入手術室,下午4點半,手術順利完成。“真沒想到住院的第二天我就完成了手術,第六天就能直接出院。”杜新平說。

今年6月,石家庄市醫療保障局創新舉措,在石家庄市人民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開展“預住院”費用醫保支付模式試點工作,讓那些疾病診斷明確、病情單一、相對穩定,經綜合評價符合住院手術指征、行擇期手術治療的患者,可以先在門診進行入院常規檢查檢驗及專科必要檢查檢驗,然后根據床位情況安排正式入院。正式住院后,先期產生的入院常規檢查檢驗及專科必要檢查檢驗費用與正式住院后的費用合並計算,醫保基金按規定一並報銷。截至今年10月,全市共有402名患者自願選擇“預住院”模式,涉及51個科室,131個病種,結算醫療費952.83萬元,每名患者平均節約開支210元,平均壓縮住院天數2.49天,各試點醫院床位周轉率平均提升10%—15%。

醫療——

建設智慧醫院,讓患者少跑腿少排隊少等待

早上7點多,門診時間未到,來自福建寧德的患者王女士和愛人卓先生已早早等在了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濱海院區)(以下簡稱“濱海院區”)的門診樓前。

兩人進入門診大樓,根據導醫志願者的提示,在自助機上插入醫保卡,辦理初診建檔,完成取號后,再按導引前往神經外科門診外等待,全程順暢有序。8點多,王女士和卓先生進入診室。“沒想到在診室外才等了一會兒就叫到了我們。”卓先生說。

“醫院目前已經實現了精確到1小時內的分時段預約診療服務,大大縮短了患者的候診時間。”濱海院區醫院服務管理處執行處長林迎春說,該院分時段預約的服務范圍已從門診預約挂號,擴大至CT、超聲、胃腸鏡等檢查項目的預約。“我們還設置了一站式預約檢查服務中心,需要預約多項檢查的患者不用再跑到各個窗口排隊,在中心就能一鍵完成最優檢查日程的規劃與預約。”林迎春說。

科室醫生查看了王女士在當地醫院拍的片子,確診為腦垂體瘤,馬上在后台系統查看科室空余床位並預定,安排王女士入院治療。不一會兒,王女士手機上就收到了短信,提示辦理住院手續的具體時段、地點、所需材料等。當天上午,在住院樓的一站式服務平台辦完手續后,王女士就住進了病房。

近年來,福建省加快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加強智慧醫院信息化建設。走進濱海院區,處處可以感受到智慧醫院帶來的便利:掃描路牌上的二維碼,患者可以在手機小程序上獲取院內各科室的精准導航﹔在就診、結算、檢查等窗口前,患者刷臉就能完成就醫全流程,實現無卡就醫﹔完成診間結算后,一樓藥房裡的全自動整合發藥機立即選好藥品傳遞到藥劑師手邊,患者下樓就能在窗口取藥離開……

“智慧醫院通過信息化建設整合了醫院資源,可以實現讓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少排隊、少等待。”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林章雅介紹,目前,該院已實現多院區內的患者數據共享、號源共享、床位共享、檢查協同、遠程會診等業務,為患者提供更為便捷的醫療服務。

醫藥——

集中採購藥品,有效緩解配藥難買藥貴問題

“每天都要吃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以前32.02元一盒,現在才0.84元一盒!”在位於重慶市南岸區的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慢病門診,今年60歲的高血壓患者趙會正在購買降壓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藥品集中採購讓這款藥物大幅降價,“藥價降下來,現在進醫院心裡有底氣了。”趙會說。

藥品集中採購是深化醫改、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大舉措。自2019年以來,南岸區共組織轄區內定點醫療機構參加國家、市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累計24批次,其中藥品集採11批次,覆蓋429種藥品,藥品價格平均降幅超53%,採購規模達1.55億元﹔醫用耗材集採13批次,覆蓋34類醫用耗材,耗材價格平均降幅超50%,採購規模達0.54億元,累計為參保群眾節約醫藥負擔2.30億元。

“以前老人隨意用藥問題突出,具有一定的健康隱患。”重慶市南岸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曹仁告訴記者,“藥品集採后,藥品降價了,老人們就願意到醫院來看病開藥了。”

帕金森患者張先生同樣受益於藥品集採,對他而言,這些年不僅藥便宜了,買藥也更方便了。張先生家住南岸區銅元局街道銅梓坪社區。帕金森病導致他身體僵硬,行動緩慢。之前張先生將特病卡辦在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每月開藥的時候需要坐1個多小時的公交到醫院,到醫院后還要等,每次就診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

今年年初,南岸區出台了新政策,之前在三級醫院才能辦理的特病,如今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可以辦理。張先生家附近的銅元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市五院是緊密型醫聯體,張先生今年上半年將自己特病卡轉至銅元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在在自己家門口就可以開到需要的藥,而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藥品和市五院來自同一渠道,吃著放心。”

為緩解基層醫療機構“配藥難”問題,南岸區按照“1+3+N”模式構建緊密型醫聯體,“1”為市五院,承擔核心醫院功能﹔“3”為市五院、區人民醫院、市東南醫院,按照就近原則,分別組建彈子石、南坪、江南新城區域醫聯體,簽訂協議37個,參與醫聯體的基層醫療機構27家。這一體系下,藥品目錄上下級銜接,統一採購供應管理,配送資源共享,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調配。

曹仁介紹,建立緊密型醫聯體后,基層醫療機構定期向醫聯體上級醫院報送藥品採購清單,醫聯體內藥品由上級醫療機構定期按照藥品消耗量統一集採藥品。“緊密型醫聯體實現了醫療資源共享,緩解基層醫療機構‘配藥難’,讓老百姓買藥少跑腿。”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23日   第 13 版)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