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丨“長犄角”的鳥、南方“四不像”,武夷山公園裡有啥“稀奇”? 人民網南平4月23日電 (記者林盈)在福建武夷山,當地人會貫口一樣地背出武夷山國家公園的種種美譽:鳥的天堂、蛇的王國、獸類樂園、昆虫世界、世界生物模式標本產地、研究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
武夷山國家公園裡有什麼“稀奇”?
黃腹角雉。黃慧敏攝
頭上長“犄角”的鳥——黃腹角雉。…
何以中國丨南宋“985”竟然不用“考”?朱熹辦的最后一個書院還有“留學生” 視頻剪輯:人民網 趙怡君 人民網南平4月23日電 (記者林盈)南宋“985”竟然不用“考”?朱熹創建的最后一個書院——考亭書院有多特別? 考亭書院、紫陽書院山長朱杰人介紹,考亭書院是南宋“頂級學府”,初名竹林精舍,后更名滄州精舍,1244年,宋理宗詔為書院,御書“考亭書院”匾額。 朱熹在此著書講學八年,學生遍至海內外,甚至有韓國“留學生”。…
何以中國丨“一隻雞”成山區振興“財富密碼” 人民網南平4月23日電 (記者林盈)雞,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是一種理想的肉類來源。說到“吃雞自由”,就要提到一家來自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的企業——福建聖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聖農集團)。…
何以中國丨千年湛盧,劍出鬆溪 視頻剪輯:人民網 趙怡君
人民網南平4月23日電 (記者林盈)湛盧劍,是中國古代五大名劍之首,相傳為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所造。鑄劍之處,就在福建省南平市鬆溪縣湛盧山。…
何以中國丨福建邵武:如何“榨干”一根竹子 視頻剪輯:人民網 趙怡君
人民網南平4月23日電 (記者林盈)一根竹子能怎麼用?竹筍用來吃,主體加工家具、快消品,下腳料能用作竹刨花板、密度板、竹機制炭、車用活性炭、生物質燃料……在福建南平邵武市,一根毛竹能給1.1萬人提供就業機會,“養活”292家竹制品企業。
各種竹制產品。…
何以中國丨歐洲“下午茶”源於哪裡?世界紅茶出自武夷 人民網南平4月23日電 (記者林盈)你知道嗎?歐洲人喝的“下午茶”來自中國。日前,記者隨“何以中國·閩山閩水物華新”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採風團走進南平武夷山,尋找世界紅茶的發源之地。…
何以中國丨福建建本:“小人書”鼻祖長啥樣?宋朝最“火”的“出版社”集中在這兒 人民網南平4月23日電 (記者林盈)“小人書”、連環畫,曾作為民間讀物備受群眾喜愛。你知道嗎?它們的“鼻祖”——建本,出自福建南平建陽區。…
累計接待郵輪740艘次、旅客吞吐量190萬人次 廈門全面推進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廈門4月23日電 (記者張萌)“截至2024年,累計接待郵輪740艘次,旅客吞吐量190萬人次,成為東南沿海知名的郵輪母港”“綜合配套不斷提檔升級,港、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加速構建”……22日,廈門港口高質量發展指揮部召開郵輪產業發展新聞通氣會,介紹廈門郵輪母港建設和郵輪旅游發展情況,以及下一步推動郵輪產業發展主要舉措等。
通氣會現場。…
何以中國︱福建建盞:“五彩斑斕的黑”、會“呼吸”的盞 人民網南平4月23日電 (記者林盈)“五彩斑斕的黑”、會“呼吸”的盞,這是福建建盞的獨特標簽。產自南平建陽區的建盞是中國八大名瓷之一,“宋徽宗精選”、皇室御用茶具。…
