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创新资源集聚,创业孵化链条形成。
加快打造科技、金融、人才、公共服务、中介服务平台,形成高端要素集聚优势。通过规划建设创业大厦、创新园一、二、三期、海外留学生创业园、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国际孵化器,为吸引和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发展空间。目前海西园和“两园”已成功吸引了星网锐捷、中科曙光、兆元光电、中海创等一批领军企业项目汇聚园区,并聚集了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福汽集团研发中心、戴姆勒研发中心等一批优秀创新资源,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为高新区“二次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以“联合创新、孵化创新”为重点,加强与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打造科技平台,大力提升联合创新能力。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为平台,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为载体,形成多层次创新孵化体系。以“项目+资本”为突破,加快打造金融服务平台,成立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和“高新贷”,实现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以加快引进新兴产业领域领军人才和国内外一流创新团队为目标,打造各类高端人才平台。
(五)紧扣政策脉搏,培育新经济业态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三个福州’建设,积极培育新业态、新经济,抢攻新兴市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
重点建设“数字福州”应用示范区,迅速培育发展新动能。发展产业互联网,构建产业共同体,以互联网工具赋能传统产业;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双向融合,谋划生成智慧政务、智慧校园、智慧水务、智能无人驾驶示范路段等一批数字应用场景,目前已累计落地数字经济项目64个。当前,高新区软件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等一批高端数字产业基地应运而生,中科曙光、博思软件、中海创、星网锐捷、榕基软件、源磊科技等21个数字产业项目发展势头强劲,其中中科曙光 “海光芯片高端整机先进制造基地”、中海创“工业互联网中心”、博思软件“智慧城市电子缴款平台”等市场占有率高,对福建全省乃至全国形成辐射影响。
积极建设“平台福州”战略支撑点。推动大企业平台化转型,开放技术、资本、市场等优势内部资源,链接各类外部资源,形成融通联动新格局。重点打造一批层级高、要素全、功能优的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省微生物研究所等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级新型创新研究院;依托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分中心、福州技术市场等项目,强化知识产权保障服务,深化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引导高新区企业利用技术、渠道等优势资源,集聚区内优势企业,实现向平台型企业转变,促进主导产业上下游衔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增强协同效应,形成产业互动良好局面。
积极建设“海上福州”创新策源地。发挥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鼓励园区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持续拓展发展新空间。一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同步发力,充分利用福建海外华侨1000多万的优势,认真谋划打好侨商牌,对接“回归工程”,参与福建“侨梦苑”海外招商推介和经贸洽谈,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技术转移核心区;大力支持力普、吉特瑞、福大百特等深度攻关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可再生能源开发,鼓励永福电力设计、联合动力、星网锐捷等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二是重点支持兆元光电等台资企业发展,加强与台湾科技园区点对点交流,积极引进台湾青创基地,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三是依托国家地球空间信息福州产业基地,探索空间信息商业化运营模式,提升高分卫星数据应用服务,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竞争的桥头堡
(六)管理体制灵活高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福州高新区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园区由单一的经济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完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被赋予市一级行政审批管理权限,对托管镇村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决策和统一管理,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新型管理体制。以减少管理层次和审批为重点,提高办事效率为宗旨,充分体现机构精简、人员精干、服务高效的“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特点。对入驻福州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项目用地、企业上市、人才引进、财政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入驻的重大领军人才项目、央属企业和台资重点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的特别优惠政策。同时,主动对接“福州新区”、“海丝核心区”和“福州自贸区”建设,在优惠政策辐射和体制创新上取得积极进展,努力打造区域开放合作新平台。
福州高新区先后荣获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荣誉。2018年,在全国156个国家高新区中的综合实力排名,从2012年第46名上升至第33名。其中,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指标在国家高新区单项排名序列中优势突出,位列第1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