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文化底蘊的“楓橋式街道”,廈門集美這樣做

近年來,廈門集美街道夯基固本推進平安建設,全力打造最具文化底蘊的“楓橋式街道”,為“楓橋經驗”注入豐富的時代內涵,為提升轄區經濟建設,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幸福指數,筑牢安全保障。
探索“54321”機制 治理觸角廣延伸
3月22日,盛光社區第一網格網格員庄雲在日常巡查時,發現福信商城小區門口的井蓋往外冒著污水。
“已經漫到路面上了。”接到網格員上報的線索后,社區工作人員立即聯系施工隊處理。盛光社區黨委書記、主任蘇淑蓉表示,像地下管道堵塞這類直接影響居民生活的問題,他們會第一時間介入處理。
集美街道探索出54321工作機制,讓矛盾止於未發,消於萌芽。集美街道綜治辦主任陳志團說:“凡是居民訴求,原則上5分鐘內到達現場,4分鐘內搞清楚問題,一般問題30分鐘內解決,復雜問題2個小時內解決,重大問題1天之內提出解決方案。”
保持“耳清目明”,及時獲悉群眾需要,集美街道在原有的33個網格上再細化升級,設置了100個網點,形成“網中有格、格中有點、人在格上、事在網中”的治理格局。這些網點主要分布在景區、校園周邊、馬路口、移動商販聚集地,是網格員每日必巡之地。
網紅打卡景點十裡長堤就是網點之一。海上地鐵、寬闊綠地、青年亞文化……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情人節”當天,十裡長堤人流量很大。岑東社區落實屬地責任,加大對景點巡邏管理力度,在入口維持人流、車流秩序,勸導流動商販規范經營,禁止攜帶、販賣氣球,放風箏等影響地鐵列車運行等行為。
陳志團介紹,“通過設置網點,並對網點重點關注和巡邏,網格員可以實現對網格內區域設施、人員情況、矛盾隱患‘必清楚’和特殊人群信息、流動人員走向、重點人員動向‘必掌握’。”
“服務體驗”升級 商業經濟現活力
集源路兩側,不到100米的路段匯集了9家銀行﹔石鼓路上的小吃街,熙來攘往、人聲鼎沸。
集美街道的商業經濟十分活躍,為做好商業街安全與發展保障工作,集美街道主動認領屬地責任,積極和銀行建立防詐聯盟,淨化金融營商環境,守住百姓的“錢袋子”。同時,針對商鋪,重點宣傳消防安全知識,定期開展滅火器使用演練活動。
反詐宣傳。集美區委政法委供圖
“事項處理得還滿意嗎?如果滿意,請您將‘紅心牌’交回街道綜治中心。如果沒時間,我們將安排網格員‘上門取件’。如果不滿意,我們將繼續努力,直到您滿意為止……”這是街道綜治信息員陳月桂給商家張女士的電話回訪。集美街道優化群眾信訪體驗,創新“紅心牌”工作法。
據介紹,一個信訪事項會生成一塊實體“紅心牌”,信訪事項登記后,現場就將“紅心牌”交給群眾,若信訪人滿意處置結果,便會將“紅心牌”收回,放置於“群眾滿意展示台”﹔若信訪人不滿意,未將“紅心牌”交回的,街道將通過領導交辦、紀委查辦等方式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解決,直至群眾滿意為止。
消防救援隊伍比武競賽。集美區委政法委供圖
每天“晚高峰”時段,小吃街人流、車流不止,集美街道都會安排“紅馬甲”上街巡邏,確保群眾消費安全,店家經營平安。
群眾參與改造 人居環境展新顏
“我家儲藏室門口的配電箱旁邊堆了很多垃圾,存在很大安全隱患。”4月6日,盛光社區綜治專管員陳進輝收到居民蔡女士的微信后,立即回復:“收到,馬上叫人過去查看。”
陳進輝為什麼會有蔡女士的微信?這還要從去年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說起。當時,陳進輝挨家挨戶敲門,征求居民對改造提升的意見。蔡女士不在家,於是陳進輝打電話聯系上她。說明來意后,陳進輝又通過微信將征求意見書發給蔡女士,讓她仔細看看,提出問題和建議。
岑東社區對福南小區進行改造時,居民要求“增加老年人活動區域”“增加停車位”的呼聲很高。因此,改造后的福南小區不僅拆除了違章建筑,擴建了停車場,還設置了5個愛心停車位。岑東社區黨委書記、主任曾偉慶說:“我們小區老年人居多,專門劃定愛心停車位,不僅方便子女駕車來看望,閑置時還能讓老人們打太極拳、跳廣場舞,娛樂鍛煉。”
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是一項惠民工程,但改造過程中,也容易引起改造單位和居民的糾紛。
清明節前,連日的大雨導致山水小區某樓棟下形成一灘積水。該小區2月份剛剛完成老舊小區改造,居民懷疑是改造留下的“后遺症”,遂到社區投訴。潯江社區副總網格長汪曉蘭帶著網格員立即趕到現場了解情況,隨后又聯系承包商、施工隊等工作人員到現場處理。
施工方當下給出方案,先進行排水處理,重新測繪,再排查積水原因,針對性處理問題。事后,網格員又繼續跟進此事的處理結果,確保居民問題得到實質性解決。
堅持“依法治街” 提升發展軟實力
“去年到現在都沒給我一分贍養費,快一次性補給我。”
“你外孫剛畢業沒多久,到處找工作,還時不時向家裡拿錢,我在打零工,做一天沒一天,真沒錢。”
……
今年2月,岑東社區熱心居民在小區看到李老太和女兒爭吵不休,於是帶著倆人到社區調解。
“我不僅沒有生活費,買房子還欠著外債。”李老太說。“你借錢買房給弟弟,還要我來還債,他不給一分錢贍養費,憑什麼要我們兩個女兒出?”李老太的女兒反駁道。調解員通過多次和當事人面對面談心了解到,原來這是一起多子女的老人贍養糾紛問題,母親本可以依靠房屋租金收益維持生活,卻把房屋的使用權讓給兒子。贍養費該誰來出?調解員聯系法律顧問,尋求專業法律意見。
經過調查,女兒並非不願意出贍養費,只是在賭氣母親“偏心”。第二次調解時,法律顧問也在場,並告知當事人“子女都有贍養父母的義務”。結合情與法,律師給出建議:“兒子理應承擔母親的大部分債務及贍養費,提議每個月1000元的贍養費中,兒子出600元,兩個女兒各出200元。”最終,在其他親屬及律師的見証下,李老太的兒子和女兒答應願意承擔起母親的贍養義務,至此矛盾畫上句號。
“調解既要合法又要合情。”岑東社區綜治專管員呂悅平說。
社區法律顧問負責把“法律關”,調解員發揮“人熟、地熟、事熟”優勢,一起將矛盾糾紛又好又快化解。集美街道發揮法律顧問作用,提升轄區居民法律意識。潯江社區經常聯動法律顧問,總結身邊人身邊事,以案釋法開展法治課堂,組織各小區的物業人員、業委會成員、群眾前來聽課,讓他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同時,集美街道還在校園安全方面發力,聯動轄區派出所送法進學校,開展交通安全、防范霸凌知識講座,聯合轄區學校開展“無校園凌霸校區”評選活動。
“我們將繼續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創新基層治理,統籌安全與發展,為提升居民財產性收入和幸福感指數而不懈努力奮斗。”集美街道政法委員紀榮輝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