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體制機制
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
核心提示
挂牌成立5年來,平潭自貿片區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先導,積極主動作為,不斷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進實驗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平潭堅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和弊端,注重探索政府管理與社會化治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治理現代化新模式,正促進制度創新紅利加速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力。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4月15日,實驗區黨工委黨群工作部組織召開第二批賦權工作座談會。實驗區黨群工作部、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局、經濟發展局、交通與建設局、社會事業局、農業農村局以及四個片區管理局等賦權事項相關負責人,圍繞賦權事項清單(初稿)進行了探討。
賦予片區管理局部分區直部門的權限,是推進實驗區基層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去年11月,實驗區向片區下放了區直部門的14項職責權限,賦予片區管理局在促進區域發展、服務基層群眾方面更大的自主權。而第二批賦權工作座談會,正是片區管理局和區直部門職責權限下放的第二次“握手”,以此進一步推動片區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更多實效。
為了破解按設區市建制的實驗區與原有的平潭縣之間存在的機制矛盾,平潭實施了“區縣合一”機構改革。去年,新一輪更深層次、更具創新的黨政機構改革在嵐島大地如火如荼地開展。去年8月31日,金井、海壇、君山、蘇平等四個片區正式揭牌,片區與鄉鎮的整合工作邁出了堅實一步。去年12月31日,實驗區應急事務中心正式揭牌,至此,實驗區新組建的15個區屬事業單位全部挂牌,全區機構改革工作蹄疾步穩。近日,記者還從實驗區黨工委黨群工作部機構編制處了解到,實驗區正加快推進15個事業單位的“三定”工作。
機構改革的澎湃春潮激發出更多的創新活力。去年底,蘇平片區國彩村、小練島分別組建聯合黨委,推動聯合村的發展問題、領導聯合村的社會治理等,成為機構改革后探索黨建新路的創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蘇平片區國彩村、小練島聯合黨委充分發揮復合型黨組織作用,形成黨委統領、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共同抗擊疫情的局面。
構建高效行政管理模式
按照“一個部門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市場、一支隊伍管執法”的理念,當前平潭自貿片區已構建了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行政管理模式。
“一個部門管審批”體現在,當前平潭自貿片區推行的是行政審批大集成,將所有行政許可事項全部劃歸行政審批局承擔,實現審批工作“機構、職能、人員、數據”全集中,真正做到“一口受理、一口出件”。
如今,通過“平潭通服務平台”微信小程序,市民不僅可以查詢疫情資訊和防控知識,還可以進入“公積金管理中心”“不動產登記中心”“醫社保中心”等版塊,在線進行業務查詢和辦理。這正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實驗區行政審批局推出的“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郵寄辦”等“非接觸式”服務模式的其中一個應用場景。
另外,通過福建省網上辦事大廳、閩政通APP、24小時政務服務自助超市等線上平台,實驗區實現了70%以上審批服務事項“一趟不用跑”,給廣大群眾提供了一個更加安全、快捷的辦事渠道。據統計,今年2月至今,“非接觸式”線上渠道已累計辦理各類業務1.7萬余件。
“一支隊伍管市場”體現的是,成立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國率先整合工商、質監、食藥監等6個領域監管職能,形成從源頭到終端全過程的市場監管體制。在實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成立以前,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管理、價格管理、知識產權保護、衛生監督管理六部門的案件管理相互獨立、各自為政,案件管理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數據缺乏互通共享渠道。
