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第六號)

2020年01月15日10:56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四、文化及相關產業

2018年末,全省有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7.49萬個,比2013年末增長118.9%﹔從業人員106.12萬人,比2013年末增長37.2%﹔資產總計5226.65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85.5%。

2018年末,全省有經營性文化產業法人單位6.86萬個,比2013年末增長141.6%﹔從業人員101.84萬人,比2013年末增長44.7%﹔資產總計4970.01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86.4%﹔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939.89億元,比2013年增長95.5%。

2018年末,全省有公益性文化事業(含社團)法人單位0.63萬個,比2013年末增長7.9%﹔從業人員4.28萬人,比2013年末下降38.3%﹔資產總計256.64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70.8%﹔全年支出(費用)96.61億元,比2013年增長34.6%。

注釋:

[1]本公報中的企業法人單位,包括機構類型為企業的法人單位,以及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事業法人單位、民辦非企業法人單位和基金會,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除宗教活動場所以外的機構類型為其他組織機構的法人單位。

[2]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的精神和國家統計局制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標准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相關服務業等9大領域。

[3]規模以上工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4]高技術制造業:按照《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分類(2017)》,高技術制造業是指國民經濟行業中R&D投入強度相對高的制造業行業,包括:醫藥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信息化學品制造等6大類。

[5]研究與試驗發展:是指為增加知識存量(也包括有關人類、文化和社會的知識)以及設計已有知識的新應用而進行的創造性、系統性工作,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三種類型。

[6]文化及相關產業:根據《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文化及相關產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的集合。范圍包括:一是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制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具體包括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投資運營和文化娛樂休閑服務等活動﹔二是為實現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所需的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裝備生產和文化消費終端生產(包括制造和銷售)等活動。

[7]表中的合計數和部分計算數據因小數取舍而產生的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文字、數據內容由福建省統計局提供)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