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好山、“吃”好海 福建省政協農業農村委開展漁港、種業發展調研

人民網福州5月10日電 (記者林盈)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隻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實現糧食安全。依山傍海的福建如何守好“菜籃子”“米袋子”,怎樣發揮海洋優勢打造特色現代化農業?日前,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嚴可仕帶領調研組來到福州連江、馬尾等地,對漁港經濟區建設、種業發展展開調研。
調研的第一站,嚴可仕一行來到連江縣黃岐中心漁港,了解中心漁港擴建工作、環港護岸改造工程,對水產品交易區改造工程、避災安置中心工程等項目規劃建設情況進行調研。
據了解,2021年11月,連江漁港經濟區成立后,以漁業生產、對台貿易、休閑旅游、產城融合等為特色的綜合型漁港經濟區為定位開展建設。此后,連江漁港經濟區以完善基礎設施、促進三產融合、進行智慧賦能、實現綜合管理的發展思路,按照“一區雙核,兩翼聯動”進行了布局。
目前,圍繞智慧漁港、平安漁港、綠色漁港、產業漁港、人文漁港,連江縣計劃實施重點項目22個,已有7個項目完工,8個項目開工,6個項目開展前期工作。
嚴可仕表示,公共屬性的漁港建設所需資金數額大,但投融資渠道較為單一,主要依靠財政資金,導致漁港建設“欠賬多”。下一步,要創新漁港建設投融資機制,加大金融支持以填補“欠賬”。
福建省政協委員、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林錫能提出,可以讓住建等部門加入規劃設計,“頭腦風暴”,優化建設方案。
調研組討論水產種業發展方向。人民網 林盈攝
當天,調研組還走進官塢海產開發有限公司、福建立信農作物種子產業研究基地、雪美數字農業基地,在田間地頭、大棚車間與企業負責人、農業科特派、車間管理員交流,詳細了解水產、蔬菜、糧食種業情況。同期,調研團還考察了福建省種業創新基地、福州市“菜籃子”工程新思想學習教育實踐基地展示中心等調研點,開展“推動漁港經濟區建設,打造海洋經濟發展新增長點”重點課題調研和“大力推進種業發展,確保糧食安全落到實處”協商式民主監督課題調研。
葉類菜水培大棚。人民網 林盈攝
期間,調研組重點調研海帶、鮑魚等水產種業研發成果,考察科企攜手開展作物育種、推進種業培育體系建設的實際情況,觀摩溫室大棚育秧、蔬菜冷鏈儲存配送、葉類菜水培繁育等建設情況。
超10米長的海帶、手腕粗的海參、比成年人手掌還大的鮑魚等水產品向調研組展示了連江縣在水產品育種方面的驕人成績。在馬尾琅岐,田間茁壯成長的玉米植株、智能大棚內無菌無塵栽培的精品蔬菜等,受到調研組的肯定。
由科企合作培育的試驗玉米田。人民網 林盈攝
調研組建議,當地繼續大力推廣、研發良種養殖和新品種育苗,並積極開展水產高優品種養殖和海膽、大竹莢魚等新品種育苗和養殖試驗。鼓勵加大對玉米等重要種業發展的項目資金、技術、政策支持,鼓勵企業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福建農林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讓科研服務於農業企業和生產者,夯實種業企業研發主體地位,推動現代化種業農業提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