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需要堅持科學理念和正確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將制定‘十五五’規劃建議,向著宏偉目標接續奮進”。向著宏偉目標接續奮進,就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確保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做好“海”的文章(改革再深化 奮進新征程·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漁港碼頭要時刻保持整潔,游客才會有好的體驗。”“各家海鮮干貨,要嚴把質量關。…
強信心增力量 決勝“十四五”·綠色發展
長江江豚在宜昌市葛洲壩下游嬉戲。…
簪花人(遇見) 來到福建泉州,當地朋友一定要帶我們去蟳埔村體驗簪花。“鬢毛不屬秋風管,更揀繁枝插帽檐。…
“我是一貫支持民營企業的” 民營經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長期在地方工作,尤其是在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省份工作,一路走來,習近平同志一直十分重視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關心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
總書記兩會上的這句話 “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本報記者 欒心怡 胡婧怡 一個食堂,為啥做兩種米飯? “上周社區問卷調查,有老人提出:‘飯能再燜軟乎點兒不?’麻溜兒的,老年食堂備下倆蒸飯箱,軟、硬兩種米飯,老人樂意吃啥就吃啥!”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區黨委書記王暉說起社區改造的點滴細節:“咱做社區工作,就得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講的那樣,‘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那是2013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的諄諄囑咐。…
讓書院文化歷久彌新(新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承載者,書院興起於唐、成形於宋、傳承至明清,是古代重要的藏書、修書以及文化教育機構,也是思想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和載體。…
八方速遞 江西靖安:無人快遞車駛入鄉鎮 本報南昌2月26日電 (人民網記者帥筠)近日,江西宜春市靖安縣兩輛無人快遞車正式“上崗”,往返於城區驛站和周邊鄉鎮,每日可送件4000余件,為城鄉居民提供便捷快遞服務。 這款無人快遞車採用自動駕駛技術,最高時速40公裡﹔配備人工監控系統、高清攝像頭和靈敏感應設備,能准確感知識別紅綠燈及各種障礙物﹔貨物即到即送,降低人工送貨工作強度。…
多地出台住房公積金優化調整政策(民生一線) 今年以來,多地相繼出台住房公積金優化調整的措施,公積金使用范圍擴大、限制減少,一些城市還不同程度提高了貸款額度。 試點“直付房租”,支持省內購房提取代際互助,支持靈活就業人員享受多重權益……各地結合自身特點,因地制宜推出政策,為群眾購房租房帶來了更多便利。…
英歌舞何以燃出圈?(堅持“兩創”·關注新時代文藝) 看過英歌舞的人,共同的感受是“燃”。這種“燃”,源於它英姿颯爽、豪放陽剛的藝術魅力,但又遠遠不限於此,而是一種由內到外、由傳統到當下、由演員到觀眾的創造熱情。…
下課了,一起去操場玩!
山東省青島市虎山路小學,學生們進行課間體育活動。…
福建啟動高校畢業生培訓就業直通車 本報福州2月24日電 (記者鐘自煒)福建省人社廳、省教育廳日前聯合印發關於啟動高校畢業生培訓就業直通車工程的通知,鼓勵高校畢業生離校前熟練掌握一門技術技能,取得職業技能証書,提升職場競爭力。 通知明確,培訓內容以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促進和穩定就業為目標,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強化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
沈城看橋(我與一座城) 我從解放大橋入城,參加高考,是在1979年,那是我第一次到尤溪縣城。福建尤溪別稱沈城,地帶狹長。…
“低值”垃圾 變廢為寶(探訪) 外賣餐盒、奶茶杯、泡面桶、水果網兜、塑料袋……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物,通常會被歸入“其他垃圾”,運往垃圾焚燒廠處理。但在福建廈門,它們有一個新的身份——“低值可回收物”。…
福建德化探索“專業社工+志願服務”模式 本報福州2月19日電 (記者劉曉宇)近年來,福建省德化縣將社工人才、社工機構引入志願服務工作中,探索黨建引領下“專業社工+志願服務”新模式。 德化縣依托進城黨群城市家園、“黨建+”鄰裡中心等陣地,成立縣志願服務促進中心,配套建設16個鄉鎮駐城關志願服務聯系點,協同全縣222個村(社區)志願服務聯系點及N個非公企業志願服務聯系點,形成“專業社工+志願服務”綜合體,通過縣、鄉鎮、村(社區)三級志願服務平台,構筑“15分鐘社區(村)志願服務圈”。…
古村老年食堂,香!(走進傳統村落) 早上8點,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宣和鎮的早市上已熱鬧了一陣,兩側攤販吆喝著售賣新鮮蔬菜和肉類。周雪梅停好電動車后,一家家看、一把把選,先比價再付款,不一會兒,手上就多了好幾袋蔬菜。…
城市綠道裝點美好生活 依托山區、海灣、江河、生態廊道等資源本底,福建福州市積極打造城市綠色通道和生態走廊,因地制宜建設生態休閑步道、濱海親水綠道、街區林蔭綠道,串聯起市域內分散的綠地,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 同時,福州不斷增強綠色空間的娛樂、休閑、健身等綜合功能,促進城市生活與生態空間有機融合,拉近山水與市民生活的距離,構建市民生活需要、聯系更加緊密的“串珠式”綠地和公共空間網絡。…
從四家企業煥新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科技視點)
西部礦業集團玉龍銅礦無人駕駛礦車車隊。…
福建改革環境信用評價制度 本報福州2月16日電 (記者付文)記者從福建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當地日前出台《福建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引導企業不斷提高環境管理水平,激發綠色發展內生動力,構建環境信用評價制度體系。 《方案》明確,在銀行放貸管理中以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替代行政處罰,作為識別環境風險的重要依據並直接嵌入授信審核流程,既幫助銀行科學識別企業環境風險,也為“知錯就改”企業“鬆綁減負”,每年可以釋放近百億元企業貸款。…
兩岸融合發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觀滄海) 首批121個閩台融合發展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千億元,新增一批台灣青年到福建實習、就業、創業,新增直接採認台灣地區職業技能資格10項,新獲批8個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2024年,福建先后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閩台融合發展取得新進展,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取得新成效。 兩岸一家親、閩台親上親。…
中國科學家發現“政和八閩鳥” 改寫鳥類演化歷史 本報北京2月13日電 (記者吳月輝、鐘自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古脊椎所”)王敏團隊和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以下簡稱“福建地調院”)團隊對新發現鳥類化石——“政和八閩鳥”的聯合研究,揭示了現代鳥類的體型結構在侏羅紀晚期(距今1.5億年)就已經出現。這一發現,將以尾綜骨為代表的重要特征的出現時間提早了近2000萬年。…
五問新就業群體所思所盼
天津市河北區望海樓街道昆雲裡社區依托工會驛站,組織志願者為新就業群體編織圍巾。…
以青春筆觸 寫時代新篇(新春走基層)
孫超(右一)在常德第七中學採訪漢劇高腔定向委培班學員。…
腳步丈量山河 筆墨記錄變遷(新春走基層)
本報總編室編輯欒心怡(右)在山東煙台八角港採訪海洋牧場運營保障人員。…
他們選育的良種長成3000萬畝山林(美麗中國·林場有故事①) 核心閱讀 杉木是我國南方特有的用材樹種。福建省洋口國有林場與南京林業大學等單位組成杉木育種科研團隊,在茫茫大山中尋優樹、於寂寂深林間育良種,推動杉木育種科研與推廣應用取得重大成果。…
過年回家,大學生的假期生活怎麼過(民生一線)
孫翠竺(右)和媽媽一起出攤制作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