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自貿片區:數字賦能發展 開放步伐加快

2021年04月21日16:28  來源:廈門網
 
原標題:廈門自貿片區:數字賦能發展 開放步伐加快

動能轉換

數據賦能成果不斷凸顯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新型生產要素。如果說數字基建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高速公路,那麼數據就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按照《行動方案》,廈門自貿片區積極推動數據賦能自貿區服務管理各個環節,讓數據驅動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數據推動管理更高效。在全國率先開展空運出口“一單多報”和“安檢驗訖放行電子化”,實現全鏈條可視化數字服務,被國家口岸辦認定為全國僅有的兩個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試點地區之一。

另一方面,讓數據提升服務質量。以數據賦能口岸提效降費,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3.0版,實現通關流程更簡、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環境更優。建成廈門自貿片區大數據服務中心,對接多個政府數據,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協同。

當前,廈門自貿片區緊緊抓住全球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機遇,用好我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制度紅利,積極對標國際一流貿易規則,發揮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落地廈門優勢,以數字改革著力提升自貿區智慧水平,以數字轉型加快產業創新、釋放發展潛能,以建設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逐浪數字經濟發展藍海,在自貿片區率先建成全國領先的5G綜合保稅區和“數字金磚”先行區,探索在廈門試點數字經濟領域更高層次對外開放政策,為我國與RCEP成員國和金磚國家數字經濟領域開放合作提供廈門案例,發揮廈門作用。

換擋升級

綜合保稅區

蓄力爭先

去年12月18日,廈門象嶼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驗收,成為廈門海關特殊監管區整合優化新起點。圖為揭牌儀式現場。資料圖/記者黃嶸 攝

去年底,廈門象嶼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驗收,作為廈門首個正式獲批的綜合保稅區,也成為廈門海關特殊監管區整合優化的新起點。

“象嶼綜保區將對標海南自由貿易港,加快推動與廈門自貿片區的融合發展,以‘自由港’的高標准,建設服務型綜保區。”作為綜保區的經營主體,廈門港務物流保稅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荔荔向記者介紹。

當前,象嶼綜合保稅區正在構建以物流分撥、銷售服務、檢測維修為主體,研發設計中心為輔助的產業生態體系。同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力爭引進更多優質資源和高質量重大項目,培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把廈門象嶼綜合保稅區打造成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示范區,打造成為服務廈門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的重要陣地。

開放發展再升級,廈門自貿片區正大力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轉型為綜保區。2020年,國務院先后批准同意象嶼保稅物流園區、海滄保稅港區轉型升級為綜保區。其中海滄港綜保區將重點打造加工制造、研發設計、物流分撥和檢測維修四大中心,目前正在加緊完善圍網配套監管設施。

“目前,結合新機場建設以及航空產業搬遷發展實際需求,片區正積極謀劃在新機場片區建設空港綜保區,並推動相關申報工作。”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空港綜保區目標做大做強航空維修等優勢產業,全面提升以臨空經濟為主的服務貿易等產業,同時疊加自貿試驗區等特殊功能區域優勢,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發展共贏。

據介紹,綜合保稅區作為對外開放層次更高、政策更優惠、功能更齊全、通關更便捷的特殊開放區域之一,將為廈門自貿片區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用足優勢,廈門自貿片區正著力引進更多優質資源和高質量重大項目,把片區內的綜合保稅區打造成為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示范區,為廈門建成“自由港特征經濟特區”積累更多創新經驗。

【亮點數據】

724.6億元

去年,廈門自貿片區實現GDP 724.6億元,比增7.8%﹔完成進出口總額2385億元,比增18.2%。

4.6萬家

截至2020年底,廈門自貿片區累計新增注冊企業4.6萬家、注冊資本6597.2億元,企業數是挂牌前的6倍﹔GDP年均增長13.5%,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1.4%。

5101.6億元

去年,廈門自貿片區入庫招商項目1604個、投資總額5101.6億元﹔招商落地項目768個,比增12倍,注冊資本661.6億元,比增近5倍。

78個

去年,廈門自貿片區新增落地京東數科、順豐供應鏈、涂鴉智能等78個高能級項目,比增4.6倍,注冊資本481.2億元,比增近5倍。(廈門日報記者 崔昊 王晴 張平原)

(責編:陳楚楚、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