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廈進入垃圾分類“后管理時代”

2020年06月19日09:59  來源:東南網
 
原標題:福廈進入垃圾分類“后管理時代”

廈門市前埔南社區定期組織“綠色市集”,環保交換,快樂共享。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 攝

在分別推行垃圾分類滿一年和三年后,這兩個試點城市都取得了相應的經驗及成效,各項工作逐漸步入正軌

福廈進入垃圾分類“后管理時代”

作為全國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廈門、福州分別於2017年4月、2019年5月全面開展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在“摸著石頭過河”的一段探索實踐中,困難有之、方法有之、問題有之、成果有之。今年,我省其他各地市也在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的教訓與經驗都將成為下一步工作的借鑒。

在近期舉行的第二屆福建省城鄉垃圾分類工作交流研討會上,參與兩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居民、企業、社會組織、科研院所、物業公司、政府相關部門代表等,以“多元參與,共促社區垃圾分類和減量”為主題,將實踐中的真實案例進行分析、分享,總結出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和模式,為福廈兩市進入垃圾分類“后管理時代”打下良好基礎,並將助力拓展各地垃圾分類在社區落地實施的廣度和深度。

居民主動參與,培養主體責任意識

“垃圾分類歸根結底是居民自己的事,關乎每個家庭,不能一味依賴運營企業或政府部門。”6月13日,在福州陸庄社區的湖濱郵電小區,環保志願者楊姐告訴記者,在該小區的垃圾分類推廣過程中,宣傳教育、日常管理和解決矛盾等工作,都由居民主動參與甚至主導推進。

2019年5月,福州市全面啟動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居民關系和諧的湖濱郵電小區很快建立了垃圾分類工作指導小組。

“在前期調查中,85%的居民認可開展垃圾分類。”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包亞明說,業委會和20多名在地志願者,成為推動小區垃圾分類的主力。業委會組織居民參觀本地環保設施,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志願者在微信群裡介紹分類方法﹔居民主動聯系環保志願者協會,定期來社區組織線上、線下活動,擴大影響面﹔業委會與所在片區的湖濱小學建立家校聯動,連續舉辦3期“小小督導員”活動……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將垃圾分類的理念、行動迅速鋪開。

小區響應政府定時定點、撤桶並點號召,將各樓道的22個垃圾桶撤除,建起集中的垃圾投放點。“這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點,撤桶、建分類屋選點,在居民中產生了不少矛盾。這也是許多老舊小區都會遇到的難題。”包亞明說。

經過討論,最后大家同意:採用集體投票的辦法定下點位﹔業委會對垃圾分類投放點加強管理。

“分類屋的日常管理,是第二個難點。”包亞明說。

為此,業委會發動各方多管齊下加強監督。首先由業委會與物業合作,增加垃圾分類屋的視頻設備。物業保潔員加強日常巡邏、上門勸導,鼓勵居民監督舉報不文明行為。亂扔垃圾的視頻在小區微信群公布。對屢教不改者,社區協調城管人員上門勸誡,情節嚴重的會受到行政處罰,“發現一戶教育一戶”。

這些措施制止了個別居民的不文明行為。“小區內形成了互相監督、共同維護的氛圍,亂扔垃圾的在小區微信群裡會被大家集體‘鄙視’。”楊姐說,現在小區路面見不到任何垃圾,分類屋管理規范,即使管理員下班了也沒人亂扔垃圾,廚余桶中基本沒有混進其他垃圾。

“隻有在全小區形成主動維護垃圾分類的氛圍,才能建立長效機制。”指導小組成員鄭棣健介紹,今年4月,指導小組組織對湖濱郵電小區進行評估,發現小區環境變化較大,垃圾減量效果明顯,分類率達到88.6%,廚余垃圾合格率也達到84%。

“培養居民的主體責任意識,是垃圾分類工作的重點之一。”第三方考評督導機構、廈門好貓生態中心(以下簡稱“廈門好貓”)創始人張水龍說,在多地調查中發現:有些居民存在誤解,把垃圾分類當成分類企業或管理員的任務,不願意在家自行分好垃圾類別,隻管一股腦兒丟給管理員﹔有些管理員把工作重點放在二次分揀上,忽略了或者不敢、不懂如何對居民進行指導、監管。

“社區垃圾分類是個系統工作,運營保障、組織協調、培訓宣傳、督導考評等4個方面的工作需要均衡推進,否則很容易在前期建設后出現倒退,甚至崩潰。”福建環保志願者協會副秘書長黃厚新說。

(責編:陳楚楚、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