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流動花燈添精彩 舉城同慶迎佳節 正月農歷十四晚,泉州中山路早已人潮涌動。陳英杰攝 元宵節是泉州一年中最熱鬧和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
泉州雙面花巷:一面傳統古朴 一面溫柔浪漫 修繕提升后的花巷,鮮花裝扮其間。殷斯麒攝 白天的花巷,保留不同歷史時期記憶的建筑並立,高低錯落的盛放鮮花裝扮其間,幾十種傳統閩南建筑技藝隨處可見﹔夜晚的花巷,燈光映照出獨特的建筑輪廓,流光溢彩的紅燈籠增添喜慶年味,燈火亮與煙火氣相得益彰。…
泉州大隘門:兩家城南大商號的傳奇故事 大隘門巷位於福建泉州古城中山南路東側,東起天后路,西抵中山南路,在宋末元初,這裡是蒲壽庚府第的大門,故稱大隘門。 大隘門巷是泉州古城重要的商貿中心,短短200米的小巷中,就有兩家愛國商人創辦的著名商號,一個是主營布匹批發的立大行,一個是主營石油的瑞裕行,這兩家商號的辦公和住宅區域,曾覆蓋了近一半的大隘門巷。…
泉州古城提升:“濠溝前”一睹舊時工藝 濠溝墘提升改造施工現場。 濠溝墘南接新門街,北至西街,全長773.9米,原本是泉州古城“子城”城牆下的一條壕溝,溝上架著一座石板橋。…
小山叢竹書院推出泉州學文史系列講座 據泉州市古城辦消息,小山叢竹書院推出“小山學堂·泉州學”文史系列講座,將邀請在地文史先生講授各自的學術創見實踐經驗,以期加深廣大市民對泉州文化歷史脈絡、豐富內涵、人文特征和當代價值的理解和認識,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共同為泉州文脈之復興而不懈努力。 小山叢竹歷史文化主題公園為泉州文脈顯聖之地,自古雲集文人雅士。…
泉州古城新顏:見人見物見生活 “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讓城市留下記憶。”近年來,福建泉州市在古城保護中,力求保留原生態生活場景,逐步孕育適合發展的業態,以微擾動、低沖擊的方式,在保護與發展之間,逐漸找到古城活化平衡點,結出累累碩果——2020年6月,泉州古城被福建省文旅廳評為省級文化生態旅游度假區﹔金魚巷微改造工程被住建部評為全國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街區綜合類示范案例﹔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傳承項目被評為街區活化利用類案例…… 重視居民體驗感和獲得感,泉州古城背街小巷保護綜合提升工作採取去蕪存菁方式進行修繕,微改造示范街巷金魚巷成為“網紅打卡點”。…
泉州中山路:以“小而美”方式精耕“刺桐記憶” 如今,走在福建泉州市區中山路上你會發現,一直以吃穿為主導的老街上,突然多了好幾處藝術文創空間。當中不但有大上海理發廳改造的咖啡館與老理發店的創意空間,還有安溪以茶葉為主題的體驗空間,以德化“中國白”為主題的展示店鋪。…
泉州:打造“刺桐記憶”文化品牌 厚植古城保護自覺自信 “初見枝頭萬綠濃,忽見火傘欲燒空”,這就是花開一樹紅的泉州市花刺桐花。 最近,在福建泉州古城核心街區的各個公益空間,轉角不經意間,都能邂逅這一抹刺桐紅。…
泉州中心市區私有危房改造指南出爐 中心市區私有危房怎麼改造?如何改造才符合城市規劃要求?日前,福建泉州市正式印發《泉州中心市區(古城區)私有危房改造管理規定》和《泉州中心市區(非古城區)私有危房改造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以古城區和非古城區為區域劃分,圍繞設計、審批、建設、驗收、登記等私有危房改造工作全流程,明確了適用范圍和對象、規劃要求、審批程序、建設監管、驗收登記五個方面內容。 根據《規定》,古城區適用范圍和對象,為《泉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確定的泉州古城規劃范圍內,有獨立用地且取得不動產權証書(或房屋產權佐証材料),屬於危險房屋的私有住房﹔非古城區適用范圍和對象,為鯉城區的泉州古城規劃范圍以外區域及豐澤區全域范圍內,取得不動產權証書(或國有土地使用權証),屬於危險房屋的私有住房。…
