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向往的生活”,是宗族老小,齊齊整整地在一個屋子下其樂融融地生活,長幼有序,孝悌持家。
曾經的福州閩清宏琳厝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宏琳厝佔地面積17832.28平方米,共有大小廳堂35間、住房666間、花圃25個、天井30個、水井4口,厝內廊回路轉,縱橫有序。
古厝有三進,按中軸對稱的布局朝縱深方向發展。在中國的建筑美學當中,中軸對稱是建筑形式美的最佳體現。第一進由家中小字輩居住﹔第二進由家中中字輩居住﹔第三進由家中老字輩居住。
宏琳厝是一座一次性設計、結構精巧,集安全、舒適為一體的古代民居。建筑師不僅擁有儒家正統文化的審美旨趣,還發揮了高度的建筑水平。一次性施工,耗時二十八年。
宏琳厝屋頂正脊兩端線腳向外延伸並分叉,稱為燕尾脊。明清時代,在福建南方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隻有中了舉人的人家,才能蓋燕尾型的房子,一般人家隻能蓋馬背型的。所謂的“皇宮起”大厝,大多使用燕尾脊,稱“雙燕歸脊”。而在宏琳厝,你可以一眼就望到三條燕尾脊,像極了三隻正在藍天翱翔的燕子,靈動、秀美、輕盈。
回過頭來往上看,二樓是小姐的閣樓。“小姐的閣樓”總是具有神秘和浪漫的色彩。走出閨閣,腳步輕輕踏在咯吱作響的木地板上,並透過圓窗看到對面的屋檐,正應和了前人的天圓地方之說。
古厝的每個細節都透露著文化的氣息,隨處可見文人墨寶,子孫題字的牌匾更是挂得滿屋。值得一看的是,清朝咸豐皇帝為了表彰宏琳厝人勤儉讀書,特賜“紫薇鑾駕”的聖旨木匾。如今它靜挂在古厝第三進,有歲月的厚重和御賜的威嚴。
這座飽經滄桑的宏偉建筑依然保持著自然古朴,幽靜典雅。它靜靜屹立在原地,等著每一位到來的人,傾訴它百年的見証。(福州市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