周祖翼在南平建甌市調研 4月22日,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深入南平建甌市,就推動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及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等工作實地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基層意見建議。 周祖翼來到建甌市小橋鎮便民服務中心,詳細了解地方開展鄉鎮履職事項清單梳理編制等工作情況,察看南河片區聯合執法中心,肯定當地將賦權事項納入清單梳理范圍、進一步明晰縣鄉職責邊界,希望大家牢記為民服務宗旨,強化責任擔當,學習先進、因地制宜,不斷提高科學執法水平,更好地服務企業和群眾。…
何以中國丨藏在武夷山的“野生”漢字 晨光在玉女峰上,輕輕寫下“山”字
微風拂過新“茶”嫩葉,吹起陣陣清香
白“鵝”劃過水面,曲頸天歌
“靈”猴在斑駁樹影間,輕盈躍動
……
在武夷山水間提筆
萬物皆可成為字帖
策劃:人民網記者 吳舟、焦艷
文案/視頻制作:實習生林雪航、黃育秀.…
何以中國丨“可愛的中國實現了嗎?”“實現了!” “帝國主義被趕走了嗎?” “千千萬萬的同胞站起來了嗎?” “可愛的中國實現了嗎?” 4月21日晚,電視劇《可愛的中國》中方志敏的扮演者林江國再度扮演方志敏烈士,向全場發出“靈魂三問”。 “趕走了!”“站起來了!”“實現了,實現了,實現了!”回答聲震耳欲聾,現場氣氛熱烈。…
何以中國丨俊波書記,新南平您看到了嗎? 《大山的回響》節目劇照。人民網 李唯一攝
“我是廖俊波,微信名‘樵夫’,老百姓的‘砍柴人’。…
何以中國丨萬裡茶道駝鈴響 從十七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一條茶道經過八省商鎮驛站,穿過蒙古高原,終到俄羅斯聖彼得堡,全長一萬四千公裡。陣陣駝鈴見証,萬裡茶道既是一片中國樹葉的物流之路,也是文明交流互鑒之路。…
何以中國丨承續保護發展 新老市長共話武夷山 “如果說當年申遺成功是世界給武夷山開出的一張通行証,今日武夷山將還給全人類一個萬紫千紅的永恆春天。”
福建南平武夷山市原市長張建光,親歷了武夷山成功申遺,自稱是武夷山的“兼職導游”。…
“何以中國·閩山閩水物華新”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福建武夷山啟動 本報武夷山4月21日電 (記者付文、金歆)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福建省委網信委聯合主辦的“何以中國·閩山閩水物華新”網絡主題宣傳活動21日在福建武夷山啟動。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家網信辦主任庄榮文,福建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祖翼,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喬雲飛出席活動並致辭。…
“何以中國·閩山閩水物華新”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啟動 4月21日,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福建省委網信委聯合主辦的“何以中國·閩山閩水物華新”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南平市武夷山啟動。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家網信辦主任庄榮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祖翼出席活動並致辭。…
何以中國︱巍巍武夷 物華彌新 武夷山下,九曲溪畔,正是青翠欲滴時,閩山閩水一派生機。
4月21日晚,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福建省委網信委主辦的“何以中國·閩山閩水物華新”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福建南平武夷山舉行。…
何以中國丨科技特派員廖紅: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人在草木間》表演現場。人民網 李唯一攝
人民網南平4月21日電 (李楓)載歌載舞,歡樂靈動。…