第四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公布 泉州22個村落上榜 據福建泉州市住建局消息,福建省住建廳、省文旅廳、省財政廳近日公布福建省第四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共有156個村落列入名單,其中泉州22個村落上榜。 據悉,為了更好地保留住歷史文化的“基因密碼”,去年以來,泉州市對全市42個“中國傳統村落”實施挂牌保護,進一步優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實施模式、技術路徑,並以“十鎮百村”“歷史建筑保護修繕”等省、市為民辦實事項目為抓手,實施歷史文化保護利用提升專項攻堅行動。…
堅持“見人、見物、見生活” 泉州持續接力古城保護 綜合整治提升后的中山路。陳英杰攝 在一張寫著“規定南街各店改筑門面之圖”的綠色規劃紙上,按三十二分之一比例,詳細規劃了各個剖面的尺寸和樣式,這張珍貴的有著近百年歷史的福建泉州中山路規劃圖紙是從街區老居民家中找出來的。…
泉州中山路周邊29條背街小巷綜合提升工程有序推進 由泉州市區中山路拐入金魚巷,走在復古厚實的石板路上,街巷兩旁建筑原汁原味的閩南風格,依然完整保留﹔一間間特色小店,臨巷而開,吸引不少年輕人駐足﹔而在文化底蘊深厚的花巷裡,隨著管網改造、路面鋪裝的完成,沿街搭起腳手架,工人們頂著烈日酷暑,揮汗如雨,正在精雕細琢、緊張地施工中…… 據泉州市古城辦消息,古城街巷綜合提升工程有序推進,施工進展順利。目前,已基本完成通政巷、玉犀巷、金魚巷西段等24條街巷地下綜合管網改造及景觀路面鋪裝,全力推進花巷、古榕巷建筑立面修繕提升,啟動玉犀巷、通政巷等第二批街巷建筑立面修繕提升腳手架搭設。…
影視產業有扶持 泉州鯉城鼓勵影視企業在當地落戶 近年來,福建泉州古城作為“流量擔當”,吸引眾多游客“打卡”,不少劇組也慕名而來。日前,泉州鯉城區下發《關於促進影視產業發展工作的通知》,鼓勵影視企業落戶鯉城。…
泉州古城保護提升項目示范全國 這個“五一”假期,福建泉州古城是當之無愧的流量C位,修繕提升后的背街小巷成為游客打卡之地。從北京傳來好消息,中國建筑學會對2019—2020中國建筑學會建筑設計獎評審結果進行公示,由泉州古城辦選送的金魚巷微改造工程榮獲“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專項”一等獎,成為全國四個項目一等獎之一,泉州古城“雙修”中山路(庄府巷——涂門街)綜合整治提升項目榮獲二等獎,泉州古城保護提升項目示范全國。…
泉州:“繡花功”繡出古城新精彩 經過微改造后的中山路,展現出迷人的新姿。 工匠師傅在對堆花進行修復。…
200多座百年建筑化身舞台 沉浸式戲劇演出點亮福建梧林村 4月30日,“梧林家國情 唱響新時代”沉浸式戲劇體驗活動,在福建泉州晉江市梧林傳統村落裡熱鬧上演,活動從白天持續到夜間。 50名戲曲演員以閩南傳統古厝為舞台,同台表演女丑、公子丑、家丁丑、布袋丑、傀儡丑……群“丑”亮相,跨界展示“美”﹔踢球舞、拍胸舞、“鬧花燈”等民間舞蹈,迎來陣陣的掌聲﹔南洋題材的高甲戲、木偶戲邊走邊演,將梧林村的華僑建筑當成一個流動的舞台,村民、游客浸入劇情,一同跟隨演員的腳步而移動,成為整個演出的一部分。…
泉州市躋身“五一”小長假文化深度游目的地熱搜榜 福建泉州古城火了!從熱搜關鍵詞到各大博主爭相推薦,再到成為電影、旅游宣傳片拍攝地登上大熒幕,這座古城引流又吸睛。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是積蓄已久的中遠途長線旅游需求的爆發時刻。…
為古城“美顏” 泉州市29條街巷清除電力“蜘蛛網” 古城區是福建泉州多元濃厚歷史文化的核心區,許多背街小巷由於建設歷史久遠,現狀電力管線基礎設施老舊,遠不能適應當前城市發展的需求。為更好地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提升古城供電服務能力和電力保障水平,國網泉州供電公司積極響應泉州市委市政府構建古城保護發展規劃體系的部署要求,實施“美好生活 電靚萬家”行動,著力推進古城核心區29條街巷市政綜合提升工程電力配套工程的實施,為居民美好生活用電創造舒適的環境。…
