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貿區平潭片區成立五周年述評:嵐島奔騰勢如虹 不負時代新機遇

2020年04月22日09:17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落實應通盡通

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核心提示

五年時光如彈指一揮間,平潭自貿片區的發展卻日新月異。成立至今的五年裡,平潭自貿片區緊抓“千年一遇”的發展機遇,發揮平潭在兩岸交流、對外開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打造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新載體,為兩岸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准共通探索新方法、積累新經驗。

按照習總書記“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的重要指示,實驗區加快實施“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兩年行動計劃”和“兩岸同胞共同家園工程”,深耕“一線一代”,精耕試驗田、當好“擺渡人”,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上作出新示范、貢獻出“平潭經驗”,努力將平潭打造成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的“橋頭堡”。

推進行業標准共通

17日,記者走進寬敞明亮的台胞台企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工作人員正緊張而有序地為台胞辦理業務。內設的標語“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一行字特別醒目,字如其實,這行字正是台胞台企服務中心貫徹始終的准則。

台胞台企服務中心是在實驗區行政服務中心“台胞服務室”的基礎上組建的,是平潭自貿片區為更好服務台胞台企而推出的創新舉措。中心於2019年4月11日正式運營,集中梳理了往來便利、企業注冊等8大類157項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實現了“接待服務”+“實體辦事”一體化,提供了全國首創的“一站式”服務。

台胞台企服務中心還採用兩岸“共同管理”模式,首創由台灣青年服務台胞台企,目前已聘任有9名台灣青年擔任服務專員,參與服務中心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王魁峰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他和妻子兒女都扎根平潭,感覺自己越來越“平潭化”了。“平潭是台胞登陸工作生活最方便的地方,現在我連口音都開始‘本地化’了,越來越覺得平潭有家的感覺。”王魁峰說。

得益於這一服務模式,台胞在平潭生活就業愈發無后顧之憂。去年底,台胞何佩珊在台胞台企服務中心拿到新版《台灣地區職業資格証書採信証明》,她在台灣的保姆人員証書經比對採認,被採信為大陸的育嬰員,圓了她想在平潭打開幼教市場的夢。“我覺得平潭是很適合生活的地方,也很看好這裡的幼教市場,現在我的早教機構已經開業,家人也來到了平潭。”何佩珊說。

對台職業資格採信是平潭自貿片區落實兩岸行業標准共通的舉措之一,早在2018年,平潭就頒出全國首張《台灣地區職業資格証書採信証明》,完成134項職業資格對台比對,其中95項實現了直接採信,台胞可憑採信証書在實驗區范圍內執業,該舉措被省自貿辦評為“全國首創”。

據統計,截至目前,平潭對台職業資格採信証書共頒發569本,直接採認台灣地區職業資格証書換發國家職業資格証書71本,直接採認換發國家職稱証書8本。

從平潭試驗,復制推廣全省、全國,隨著平潭自貿片區先行先試探索的逐步深入,阻礙兩岸融合發展的壁壘逐漸被打通,“試驗田”裡結出的碩果惠及了越來越多台胞。

暢通兩岸經貿合作

兩岸應通盡通,平潭要先通。近年來,平潭自貿片區充分發揮近台優勢,開拓兩岸海上航線、暢通人貨往來通道,不斷密切嵐台經貿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2019年1月20日,載有數百噸台灣南部農業縣市蔬菜水產的“台北快輪”順利抵達平潭港區,宣告台北快輪“高雄—平潭”貨運順利完成首航。2019年7月11日,滿載700多名乘客的“海峽號”高速客滾船從平潭澳前碼頭首航台灣高雄港。

隨著“高雄—平潭”貨運航線和“平潭—高雄”客運航線的先后開辟,平潭在大陸率先實現了與台灣北、中、南部港口客貨運直航全覆蓋,客運並行、“三箭齊發”的嵐台通道,已然成為台胞台青的“親人通道”、台商台企的“致富通道”。

“這條線路是我事業發展上必不可少的‘海上之路’。”台胞陳啟明表示,四年前他與福州一家工廠在電子設備制造上開展合作,因為少量電子產品(給客戶看的樣品)不方便帶上飛機,嵐台海上直航航線成了他往返兩岸的最佳選擇。

據統計,客貨運航線開通以來,經平潭口岸向台灣進出口農漁產品貨值6.59億元,其中進口台灣農漁產品貨值3.89億元、增長5.69倍。對台客運量19萬人次,其中,台胞旅客12萬人次。

