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点亮昔日古城门 “城门讲古”定期开演 人民网泉州9月30日电(刘燕婷)城门,是一座城的标志,是城市发展变迁的重要见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29日晚,在福建泉州,一座始建于唐朝,自2002年底动工重建并于近期完成保护性修缮的城门——“泉山门”,在时隔多年后,首次对外开放。…
泉州鲤城检察打造“立体式”古城保护模式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古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泉州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众多,鲤城区人民检察院立足鲤城古城定位,汇集各方力量,运用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打造“立体式”古城保护新模式,保存城市文脉,守护文化遗产。…
国庆期间泉州文旅活动众多 来古城过个“文化节” 今年国庆泉州市文旅活动众多,古城又有哪些精彩的活动?探营其中几个精彩有特色的古城文化活动项目,这个假期一起来古城打卡,过一个文化味的节日。 润物无声国庆展 解读城市语言密码 今年国庆节,泉州市在泉州古城的各个公益空间策划“2020润物无声国庆展——言吾闽南”,以“语言”为线,以“空间”为点,多点联动的展览将泉州的历史旧貌、百姓生活、时令风俗定格在空间之中,让每一个空间都充满生活的美好和浓厚的文化气息。…
泉州市42个“中国传统村落”挂牌亮身份 山水相依、古厝留韵,美如诗画的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像一首绵长的古曲,从历史深处发出袅袅余音,令人沉醉。 为了更好地保留住这历史文化的“基因密码”,今年以来,泉州市对全市42个“中国传统村落”实施挂牌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规划,增强传统村落的生命力,留住乡村历史记忆。…
泉州打造古城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模式:入城即入景 旅游即生活 泉州被誉为“千年海丝、千年古城”,文化遗产丰富——拥有世界级“非遗”名录4个,国家级3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还有上百个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今年,泉州古城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又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
泉州中山路飞来五尊“妙音鸟” “妙音鸟”成泉州中山路新景观 张九强摄 近日,不少泉州市民发现,市区中山路通政巷口的一栋骑楼顶有五尊彩色“妙音鸟”(飞天造型),与开元寺大雄宝殿里的“飞天”神形相似。五尊“飞天”位于骑楼五根柱子上,与南洋风格的骑楼相得益彰,成为中山路一道靓丽的风景。…
泉州永春仙夹镇夹际村古老书院变身乡土文教新空间 宝妈老师在碧溪书院教授孩子们国学 陈晓东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上午10点多,泉州永春仙夹镇夹际村碧溪书院里传来琅琅书声,10来个坐姿端正的孩子正在“宝妈老师”的领读下齐声诵读。 3年前,碧溪书院还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破败古厝,沉寂在山村岁月中,无人问津。…
如果你来泉州,请一定走过这条街 郭晓斌、陈晓君摄 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 泉州历来以开放、包容的气度雄踞东南。…
文化生态有亮点有示范性 泉州古城入列省级旅游度假区 近日,福建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2020年福建省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名单公告》,泉州古城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正式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 泉州古城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鲤城区,以古城6.41平方公里为核心,拓展笋江公园、接官亭等绿地,总面积计8.37平方公里。…
泉州古城:颜值气质 活韵生香 泉州,宝藏之城。泉州古城,宝藏中最为璀璨的那一件。…
寻访泉州古城里的状元史迹 被誉为“海滨邹鲁”的泉州,文化底蕴深厚,自唐宋以来文风炽盛,才俊辈出,其中不乏文武状元,而且不少是他们所处时代有口皆碑的清官廉吏。 状元井、状元祠、相公巷……在古城,泉州古代状元们留下了诸多遗迹和传说故事,记者请来泉州文史工作者,带我们一起探访状元们在古城留下的痕迹,共同领略他们为人为官的气节和风骨。…
“一站”新貌 泉州旧车站改造后焕然一新 作为泉州古城双修“七个一”示范工程之一的“一站”——泉州旧车站,通过改造,将变成集公共停车、旅游集散、城市展馆、商贸购物为一体的古城游客集散中心。目前外立面已经落架,外观焕然一新。…
“走街探巷” 泉州打造“小红”古城旅游线 “小红”串起古城旅游景点 陈小芬摄 “真好看,这么多辆‘小红’载着游客走老街巷。”28日下午,5辆公共三轮车“小红”从泉州市区西街的游客服务中心出发,载着体验的市民穿过旧馆驿、古榕巷、许厝埕、金鱼巷、府文庙广场、后城街、涂门街、中山南路等路段,沿途吸引了众多市民目光。…
泉州古城英文讲解学员向外国友人宣传推介泉州 感受古城文化 黄暾摄 包粽子、听南音、看木偶戏……6月25日,来自美国、俄罗斯、菲律宾、埃及、也门、意大利、约旦等国家的近20名外国友人在泉州走街串巷,体验闽南文化与端午民俗。 25日,泉州市古城办、泉州市文旅局组织开展了“海丝泉州 粽情古城”泉州古城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推介活动,由第五届泉州古城英文讲解学员带领外国友人游览古城,全程英文讲解,并体验泉州传统美食制作技艺。…