泉州花巷古榕巷啟動立面修繕 按照“一街一特色,一巷一亮點”要求,福建泉州市分期分批對29條古城背街小巷進行綜合提升。目前,24條背街小巷市政提升工程基本完工,並啟動首批對花巷、古榕巷等建筑立面及景觀提升工作,包括管線下地、歷史建筑風貌修繕、兩側建筑立面優化提升、街巷景觀綠地營造等。…
泉州文化“活躍”古城街頭巷尾 如何既保留文化韻味,又布局符合旅游度假區游客需求的商業業態,是福建泉州古城保護發展的必答題。對業態進行動態正負面清單式管理,扶持發展泉州特色老手藝,節假日上演非遺文化快閃活動,古厝裡逐步興起藝文空間,輪番展示非遺文化……以點帶面、串點成線,古城過度商業化踩下剎車鍵,文化傳承傳播則按下快進鍵。…
“微創手術”、繡花功夫 泉州推進古城街巷修復保護工作 春節期間,福建泉州古城街巷游備受熱捧。走訪古城多條街巷可以看到,游客在縱橫交錯的巷子裡品美食、逛古厝、賞展覽,探尋閩南市井風情,感受古城人文魅力。…
泉州西街古井:繁盛的見証,也是散落的鄉愁 雲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泉州自唐代建城開始,老百姓“因井為市”,“市井”就成了最基本的群居形態。…
泉州:千年古街上演非遺夜宴 沉浸式表演獲得觀眾熱烈反響 王柏峰攝 一曲暖場音樂瞬間引爆人潮,四面八方的游客聞聲而來,將演員們團團包圍,戲曲唱到哪裡,哪裡就是中心……10日晚8時許,在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演員們和“伯勒劇場·尚好聽”唱隊演員們的創新演繹下,一折梨園戲沉浸式演出在泉州西街與觀眾面對面,一場非遺夜宴在千年古街熱鬧上演。 現場樂隊演出 王柏峰攝 當八百年梨園戲遇上千年西街,必將催生出無限驚喜!演出開始,演員們在西街影劇院前小廣場表演,現場觀眾隨著一句曲一步科,心也走進了那戲文中﹔當演員們來到裴巷小西埕,一路表演一路互動,觀眾掌聲經久不息。…
泉州多措並舉強化傳統建筑保護利用 為文化遺產系上九條“安全帶” 據福建泉州市住建局消息,為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文物建筑、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等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泉州市政府辦近日印發通知,明確要落實9項工作機制,推動各地各有關部門切實保護好這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歷史文化遺產。 落實文化遺產普查認定公布責任機制。…
讓古城留住古早味 福建泉州編制古建筑修繕導則 人民網泉州11月20日電(劉燕婷)宋元時期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城,有著千年歷史,境內古建筑星羅棋布。有關數據顯示,福建泉州市共有1.3萬余棟歷史建筑普查線索,正式公布1199棟,挂牌保護的傳統歷史建筑669幢。…
泉州那些因歷史人物得名的老街巷 清閩贛總兵許盛建府於許厝埕 黃寶陽攝 因宋三朝元老留正得名的三朝巷 黃寶陽攝 曾井巷因狀元曾從龍得名 黃寶陽攝 “八閩形勝無雙地,四海人文第一邦”,這副對聯是宋狀元、泉州知州王十朋所撰。泉州文化底蘊深厚,自唐歐陽詹開閩中甲第之先河,千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逐步南移和海外貿易的興盛,泉州多元文化空前融合繁榮,文風熾盛,人才輩出,成為東南文教之典范。…
泉州市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 雕梁飛檐、紅磚白脊,秋日裡的華山村古厝群,掩映在青山綠野間,令人驚艷。隨著首期古民居修復工作完成,這個位於石獅市靈秀鎮的中國傳統村落,風貌重現、氣質卓然。…
泉州躋身國內最值得一去旅游地前十 國慶中秋長假,串聯中山路、西街片區的泉州古城核心區成為最熱流量片區。線下,全市累計接待游客443.13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