兩岸航線的連通,直接帶來了兩岸貿易的暢通。“高雄—平潭”貨運航線的開通,實現了台灣水果可“早上採摘,下午運抵,次日上市銷售”,確保了生鮮水果的鮮度、口感和品質,其銷售范圍輻射福州及長三角地區,既解決台灣果農的銷路問題,又滿足了大陸市場的需求,平潭由此打造的台灣農漁產品“登陸”主通道的優勢日益顯現。

創新金融服務方式

2019年3月8日,台胞楊哲安在平潭領到了全國首張《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証書》。有了這張証書,他可以在平潭農商銀行辦理貸款、擔保、授信等多項業務。

在平潭自貿片區的不斷探索下,台商台胞在嵐創業、就業、生活,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除了此次頒發《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証書》,此前,平潭還在全國率先試點台企台胞征信查詢業務,頒發全國首張台企台胞信用信息報告單,發行台胞專屬金融綜合服務“麒麟卡”,累計放貸5211.5萬元,解決台資企業征信難、擔保難、融資難的問題。

各項政策落地的成效,體現於在嵐台胞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在嵐創業多年的台胞薛清德在2018年成功領取了台胞居住証,這使得他解決了台胞參與大陸醫社保、繳交公積金、征信查詢及貸款等問題。如今,他扎根平潭,他的子女把回台灣叫作“回去”,把來平潭稱為“回來”。

此外,平潭自貿片區還積極實施台資企業資本項目管理便利化改革,便利台資企業跨境投融資。海峽股權交易中心設立了台資企業交易板塊,為處於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規范水平的台資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打通基層治理“經絡”

今年3月5日,全國首個“由台灣規劃單位設計、台灣營造企業施工、台灣建設標准驗收、台灣同胞入住、台式物業管理”全鏈條體現台灣元素的台胞社區動工開建,這是平潭自貿片區落實“應通盡通”、實現基層治理融通的最新成果。經過近3年的探索與努力,嵐台基層共建、共享、共融初顯成效。

“設計方和施工方都有台灣團隊的參與,希望通過台胞社區的打造,建立一套兩岸合作的標准模式,成為兩岸合作的最佳典范。”台胞社區的建設單位、廈門瑞助建筑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深鉛說。

根據目前的進度安排,台胞社區將於今年11月1日開放售樓部、樣板房,今年12月15日取得預售証,2021年4月10日主體封頂,2022年9月份交房。

平潭還更進一步探索嵐台基層共建、共享、共融,邀請台灣鄉村規劃師,參與兩岸社區融合建設。“包括建立志工隊伍,改善村庄人居環境,著力推動村(居)產業培育、人文教育、醫療照護、社區治安、環保生態、公共管理的全面提升,這些為探索兩岸基層共同管理、推動嵐台社區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實驗區台灣工作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項工作在福建自貿試驗第9批創新舉措評估中獲評全國首創,並被省政府列入福建自貿區第六批可復制推廣的創新成果。

數說

台胞台企服務中心全國首創“一站式”服務。截至今年3月,台胞台企服務中心共受理、咨詢各種業務共18282件,接待考察領導和台商90批次、1804人。

搭建台灣商品登陸“第一窗口”。截至目前,平潭台灣小鎮已出租面積4萬㎡,出租率45%﹔簽約入駐企業227家,現有從業人員約800人,其中台胞約200人。

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全國首創設立“台資板”。截至2020年3月末,台資板共展示台企449家,挂牌台企8家,實現台企融資21.34億元。其中,挂牌展示平潭企業376家,包含台企109家。

亮點

平潭自貿片區積極探索兩岸“共同管理”模式,聘任台灣村裡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擔任社區營造師,借鑒融合台灣社區治理經驗,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上樓村、北港村、東門社區先后獲批省級對台基層交流示范點。

兩岸合作社區管理服務模式在福建自貿試驗第9批創新舉措評估中獲評全國首創,並被省政府列入福建自貿區第六批可復制推廣的創新成果。

平潭積極推進品牌活動交流,成功舉辦了八屆共同家園論壇、四屆海峽兩岸村裡長交流活動,舉辦了六屆兩岸職工自行車賽以及海峽兩岸農漁業交流座談會等活動,掀起嵐台互動交流新熱潮,其中兩岸職工自行車賽連續3年被列為國台辦重點交流項目。

(責編:陳楚楚、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