於是,平潭在國內率先整合工商、質監、食藥監等6個領域監管職能,創新推出“六合一”案管系統。通過“六合一”案管系統,實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案件管理實現部門數據互通共享、涉案環節全程管控、執法風險自動防范、行政執法“有法可依”,形成了從源頭到終端全過程的市場監管體制。
“一支隊伍管執法”則表現為執法功能從碎片化向集成化的轉變。事實上,平潭早就在試行跨部門、跨領域的綜合執法體制改革上做了許多的有益探索,實現相對集中行使土地礦產、住建、人防、交通運輸等12個領域的行政處罰權。2019年9月,實驗區執法應急局成立,又增加了旅游、環保、版權、消防、海洋等15個領域的行政處罰權和行政強制權,進一步擴大了綜合執法領域。
打造便捷公共服務體系
日前,實驗區行政服務中心內,以人力資源為主業的某企業辦事人員李加欽正在辦理業務,他平時需要進行大批量辦理業務。“以前辦理業務比如社保、失業登記等,需要一個一個部門跑,通常要花上一上午的時間。現在有了‘一窗通辦’,所有的業務整合在一起,時間花得少了,效率也提高了。”李加欽對記者表示。
讓李加欽贊不絕口的是平潭自貿片區辦事更便捷、日益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將婚姻登記、醫保社保、不動產、公積金等178項公共服務事項進行全方位“化學融合”,平潭已實現了“一窗通辦、全島聯辦、全程網辦”的格局。
平潭自貿片區致力於把“政府端菜”轉變成“群眾點菜”,設置了“綜合窗口”,實施“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的通辦窗口模式,任意一個窗口均可“一次取號、一窗受理、一趟辦結”,通辦事項基本涵蓋群眾日常所需辦理業務。
著眼於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裡”,實驗區按照“一個大中心、三個分中心、若干個辦事處”的思路,布局全區便民服務網點,將“一窗通辦”事項全部下沉,實現“全島聯辦”,並開辟24小時自助服務區,形成15分鐘便民辦事圈。
讓市民動動手指就能辦事。建設了實驗區綜合審批服務平台,通過閩政通APP對接全島大數據中心,並融合實驗區檔案局(館)開展“紙質檔案”電子化工作,通過統一門戶、微信公眾號、小程序、五彩麒麟APP等,就能實現高頻便民服務事項均可在服務平台上“單點登錄、一網通辦、全程網辦”。
實驗區還試點“12345”預約辦事,探索“城市智慧管家”。在“12345”原有功能基礎上,開通“辦事預約”功能,實行“一窗通辦”與智慧島12345便民服務平台聯動,對群眾辦事預約、訴求“一對一”精准派件、逾期預警、跟蹤督辦,實現“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改革的成效如何,群眾最有發言權。“一窗通辦”改革實施前,平潭便民服務群眾滿意率一直低於96%,2019年第一季度平潭便民服務群眾滿意率提升到全省第二名,2019年第二、三季度,平潭便民服務群眾滿意率分別為99.43%和99.60%,均為全省第一名。
數說
“六合一”案管系統自2016年10月1日設立以來,市場監督管理局通過系統共立案444件,結案454件,罰沒款829.47萬元。其中工商案件265件,罰沒款432.65萬元﹔食藥案件145件,罰沒款198.8萬元﹔質監案件32件,71.45萬元﹔價格案件8件,罰沒款126.25萬元﹔物價案件4件,罰沒款0.31萬元。
八年來平潭共拆除“兩違”約140萬平方米,2014年被列為全省“無違建”示范區創建單位,全區已連續五年多實現新增“兩違”零增長。
經過全方位改革,“一窗通辦”事項辦件材料平均精簡2項,縮減近1/3﹔辦理承諾時限全部控制在法定時限50%以內﹔人均辦事等候時長從42分鐘縮減至19分鐘,縮減近55%﹔人均受理時長從12分鐘縮減至9分鐘,縮減近25%﹔92%以上的便民服務事項實現30分鐘內辦結。
亮點
平潭黨政工作機構限額僅相當於設區市的1/3、縣(市、區)的1/2﹔122個事業單位整合為15個,15個鄉鎮整合為4個片區,力度之大開全國之先河,構建了職能明晰、特色鮮明、綜合扁平、運行順暢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2019年12月,實驗區行政服務中心社會保障“一窗通辦”窗口獲評“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2017—2019年度優質服務窗口”。
2019年4月,《平潭綜合實驗區在便民服務領域實施“一窗通辦”改革實現便民、快捷、高效》被列為省審改辦審批服務便民化典型經驗做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