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創新為根之魂 走高質量發展路

黃建雄

2020年01月14日16:57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四)創新資源集聚,創業孵化鏈條形成。

加快打造科技、金融、人才、公共服務、中介服務平台,形成高端要素集聚優勢。通過規劃建設創業大廈、創新園一、二、三期、海外留學生創業園、中小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國際孵化器,為吸引和培育一批高成長性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發展空間。目前海西園和“兩園”已成功吸引了星網銳捷、中科曙光、兆元光電、中海創等一批領軍企業項目匯聚園區,並聚集了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福汽集團研發中心、戴姆勒研發中心等一批優秀創新資源,發揮企業自主創新主體作用,為高新區“二次創業”奠定了良好的開端。以“聯合創新、孵化創新”為重點,加強與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打造科技平台,大力提升聯合創新能力。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為平台,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以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等科技企業孵化器為載體,形成多層次創新孵化體系。以“項目+資本”為突破,加快打造金融服務平台,成立高新區產業引導基金和“高新貸”,實現科技與金融的緊密結合。以加快引進新興產業領域領軍人才和國內外一流創新團隊為目標,打造各類高端人才平台。

(五)緊扣政策脈搏,培育新經濟業態

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決策部署,全力推進‘三個福州’建設,積極培育新業態、新經濟,搶攻新興市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迅猛發展。

重點建設“數字福州”應用示范區,迅速培育發展新動能。發展產業互聯網,構建產業共同體,以互聯網工具賦能傳統產業;全力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雙向融合,謀劃生成智慧政務、智慧校園、智慧水務、智能無人駕駛示范路段等一批數字應用場景,目前已累計落地數字經濟項目64個。當前,高新區軟件園、數字經濟產業園、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園、光電產業園等一批高端數字產業基地應運而生,中科曙光、博思軟件、中海創、星網銳捷、榕基軟件、源磊科技等21個數字產業項目發展勢頭強勁,其中中科曙光 “海光芯片高端整機先進制造基地”、中海創“工業互聯網中心”、博思軟件“智慧城市電子繳款平台”等市場佔有率高,對福建全省乃至全國形成輻射影響。

積極建設“平台福州”戰略支撐點。推動大企業平台化轉型,開放技術、資本、市場等優勢內部資源,鏈接各類外部資源,形成融通聯動新格局。重點打造一批層級高、要素全、功能優的公共服務平台,依托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省微生物研究所等項目,加快建設國家級新型創新研究院﹔依托國家知識產權專利審查協作分中心、福州技術市場等項目,強化知識產權保障服務,深化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建設﹔引導高新區企業利用技術、渠道等優勢資源,集聚區內優勢企業,實現向平台型企業轉變,促進主導產業上下游銜接,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增強協同效應,形成產業互動良好局面。

積極建設“海上福州”創新策源地。發揮海上絲綢之路的作用,鼓勵園區企業走出去,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持續拓展發展新空間。一是堅持“走出去”“引進來”同步發力,充分利用福建海外華僑1000多萬的優勢,認真謀劃打好僑商牌,對接“回歸工程”,參與福建“僑夢苑”海外招商推介和經貿洽談,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技術轉移核心區﹔大力支持力普、吉特瑞、福大百特等深度攻關海洋生物醫藥研發、可再生能源開發,鼓勵永福電力設計、聯合動力、星網銳捷等企業“走出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二是重點支持兆元光電等台資企業發展,加強與台灣科技園區點對點交流,積極引進台灣青創基地,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三是依托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福州產業基地,探索空間信息商業化運營模式,提升高分衛星數據應用服務,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成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合作競爭的橋頭堡

(六)管理體制靈活高效,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福州高新區不斷創新管理體制機制,促進園區由單一的經濟功能向城市綜合功能區轉型,完善經濟社會管理職能,被賦予市一級行政審批管理權限,對托管鎮村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決策和統一管理,實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運行”的新型管理體制。以減少管理層次和審批為重點,提高辦事效率為宗旨,充分體現機構精簡、人員精干、服務高效的“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的特點。對入駐福州高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項目用地、企業上市、人才引進、財政獎勵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對入駐的重大領軍人才項目、央屬企業和台資重點項目實行“一事一議”的特別優惠政策。同時,主動對接“福州新區”、“海絲核心區”和“福州自貿區”建設,在優惠政策輻射和體制創新上取得積極進展,努力打造區域開放合作新平台。

福州高新區先后榮獲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等榮譽。2018年,在全國156個國家高新區中的綜合實力排名,從2012年第46名上升至第33名。其中,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能力指標在國家高新區單項排名序列中優勢突出,位列第12位。

(責編:林東曉、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