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清東張鎮:在三福綠道,看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曙光

2022年12月31日08:54 |
小字號

“月光光,照廳中,大水庫,在東張。橫直幾十裡,蓄水億萬方。天做旱,不用慌,水庫開起,金水銀水流田中......”冬日清晨,漫步於福清三福綠道,風光旖旎、碧波千頃,沿邊水庫薄霧氤氳,飄渺如輕紗,幾位神採奕奕的東張老人正齊聲哼唱著地道的方言民謠,濃濃的鄉音似在水中泛起漣漪,與周邊的美麗景致融為一體......

歌聲悠揚,思緒飛揚。

這裡是福建省福清市東張鎮,素有福清“城市后花園”之美名。上世紀50年代,福清旱災頻發,百姓飽受飢荒的困苦,引起了地方黨委和政府的重視,隨之開啟了一場影響深遠的變革——搬遷移民,騰出故土,修建水庫。1957年,隨著東張水庫的動工興建,近2萬名庫區移民告別故鄉,集中安置於東張鎮及周邊地區。如今的石竹山下,百裡豐收,萬家幸福,百姓水源富足,早已不見當初“十年九旱不收糧”的苦日子。

“這些年的變化唱不盡,現在東張鄉親們的生活,比歌裡唱的更美更好!”意猶未盡地唱完一曲,老伯激動地告訴記者,就在今年,東張群眾幾十年來最大的期盼變為了現實——環水庫綠道建成了!

回歸自然,走好生態文明“綠色路”

“以前是靠著水庫解決了溫飽,現在日子變好了,就想能環著水庫走上一圈,感受這些年它給予的饋贈。”

在新一屆東張鎮黨政班子深入基層、了解到村民建綠道的心願后,今年2月份,在福清市委、市政府和石竹山景區指揮部的領導下,蘊含著“福建福州福清”和“福山福水福地”雙重含義的三福綠道正式開工建設,僅耗時80天,便實現了26公裡全線貫通。

而在驚人的“東張速度”背后,是東張黨員干部的日夜堅守與各級黨委政府對移民的高度關懷。在黨建引領下,東張鎮將這項工程作為頭號重點項目,將全長16公裡的三福綠道(東張段)劃分為13個工作組,由班子領導分別帶隊駐扎現場推進,通過開展黨員“揭榜領辦項目”,讓黨員干部在“急難險重”工作中練出擔當之能、斗爭之勇、為民之心。

從籌劃到建成,眾多黨員、鄉賢、群眾貢獻出了自己對家鄉的一份力量,催生出了一個個感人暖心的事跡。全體鎮村干部積極認領項目,放棄周末假期,扎根在一線﹔香山村的退休老書記倪時建、黨員倪秉玉,在得知修建步道后紛紛拆除圍牆讓出埕地無償支持家鄉建設﹔紅色業委會動員業主、村民無償讓出280米道路及約7畝公園作為公用地塊......正是東張人民的團結一心與世代傳承的拼搏精神,架起了暢享自然的綠色通道,書寫出了生態與人文有機融合的“東張答卷”。

三福綠道先進段。福清市東張鎮供圖

三福綠道先進段。福清市東張鎮供圖

登上白豸公園瞭望塔舉目四望,綠道美景盡收眼底,在陽光照耀下恰似一條無瑕的絲帶,環繞著東張水庫。“步道建成之前,總有村民將垃圾隨意倒在路邊,時間一長便臭氣熏天。現在站在這瞭望塔上,步道一覽無遺,隨時可以督察巡邏,污染環境的現象已經很少發生了。”東張鎮組織委員洪小寧向記者介紹道。

從“盼溫飽”到“盼環保”,生態環境在東張人民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作為水源保護區,要想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穩當,就得不搞大開發,回歸原生態。為此,東張鎮始終堅持把保護好生態環境作為綠道建設的生命線,以黨建引領綠色發展,構建起“水域濕地+鐵網硬隔離+植被綠化帶+巡湖生態步道”系統化的水域岸線生態屏障,組建黨員先鋒隊,開展水環境保護、治理工作,並成立三福綠道4個“紅色網格責任田”,每周至少組織一次巡查綠道沿線環境及安全問題。通過步道巡湖,可以一目了然地發現生態變化,既方便了全市人民監督水環境,又能讓廣大群眾喝上放心水。

黨建引領綠色發展。福清市東張鎮供圖

黨建引領綠色發展。福清市東張鎮供圖

步道建成后,水庫邊污水直排、“臟亂差”現象消失了、水庫周邊非法家禽養殖點拆除了、散養了數十年的牛羊遷移了,設置綠網后游客隨意進入水庫周邊的情況不見了......目前已累計拆除家禽養殖點並復耕復綠25處,清理清運水庫邊垃圾200多車。

生態的持續改善不僅體現在細微的數據裡,更看在老百姓的眼中。如今,沒有了過去臟亂不堪的場景,村民的生活愈加豐富多彩起來。張菊便以晨跑開啟了美好的一天,踏上步道、聞著淡淡草香,她的腳步逐漸變得輕盈,一路隨風奔跑起來。自今年5月三福綠道建成后,她就愛上了步道,愛上了奔跑,更愛上了這座越來越鮮活的綠色小鎮。

綠富同興,走好鄉村全域“旅游路”

踩著石板路行走至古渡頭公園,隻見成群結隊的白鷺在水面上嬉戲翱翔,點綴於綠水青山間﹔在香山寺口一路向前,眼前景色豁然開朗,清幽秀麗的龍江水與香火鼎盛的古寺廟各居一方,從空中俯瞰香山“小洱海”,與路面平行的彩色線條似是將彩虹借到了地上﹔循跡至宋窯遺址,一磚一瓦無不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山的雄偉、水的柔媚、建筑的精巧融為一體,編織著紅、綠、古融合發展的動人旋律......