何以中國︱朱熹后人朱杰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水”奔流不息 人民網南平4月21日電 (李唯一)“什麼是文化自信?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能讓我們站得直、走得穩、生活得好。”
4月21日晚,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福建省委網信委主辦的“何以中國·閩山閩水物華新”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福建南平武夷山舉行。…
何以中國丨不來一趟,意“南”平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八百多年前
南宋名儒朱熹
在巍巍武夷的青山碧水間
寫下這傳世名句
如今
這個低調的寶藏地
腳下依舊是福建最硬核的“生態結界”
——森林覆蓋率超78%
每呼吸一口都是負氧離子
這裡就是
中國“綠都”——南平
山水靈韻
南平
地處閩浙贛三省交界處
自東漢置縣以來
始終扼守福建“北大門”
是武夷山脈的心臟
也是千裡閩江的源頭
武夷山
不僅擁有壯美的丹霞地貌
還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四月的武夷山國家公園
春茶吐綠,溪水初漲
岩韻裡藏著萬裡茶道的千年茶史
考亭書院
是朱熹晚年的講學地
他在此創立的考亭學派
成為“閩學之源”
400年的明清土樓群
和平古鎮
是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
從唐時起
這裡出了137名進士
是名副其實的“進士之鄉”
建窯遺址
宋朝兔毫盞“天下一絕”
建盞喝茶,儀式感拉滿
山野回響
春日的南平
是一場感官的盛宴
三坑兩澗的茶山上
手指在茶樹間翻飛如蝶
清香滲入岩縫苔痕
武夷岩茶、政和白茶
鬆溪綠茶、邵武碎銅茶
……
整個南平都沉醉在茶香裡
南平人的餐桌
是山水精神的味覺表達
他們堅信“山野有答案”
竹筍要挖春筍尖
黃鱔要釣溪澗裡
連豆腐渣都能做成下酒菜
武夷熏鵝
是煙熏火燎的江湖氣
五夫蓮子
燉湯甜到心坎兒裡
建甌光餅
擁有“碳水炸彈”的快樂密碼
順昌灌蛋
肉餡兒塞入生蛋黃中
好一個“功夫了得”
文公菜
豆腐碎炒出滿漢全席的既視感
南平的美食
是武夷雲霧凝成的鮮
是閩江流水釀成的醇
從朱子家宴的雅致
到嵐谷熏鵝的粗獷
歷史化作煙火氣
飄蕩在街頭巷尾的炊煙裡
山林新生
千百年來
山林撫育了一代代閩北人
如今
“新農人”也趕上了“新風口”
武夷岩茶、政和白茶
“門店+電商”遍布全國
浦城桂花
從街頭糖炒到香水原料
一粒花苞撬動億元產業鏈
中國戲劇“活化石”
——四平戲
在短視頻平台收獲不少年輕粉絲
建本雕版
宛如宋朝“出版社”穿越而來
文創周邊賣斷貨
……
南平人把“山貨變潮牌”
熏鵝直播
帶火了鄉鎮快遞站
建陽、邵武、建甌、政和
打造“一核一帶兩翼”竹產業空間
曾經
靠山吃山的南平人說
“我們這兒隻剩好山好水!”
正是這份“守拙”
讓武夷岩茶越來越香
讓熏鵝煙火氣治愈都市焦慮
當你在九曲溪畔啜飲岩茶
盞中倒映的不僅是丹霞雲影
更是對“道法自然”的千年回應
總得來一次南平吧!
不然,意“nán”平啊!
來源︱人民網
總策劃︱趙強
總監制︱楊義 張玉珂
監制︱周賀 李娜 余尤宜 徐冬兒 劉雲
統籌︱唐嘉藝 劉開陽
文案︱葉青卿 林曉麗 謝星宇
制圖︱李昌乾 陳騰
部分素材來源︱李唯一 黃杰敏 林荔仙 陳美中 彭善安 庄金壽 吳心正 胡金俤 鄭友裕 孫開彥 於崇高
出品︱人民網網聯中國融媒體工作室
支持︱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 南平市委網信辦 武夷山市委宣傳部 建陽區委宣傳部 建陽區融媒體中心。…
揭秘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碳通量與微生物的“奇妙世界” 近日,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科研監測中心承擔的福建省級林業科研項目“武夷山不同海拔生態系統碳通量的研究”項目取得可喜成果。項目組研究構建了碳儲量的估算模型,通過該模型能清晰呈現武夷山國家公園近三十年碳儲量的歷史狀況和動態變化規律。…
