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企漳州東剛精密的車間內,“台二代”林梓杰(右一)和員工一起研發新產品。 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張夢帆 謝威 攝
評論
持續做好“通”“惠”“情”文章
□王志賢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在我省代表委員中引發熱議。大家認為,促進祖國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福建責無旁貸,要繼續先行先試,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福建處在兩岸融合發展最前沿,中央賦予我省一系列優惠政策,支持我省對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試。我省積極實施一系列貫徹落實措施,取得顯著成效,實際使用台資名列大陸前茅,向金門供水穩定運行,海峽論壇、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等成功舉辦……閩台交流合作不斷深化,促進了兩岸融合發展。兩岸融合發展是誰也阻擋不了的時代潮流,我們要牢記使命,加快建設“第一家園”,在對台工作中繼續走在前頭。
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要繼續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以“通”促融,抓好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准共通,推進應通盡通,讓福建成為兩岸往來最便捷、合作最緊密的第一家園﹔以“惠”促融,研究推出數量更多、力度更大、獲得感更強的優惠政策,讓福建成為政策最開放、服務最貼心的第一家園﹔以“情”促融,推動文化活動入島,推進文化交流走深走實,深化兩岸民間、青年的交流合作,讓福建成為交流最活躍、情感最融洽的第一家園。
縱橫萬裡皆兄弟,一脈同胞古相屬。閩台淵源深厚,充分利用對台獨特優勢,努力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福建在推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中將展現更大作為,作出更大貢獻。
兩會連線
平潭:助力台胞筑夢圓夢
“與您的合作非常愉快,我盡快將款項匯至貴公司的賬戶。”22日,在平潭台創園6號樓,實驗區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計財部副經理李易勛正忙著與客戶商議工程項目資金保障事宜,保証項目的資金需求。
今年35歲的李易勛來自台灣高雄,在島內銀行業工作多年。去年初,他通過“台陸通”App尋找工作機遇,由此與平潭結緣。“通過碩博士招聘會,我順利進入心儀的公司,主要負責集團財務資金集中、會計集中,以及集團籌融資等業務。”李易勛說。不但如此,李易勛還舉家搬來平潭,逐漸融入當地生活,成了“新平潭人”。
“台陸通”App是大陸首個跨海峽服務的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專為台胞量身定制,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為台胞提供涵蓋証照、政務、交通、通信、金融、生活共六大類36項便利服務。“台陸通”已具備了服務台胞移動互聯網入口、對台權威資訊發布平台、e線創業園孵化產業基地等功能。截至目前,台胞用戶注冊數達12萬多人,累計為5.8萬多名台胞提供直接服務。
如今,“台陸通”已成為不少台胞辦理大陸有關業務的首選平台。以新台幣兌換服務為例,台胞隻需通過“台陸通”App進行線上預約,即可前往實驗區台胞台企服務中心兌換點進行兌換。“之前,要先在台灣把新台幣兌換成人民幣后再帶來大陸使用,現在隻需台胞証和新台幣就可以實現直接兌換,真的太方便了。”台胞呂小姐說。
“台胞來大陸發展,會遇到一些難題。‘台陸通’破解了台胞在大陸求學、工作、生活的難點、堵點,節省了台胞的時間和成本。”談起開發的初衷,“台陸通”負責人、福建新通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向東如是說。
以“台陸通”為平台,平潭正不斷發揮窗口作用,為台胞來嵐投資興業、工作生活排憂解難,在兩岸搭建起了一座“橋梁”。去年7月,身在台灣的馬巧均借由“台陸通”App申領營業執照,從線上申請到線下落地不到兩周時間,她便順利注冊成立平潭萬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台陸通’幫了很大忙!”馬巧均說,創業過程中,平台主動提供在線創業導師輔導,還幫助她及時對接政府部門,准備擴展業務所需材料,如此全面貼心的服務,恰恰是來大陸發展的台胞最需要的。“我們以音頻直播平台為主要發展方向,全方位培養主播人才,目前已入駐喜馬拉雅FM、貓耳等平台,未來將打造線下直播工作室,開發帶貨平台。”馬巧均說。
在平潭,像馬巧均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通過“台陸通”App,已有近4000名台胞來嵐參加交流活動,52家台企在嵐落地。
接下來,“台陸通”App將進行改版升級,整合更多台胞需要的便民服務,進一步打通與省內各地的政務數據共享通道,幫助更多台胞登陸筑夢圓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