東張人守護的綠水青山,正成為金山銀山。

通過黨委牽頭、支部主抓、黨員服務的方式,近年來,東張鎮深入推進景區度假、休閑娛樂、民俗文化體驗等建設,進一步匯集資源優勢,形成集生態旅游、休閑度假、人居相協調統一的文旅體系,積極打造“跟黨走、繪三融”的全域黨建品牌,走出了一條凝聚紅色、綠色、古色三大特征的全域旅游之路。

作為遠近聞名的文化名鎮,東張鎮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與紅色資源。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福清革命的星星之火便是從古鎮東張一路燎燃。不僅有南少林寺、宋窯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等重要文化資源,更有宋窯陶藝、煎茶文化、竹編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震撼人心。

此次步道建成,將散落在鄉村的自然、歷史、人文資源串珠成鏈,連接起白豸公園、古渡頭公園、香山古寺、宋窯遺址等沿湖“十八景”,涌現出一批如香山“小洱海”、聽濤園、古街露營等網紅打卡點,短短半年內,便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來,成為人們遠離城市燥熱與喧囂的“熱搜”之選。

古渡頭公園。福清市東張鎮供圖

古渡頭公園。福清市東張鎮供圖

東張香山“小洱海”。福清市東張鎮供圖

白鷺灘。福清市東張鎮供圖

白鷺灘。福清市東張鎮供圖

“在城市裡生活久了運動量也少了很多,現在可以在周末和家人繞著步道走上三四個小時,看看山、望望水、逛逛古鎮,呼吸下這兒的清新空氣,愜意極了。”長年奔波於工作的市民張濤,已經很久沒有停下腳步和家人共度休閑時光,這次自駕來到東張,他在山水之間感受到了獨有的一份寧靜。

隨著鄉村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東張鎮更是積極引導各村黨組織敲准全域旅游開發的鼓點,深入推進農旅融合發展,鼓勵黨員帶頭探索農旅發展新路子,推動民宿、騎行、露營、採摘、攝影、農事體驗、特色小吃等農旅新業態不斷涌現。

村強民富,走好百姓增收“幸福路”

看著曾經的搓板路、小土路,變成了大馬路、瀝青路,最開心的莫過於東張鎮的老百姓。

三福綠道的建成,不僅暢通了道路、提升了步道及周邊地區的游客接待能力,還在推進東張鎮建設、提高當地居民經濟收入等多個方面有著積極意義。

“以前道路泥濘、交通不便,村民打開不了銷路,許多水果不是爛在了樹上,就是磕磕碰碰爛在了車裡。”看著一車車新鮮的水果現在正被運往各地,東張鎮黨委副書記何傳勤感慨頗多。

今年6月,通過支部領辦,福清市東張鎮溪北村成立了融溪農業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溪北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將160多畝土地進行統一流轉、統一管理,對產品統一包裝、統一銷售﹔並積極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淘汰不適宜本村氣候實際的品種,引導種植特優葡萄、西紅柿、橙子等高產值果蔬﹔除了線下渠道,合作社還充分發揮直播帶貨、電子商務助銷的積極作用,通過設計禮盒裝、農產品加工等,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東張鎮發展的越來越好,路通了,產業做的風生水起,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來了。”福清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笑著說。

在東張古街,制餅手藝人老黃正輕車熟路地將做好的紫菜餅胚迅速貼在裹著黃泥的深口大缸壁上,不等出爐,扑鼻的香氣便已溢滿整個街道,昔日冷清的小鎮也熱乎起來。“我一早就要開始准備,周末游客多了更是忙不過來,銷量一路飆升,生意好的咧!”老黃忙得不亦樂乎,如今能實現家門口就業,收入也翻了一番,日子過得熱氣騰騰。而隔壁經營雜燴湯的小店,日營業額也達到了近5000元。

隨著步道人流量激增,今年9月,東張鎮謀劃打造總長約2500米的“東張古街”特色商業街,通過政府搭台、群眾參與的模式,啟動招商入駐,採購了一批符合年輕人審美品位的餐車,以地攤集市嘉年華的形式,鼓勵步道及沿街各村發動村民特別是生活困難群體自行認領攤位,目前已有42名村民認領了31個攤主位。

為持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提升服務水平,東張鎮黨委還成立了東張古街兼合式黨支部,吸納企業黨員、居民黨員、社區黨員加入,黨員組織關系隸屬原黨組織不變,形成“近鄰”黨建格局,充分調動黨員和群眾參與東張古街建設運營維護的積極性。

東張古街。福清市東張鎮供圖

東張古街。福清市東張鎮供圖

“現在三福綠道全線貫通,來往人流變多,村民經營的採摘園收益越來越好了,也打響了我們東張名特優產品的名氣。”香山村民老庄說。除了特色小吃經營,步道周邊還涌現出觀果園採摘基地、湖露營基地、滑翔傘降落基地、農產品展銷館等一批新興產業,為村中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也讓更多的村民參與到鄉村旅游的建設中。

與此同時,東張鎮以紅色引領助推發展,構建“黨委領導、政府搭台、支部主導、協會發力”產業發展模式,以三福綠道為牽引,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推動相關配套產業融合發展,切實推動富農強村實效。

眼下,一幅由三福步道串聯起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正逐漸顯現,村民的笑容多了甜了,精氣神全寫在臉上!

“綠色經濟正成為步道沿線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開發觀光、休閑、運動、游樂、旅拍等多主題產品,在‘綠富同興’上下功夫,建設好這塊百姓富、生態美的三福之地,以生態之美催生發展之變。”東張鎮黨委書記何育航展望。(陳夢凡)

(責編:易雪妍、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