好品中國丨萬物皆可“熏”,地道武夷味 萬物皆可“熏”
如果有一種美味能代表武夷山
那一定是“熏味”
如果要挑一樣“明星菜”
非熏鵝莫屬
“人間仙境”的煙火氣
福建武夷山
“人間仙境的第一山”
八百多年前
南宋名儒朱熹
擇武夷山南麓修建寒泉精舍
傳說以“熏鵝佐茶”待客
明清商旅
翻越武夷古道外出賣茶
包袱裡總塞著風干的嵐谷熏鵝
“一翅壓千愁,半斤解鄉愁”
武夷山嵐谷境內
良疇沃野,靜水流泉
是天然鵝場
百日齡、散養、體重約3公斤
是嵐谷熏鵝的“優選標准”
脂肪含量低,營養價值高
不肥不瘦的成鵝洗淨后
鹵煮至七八分熟
撈起后瀝干水分做“SPA”
涂上辣椒粉、茶葉、桂葉
鹽巴、生姜、大蒜等佐料
再用竹篾撐住鵝
放入鍋裡
鍋底預先放糯米
用文火慢慢烤焦糯米
煙起熏烤鵝肉
蓋上鍋蓋
柴火灶裡鬆枝噼啪作響
大鐵鍋裡糯米茶葉翻涌
待冒起淡淡的黃煙
在鍋邊澆一碗農家“嵐谷冬釀”
熏至香味四溢即可
岩谷生春的“山場氣”
剛出鍋的嵐谷熏鵝
通體金黃,油滋滑潤
煙香扑鼻,皮滑肉脆
表皮的油脂在煙火中
漸漸浸潤出琥珀色的光澤
淺咬一口是鬆煙的辛香
再品一口是紅曲的醇厚
細細咂嘴
茶葉的清香交織著辣椒的勁爆
當地人說
吃的就是“山場氣”
武夷熏鵝佐著大紅袍茶湯
岩谷生春,煙熏回韻
最是那不能忘卻的“鄉愁”
武夷山山高水冷
千百年來
當地人形成好辣喜辛的飲食習慣
熏鵝主打一個“辣”字
辣味持久不退
口齒回甘
一口鵝肉,一口黃酒
“吃鵝喝酒,賽過神仙”
“萬裡茶道”的鵝香氣
一隻辣熏鵝
傳承千百年
當地還推出“武夷鵝宴”
新鮮鵝肉經過精心挑選
切成塊、片、絲等不同形狀
通過烤、鹵、燉、燜等多種方式
最大程度保留鵝肉的
鮮美口感和營養價值
嵐谷熏鵝、茶香白鵝、鵝湖盛燴等
十幾道“鵝”菜
讓這隻“小白鵝”成為“味覺名片”
2014年
嵐谷熏鵝獲得
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
2022年
“嵐谷熏鵝制作技藝”被列入
福建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
如今嵐谷鄉已發展成為閩北最大的
白鵝保種、養殖、加工基地
年出欄白鵝約10萬羽
年加工嵐谷熏鵝系列產品達400噸
武夷山市年銷售熏鵝的數量
超過60萬隻
年銷售額近1億元
千家灶膛明滅
萬裡煙火升騰
採茶小曲在巍巍武夷的
“萬裡茶道”回響——
“三月採茶茶葉青
熏鵝熏出日月星”
……
全國特產“大摸底”
你還有哪些地域好物推薦?
人民網《好品中國》欄目
與你一起
發現更多“中國好品”!
來源︱人民網
總策劃︱張玉珂
監制︱李娜 余尤宜 劉雲
策劃︱翟巧紅 趙雯
文案︱葉青卿
制圖︱陳騰
字體︱萬祥生
設計︱姜越
支持︱武夷山市委宣傳部.…
何以中國︱解碼朱子文化,如何從“故紙堆”走向“煙火氣” “站在這兒,仿佛聽見近千年前朱熹先生的教誨。”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游客老林望著朱子文化園內集成殿牌匾上的“繼往開來”四個字,不禁感慨。…
2025年福建省文旅經濟發展大會召開 武夷春來皆佳景,自是人間別有天。4月18日,2025年福建省文旅經濟發展大會在南平召開。…
脫口秀成為福建新的“打開方式” 忍俊不禁、心領神會、哈哈大笑……17日,福建南平大劇院黑匣子劇場裡,笑聲連連。這是全國首個省級文旅脫口秀,將脫口秀表演與舞劇、魔術、戲曲、音樂等多種藝術元素進行了跨界融合,贏得觀眾好評。…
福建省文旅經濟發展大會開幕 《月映武夷》首秀上演視聽盛宴 人民網南平4月18日電 (記者林盈)月映萬川,千紅同春。17日晚,2025年福建省文旅經濟發展大會開幕式在武夷山市舉行。…
閩東北“四市一區”成立檢偵協同聯盟 打破數據壁壘合力打擊涉海犯罪 人民網福州4月15日電 (謝星宇)為推動閩東北協同發展,助力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14日,閩東北“四市一區”(福州市、莆田市、寧德市、南平市、平潭綜合實驗區)檢察、海關緝私、公安、海警成立“檢護蔚藍”暨檢偵協同聯盟,並發布檢偵“行刑共治智聯庫”。
閩東北“四市一區”檢察、海關緝私、公安、海警共同啟動“檢護蔚藍”暨檢偵協同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