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尋“遺”
-
泉州開元寺
泉州開元寺:“桑蓮法界”結緣“海絲之路”泉州開元寺是宋元時期泉州規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於唐垂拱二年(686年)創寺,經歷代興擴,主體格局定形於宋元時期。寺院坐北朝南,由中路主體建筑群、東西兩路附屬組群及東西石塔等組成,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1982年,泉州開元寺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泉州市舶司
泉州市舶司:見証“東方第一大港”繁榮的古海關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市舶司在泉州城南晉江江畔處設立,一段波瀾壯闊的泉州海洋對外貿易的繁榮歲月由此拉開帷幕。隔著湮遠的時光,泉州宋元時期“市井十洲人”的貿易盛況已無法觸摸,從遠渡重洋到中國的馬克·波羅看到並記錄下的“刺桐港是世界最大港之一,大批商人雲集,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象”中仍能感知一二。
-
泉州府文廟及學宮
泉州府文廟及學宮:賡續海濱鄒魯千年文脈泉州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古代泉州文教昌盛、英才輩出,社會開放多元,泉州府文廟及學宮這一綿延千年的文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唐宋以來,有賴於泉州官方和民間尊孔修學的優良傳統,府文廟及學宮的修建一直被歷任地方政府視為重大的文教工程,頻繁修葺擴建,發展成規制完整、規模龐大的府文廟建筑群,規模位列中國東南七省之冠。
-
真武廟
真武廟:宋代官方祭祀海神場所真武廟,始建於宋代,有“八閩玄天上帝第一行宮”之譽,是“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體現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遺產要素,是10—14世紀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場所,與九日山上祈風石刻、天后宮一起,共同展現出古代泉州地區悠久的航海傳統和海神信仰體系,及政府對海洋貿易的鼓勵與推動,是泉州宋元時期海上對外貿易的重要史跡之一。
-
老君岩
老君岩:宋代泉州官方主流意識形態的象征道教老君造像,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位於清源山風景名勝區主景區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道教尊老子為教主,奉《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老君岩造像是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遺產要素。
-
洛陽橋
洛陽橋:宋代貿易熱潮中誕生的“海內第一橋”洛陽橋現橋長731米、寬4.5米,花崗石砌筑,船型橋墩45座,由北宋泉州太守、著名書法家蔡襄主持修建,建於北宋(1053年—1059年)。洛陽橋是泉州北上福州乃至內陸腹地的交通樞紐,它與安平橋、順濟橋遺址等共同連通了便捷的沿海交通干線,在泉州水陸復合運輸網絡的發展中具有開拓性的裡程碑意義。
1/2
南平武夷山雪景1/2
泉州開元寺1/2
漳州田螺坑土樓群1/2
福州三坊七巷1/2
三明永安桃源洞1/2
三明泰寧上清溪1/2
龍岩永定振成樓1/2
泉州安平橋
Copyright © 1997-202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