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和醇雅致 “精”出高度
莆田地少人多,除了注重對食材天然本身外,精耕細作的生活方式也導致了莆田人對美食精益求精的態度。
鹵面
鹵面是莆田鮮味極致的一個代表,做好一道鹵面極其考驗廚師的功夫,鹵面的美味不僅要在食材上下功夫,最關鍵的是掌握火候、用心熬煮,鹵面的精華在於微湯的稠感和入味的鮮甜,海蠣、蟶子、干貝、蝦干、精肉、紅菇等十多種新鮮的食材細火慢燉,才能使食物完美碰撞。
鹵水豆腐
莆田地處閩中興化平原,蜿蜒的木蘭溪貫穿整座城市,水質特別好,出產的黃豆質地非常高,號稱九月珠,那是黃豆中的珠寶。豆腐的做法有很多,大多以石膏點制,豆腐的水分充足,而莆田人做豆腐是以鹵水點制,所以莆田的豆腐不但有濃郁的豆香,而且也十分水嫩。其做法更是各具特色,燜豆腐更是一絕。
興化米粉
興化米粉白如雪,細如絲,是中國最早的快餐之一,名揚海內外,尤為海外僑胞所喜愛。米粉需要經過九步制作工序,先選用上等大米原料,浸磨成漿,碾壓成團塊,入蒸籠蒸半熟后,經細孔壓出細絲,不絕如縷。再折疊成一層層米粉片,晾干后用一根稻草束腰。
細膩,一燙即熟,便於攜帶,煮、炒、炸皆可,尤其是炒米粉!是以豆漿為湯,燒開后放入興化米粉,翻炒裝盤,細滑柔韌的口感醬香十足,出奇驚艷,這絕對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媽祖線面
莆田是媽祖的故鄉,媽祖面線源於媽祖文化,寓意著媽祖賜予的平安、吉祥、富貴、長壽。
媽祖面制作工藝復雜,需要經過十幾道工藝才能完成,傳統手工線面優點在於久煮不爛,吃起來有韌性、咸香。
線面煮熟拌勻,配上紫菜、花生、雞蛋、香菇等食材,一碗象征平安團圓的媽祖面便好了。
西天尾扁食
莆田的扁食佐料及制作講究,從皮到餡都是純手工。燕皮是精肉用木槌捶打成漿糊狀,加木薯粉繼續捶打三小時方能成為一張延展柔韌由薄如蟬翼肉皮。肉皮本身味道濃郁豐富,再搭配由精制豬肉蝦皮組成的餡料,以鮮包甜,鮮香味美。
炝肉
炝是獨屬於莆田的獨做法,在莆田方言裡發作“cā”音,指將食材先裹一層地瓜粉,迅速片入沸騰的高湯略煮,催生著特有的飲食文化,也吊起莆田人炝香熱氤的生活。為了提鮮,鮮蝦、香菇、豆腐等五花八門的食材配料豐盛,每一口都能品出不同的驚喜,好吃的靈魂都升華了。
溫湯羊肉
溫湯羊肉,是莆田筵席上必不可少的冷盤菜肴,選用莆田特產的小羔羊肉,小火溫湯慢慢煨出來的。它和許多名菜一樣,源於偶然。傳說倭寇侵莆時,一家宰羊為生的人家,忽聞倭寇來犯,倉皇之間將剛剛宰殺好的羊投入沸湯桶中,用稻草匆匆覆蓋了,便進山避難。等到倭寇退卻,歸家之時意外發現,羊肉在熱水中被浸熟,皮彈肉嫩,鮮美異常,於是這種吃法便流傳下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