泉州市委书记康涛深入德化安溪调研窑址冶铁遗址保护工作 25日,泉州市委书记康涛深入德化县、安溪县调研窑址冶铁遗址保护工作情况。康涛指出,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保护第一,落实“应保尽保”,精心做好遗产保护、展示、阐释、传承等工作,做细做实巡查、监测、防雨等安全措施,严格确保遗产安全。…
泉州市举行申遗和遗产保护推进专题会 23日,泉州市举行申遗和遗产保护推进专题会,对申遗和遗产保护工作再部署再落实再推进。泉州市委书记康涛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长王永礼主持会议,市领导张永宁、周真平、朱启平参加。…
分类施策留住乡愁 泉州加强闽南传统建筑保护 闽南传统建筑是城市记忆的延续,承载着无数游子的乡愁。在全市房屋安全“百日大整治”行动中,面对星罗棋布的传统民居、建筑,如何有效加以保护,延续文脉,留住乡愁?自3月中旬以来,泉州市在排查整治中严禁“一拆了之”等做法,各地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分类施策,为保护传统建筑探索出不少好办法。…
泉州将对29条古城背街小巷分期分批综合提升 千年古城,街巷深深。背街小巷保留着泉州古城的风貌格局,也延续千年历史文脉。…
传文脉留书香 泉州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将复兴复建11家书院 据泉州市文旅局消息,泉州将复兴复建中心城区及周边11家书院,将其打造为古城文化新品牌,融入城市文化发展整体方略,实现书院的有效保护和功能的持续发挥。 据了解,此次将要复兴复建的一批书院包括南安文庙、小山丛竹书院、招贤院、欧阳书院、正音书院、松石山馆、巢云书院、镜山书院、梅石书院、宝海庵书院、宝觉书院。…
泉州20多件明清精美石雕藏身路桥 系明代名宦刘望海后人陵墓石构件 刘氏后人和专家在现场察看 廖培煌摄 20多件珍贵的陵墓石构件,湮没于历史潮流中,偶然的机会,后人重新发现了它们的踪迹。近日,刘望海文物史迹保护管理小组的刘良州等人致电媒体反映,他们宗亲在惠安县城平山一带的桥上和路下,发现20多件刘氏先人陵墓石构件,而这些石构件已“消失”半个多世纪了。…
康涛调研泉州市古城街巷综合提升工程 5月31日,泉州市委书记康涛率队前往鲤城区,调研古城街巷综合提升工程。康涛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把高标准精心守护、永续传承历史文脉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加强古城文化前瞻性保护、整体性传承。…
福建泉州:书香古城 “复活”书院 复建后的泉州正音书院正式揭牌,对外开放。新华网发(林楷煜 摄) 5月30日,位于福建泉州府文庙朱泗桥西北侧的正音书院复建揭牌,这是泉州启动复建书院工作以来投用的首个书院。…
泉州市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 新增38项市级非遗项目 近日,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泉州新增38项非遗瑰宝。据统计,截至目前泉州共有市级“非遗”262项,省级98项,国家级34项。…
泉州鲤城:探寻常泰古韵 聆听对山厝叙 暮春初夏,紫云覆巅,穿越云雾俯瞰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常泰街道,在这片工业生产蓬勃发展的土地上,留住视线的不是那黝黑宽敞的柏油干道,不是那连成排、铺成片的现代厂房,而是那承载着一段段传奇故事、一份份乡愁记忆的青石红砖,它就像夜空中点缀的明星,光亮耀眼。 常泰的老屋古厝就像曾经遗落的芳华,在长街窄巷里留有余香,一路走来,于郁郁春光中,于绿树掩映中,却又在工业气息的背后,与你隔世重逢。…
隐泉:隐于泉州城南小巷中的美丽古井 隐泉位于苏家花园后门口。 泉州临江街道隘南社区道才巷内,有一口造型独特的古井,名为“隐泉”,这口井开挖年代已不可考,但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却令人回味。…
保护好古建筑就是助力申遗 来过泉州的朋友和游客都知道,泉州古城区乃至周边的晋江、石狮、南安等县市一带,有着各类独具闽南特色的古建筑和古遗迹,这构成了泉州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去年年底,在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有关部门已明确今年将继续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
守护珍贵的历史建筑 泉州市三处古建启动修缮加固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鲤城辖区内分布着各级各类文保单位81个,是泉州古城传统历史的遗存。…
泉州全省率先试点 1199栋历史建筑楼长管起来 泉州第一批历史建筑:中山路骑楼建筑群 王柏峰摄 据泉州市住建局消息,为建立健全历史建筑保护常态化机制,近日泉州在全省率先启动市级历史建筑保护楼长制试点。2020年,各县(市、区)将在已公布的第一批1199栋历史建筑中,优选一部分历史建筑开展楼长制试点工作,将设置县级、乡镇(街道)级、村(居)级、专职等四级历史建筑楼长。…
泉州加强历史建筑保护 利用旧城要改造建筑先甄别 历史建筑是城市的有形记忆,传承着城市的文脉和底蕴。为进一步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泉州市住建局、市文旅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加快辖区内历史建筑的普查、认定,年底前基本完成认定公布,对列入县级历史建筑预备名录库的建(构)筑物,采取措施先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