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尾鎮溪邳村美麗的村居。福建日報記者 庄嚴 通訊員 郭雅明 李瑩 攝
福安按照“適用、經濟、綠色、美觀”原則,因村施策,分類規劃,逐步推進農房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農村民居,也能成為亮麗風景線
冬日,沿著沈海高速驅車進入福安境內,隻見藍天白雲下,青山綠水間,沿線的一幢幢別致農居讓人賞心悅目,成了旅途中的一抹亮色。如今,在福安境內高速、高鐵沿線,眾多農村家庭的“小美”,好比一顆顆珍珠,串出了福安鄉村的“大美”。
2018年9月以來,福安市以整治“兩高”(高速、高鐵)沿線村庄環境為契機,按照“適用、經濟、綠色、美觀”原則,先后投入資金1.56億元,著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住宅顏值 全面提升
小梨村,位於福安市下白石鎮,共236戶1058人,是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全村現已完成立面改造230棟,坡屋頂改造209棟,綠化總面積達3.5萬平方米。
“村裡的面貌提升了可不止一個檔次。”坐在屋前聊天的大爺大媽們,紛紛開心地對記者說。
2018年9月,該村以“群眾主體、以獎代補、分批實施、整村推進”為原則,開始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廣泛征求群眾對施工方案、裝飾風格、牆體顏色等要素的意見建議后,研究制定了小梨村居整理方案,同時採取宣傳欄、座談會、入戶宣傳等形式進行宣傳,可首批同意實施農房整治(平改坡、立面裝飾)的隻有13戶。
在鄉村,許多村民還保留著在家門口堆放物件和搭建雞舍等習慣。整治中,一些村民有抵觸情緒,如村民高某在靠近道路邊的宅基地上臨時搭蓋了鴿子棚、雞鴨舍,周邊漸漸變成了垃圾堆、建筑工具堆放地。高某認為他還要養鴿子、雞鴨,不願意拆除。村裡就組織高某等村民到甘棠鎮觀裡村、下白石鎮南浦村等地參觀,兩地的美麗村居,讓他們感觸良多。回來后,高某主動拆除鴿子棚、雞鴨舍,並無償提供宅基地進行節點綠化。
村民沈錦洪的家是一幢3層磚瓦房,外牆原本只是簡單刷了層水泥砂漿,經過技術人員指導,已然變身為樣式新穎的小樓,政策獎補資金比例佔其總投入的30%。逐漸看到變化的村民,找到村委會,主動要求進行農房整治。
如今的小梨村,一棟棟三層坡屋頂小黃樓在綠樹花蔭之間坐落,人居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村民沈錦洪說,環境美了,心情也好。提升的不僅僅是住宅的顏值,還有大家的觀念,愛護環境、保護生態成為大家的共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