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周寧:踐行“三庫+碳庫”理念 生態領跑綠色發展

清晨時分,福建省周寧縣七步鎮群山峻嶺間,層層薄霧隨風飄散,周寧抽蓄電站上水庫水量逐漸蓄滿,水面微波蕩漾蓄勢待發,等待著用電高峰的到來。據了解,2022年8月,該電站全面投產發電,每年可減少電網煤炭消耗20.7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1.58萬噸,能夠有效促進節能減排,對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周寧抽水蓄能電站。葉曉暉攝
近年來,周寧深入踐行“三庫+碳庫”理念,牢記囑托、逐綠奮進,不斷放大生態效益,初步探索出一條生態好、產業興的動能轉換之路,讓生態紅利惠及千家萬戶。
生態家底愈加厚實
春風拂綠、萬物生長,在周寧縣“三庫”生態文明學習實踐基地,一排排種下兩個月的小樹迎風而立、蔥蘢俊秀,煥發出勃勃生機。
作為福建省海拔最高的縣城,周寧群山抱城,層巒疊翠,綠意盎然,森林覆蓋率達72.96%,空氣質量優良比例100%。
為守護優越的生態環境,周寧縣大力推進造林綠化、森林撫育、封山育林,圍繞“森林進城、下鄉、入村、上路”,通過規劃建綠、見縫插綠、留地造綠、拆牆透綠、立體增綠等方式,打造鄉村景觀林、高速公路景觀林、環城一重山,構建以森林和樹木為主體、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樹種多樣、景觀優美的森林生態系統,切實提高城鄉綠化一體化水平,33年來,全縣林地面積增加了52.5萬畝﹔水土保持率從2018年93.84%提高到2021年94.04%﹔周寧國有林場一期減排量成功在福建省海峽股權交易中心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成為寧德市首個實現成功交易的林業碳匯項目,交易收入138.3萬元﹔引導蘇家山、后洋等9個村賣出碳指標3.4萬噸,發放“碳匯貸”136萬元……
依靠豐富的林業資源,周寧縣做大生態效益補償“蛋糕”,擴大全面保護天然林政策覆蓋面,選聘163名生態護林員,綿綿青山成了農民增收的“綠色銀行”。
同時,該縣以列入水源涵養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為契機,將治水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切入點,累計投入水治理專項經費近5.97億元,深入實施全域治水,探索建立“民間河長”“企業河長”“智慧河長”等治水新模式,採用EPC+O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運行維護模式、實施東洋溪生態治理景觀提升工程、賽江流域防洪工程等重點項目……水岸同治,標本並重,上下游同發力,讓水更清、河更淨、岸更美。
瑪坑鄉千畝生態觀光茶園。席國勝攝
在治理組合拳下,周寧摘下一枚又一枚“綠色金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國天然氧吧、首批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省級森林縣城等,生態優勢日益彰顯,一座“山水環繞、城鄉一體、碧水藍天”的山城已呈現在大眾面前。
生態產業蓬勃發展
春夏之交,周寧高山冷涼花卉產業芳香漸濃。
走進福建天藍藍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大棚內,一簇簇形態各異的高山杜鵑競相綻放,工作人員忙著打包盆景,運往各地。
近年來,立足高山生態優勢,周寧縣著力抓規劃、優環境、促招商,高山冷涼花卉產業從無到有,茁壯成長為支柱產業之一,種植總面積3000多畝,全產業鏈年產值3億多元,有效助力生態富民、鄉村振興。
游客體驗芙蓉李採摘。林子杰攝
蘇家山茶旅融合帶動村民致富。李洪元攝
一枝獨秀不是春。周寧縣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推動“花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加快生態與工業、農業、文旅產業等深度融合,產業鏈不斷延伸,富民產業不斷壯大。
高山馬鈴薯、高山雲霧茶、高山冷涼花卉等“3+N”特色產業發展奏響鄉村振興曲,“百千萬億”現代農業闊步前行﹔四大產業園開發如火如荼,不鏽鋼、鑄造、水電等產業蓬勃發展,百億工業夢近在咫尺……
好生態聚起旺財氣,好山水引來高人氣。周寧縣深挖“綠生態”“涼資源”,精心打造“鯉鄉福境·雲端周寧”全域旅游品牌,把生態建設融入全域旅游中,持續擦亮“鯉魚文化”“三庫文化”“古銀礦文化”等特色IP,做好“旅游+”融合文章,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康養等深度融合,新增農旅綜合開發項目100余個,讓更多的“綠色顏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努力開創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網紅”景區蘇家山依托茶園上空的各類娛樂項目,年接待游客超過30萬人次﹔禮門鄉陳峭村瑰麗的日出、雲海、星空和峭石、岩洞、峽谷,讓以民宿、農家樂為代表的鄉村旅游新業態快速崛起……2022年,周寧縣接待游客42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8.5億元,“鯉鄉福境·雲端周寧”旅游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聽宣講、學理念、動手種植……4月21日,周寧縣“三庫”生態文明學習實踐基地又迎來了一批小游客。來自寧德市蕉城區第一中心小學的同學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訪黃振芳家庭林場,聽“三棵樹”的故事,學“三庫”綠色生態理念,在“行走的課堂”中邊游邊學。
1983年,年逾半百的黃振芳帶領全家上山開墾荒山、貸款造林,短短幾年內造林1207畝,成為當時寧德地區唯一的福建省造林大戶。
如今,黃振芳的兒子黃傳融接過“接力棒”,返鄉創業,實現林下資源提升、產業增值﹔黃振芳的孫女黃娟娟成了“寧德市金牌宣講員”,將“三庫+碳庫”綠色生態理念傳入千家萬戶。
為進一步提升黃振芳家庭林場發展水平,2021年,周寧縣高起點、高標准、高品位推動“三庫”生態文明學習實踐基地建設,打造“黃振芳”生態文化品牌。同年7月,福建省首個“林業生態文明實踐基地”落戶黃振芳家庭林場。目前,該基地已吸引全國各地1.8萬名黨員干部前來參觀研學。
少先隊員在黃振芳家庭林場植樹造林。鄭文敏攝
不止於“三庫”生態文明學習實踐基地,周寧縣還立足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優勢,依托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從旅游產業發展的要素入手,深入推動研學游活動開展,盤活研學資源,陸續推出研學主題精品旅游線路10余條。
后洋村村民因黃振芳家庭林場發展林下經濟而獲益。黃起青攝
在周寧縣實驗小學,學生們在老師的啟發下,進行綠色生態理念相關內容的主題創作﹔在七步鎮竹下村,一萬多尾魚苗被放入溪中,優化水域生態環境﹔在鯉魚溪景區,志願者們對河岸和路邊的垃圾進行清理……放眼山城,生態理念深入人心,綠色成為周寧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魏知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