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貿區平潭片區成立五周年述評:嵐島奔騰勢如虹 不負時代新機遇

2020年04月22日09:17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對標國際一流

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核心提示

以對標國際一流為目標,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營商環境,平潭自貿片區自挂牌成立以來,全面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以“一天一個樣”的“平潭速度”不斷推進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為項目落地和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

近五年來,平潭自貿片區同時針對市場准入、項目落地、權益保護和產業獎補等方面不斷加強創新突破,加大簡政放權,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優化和提升營商環境,努力打造營商環境的新高地,為實驗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提升基礎建設水平

基礎設施建設是投資興業的基本要素保障。

3月26日,在福平鐵路蘇澳段施工現場,一列火車出現在高高架起的鐵路梁上,從福州出發、經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上島,為福平鐵路臨時鐵軌鋪設運輸軌排。

平潭高鐵時代即將來臨,世界最長、全國首座海峽公鐵兩用大橋預計今年通車,將與福州形成半小時“經濟生活圈”,也將為海峽兩岸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提供重要通道。

橋,是連接兩邊的通道,也是助力經濟發展的“快車道”。橋梁建造,這只是平潭建設的一個縮影。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近年來,平潭自貿片區全面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創新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五年來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3.64%。同時,島內綜合交通、水資源、市政、能源、信息通訊“五大保障體系”初步構成。

在金井灣商務營運中心,高標准寫字樓拔地而起,滿足企業高效、智能化的辦公需求﹔台灣創業園內,影院、健身房、書吧等配套逐漸完善,豐富園區企業人員的業余生活。

金井港區,港口功能不斷完善,隨著港區正式躋身國家一類口岸行列,平潭構建兩岸物流“黃金通道”的優勢更為凸顯。

還有平潭高新產業園、平潭流水藍色科技園、台胞社區、平潭國際演藝中心……一個個項目正全面鋪開,趕時間、搶進度,平潭已成為新興的投資熱土,朝向宜業宜居的兩岸共同家園目標大步邁進。

降低市場准入門檻

近日,在實驗區行政服務中心“一企一証”窗口,市民吳正武遞交相關材料后半個小時,便拿到了企業營業執照,同時核准辦結了食品經營許可証,實現由“領多份証件”到“一企一証”的變化。“兩者合在一起辦,時間節省了,來回跑的次數也減少了。”吳正武說。

平潭自貿片區自挂牌以來,在全國率先探索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走過了從“証照統發”“一照三號”到“三証合一、一照一碼”的改革歷程,頒發了全國首張“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一照一碼”營業執照。

如今,在“多証合一”“証照分離”基礎上,平潭試點“一企一証”改革。對除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等事項外,將企業行業准入涉及的229種“証”集成到一張“照”上,進一步破解“准入不准營”的難題,有效降低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像原來辦理營業執照和許可証要跑不同的部門,營業執照需要5個工作日,許可証則要10個工作日。現在企業可以選擇証照合辦,三個工作日辦結。很明顯地感受到,企業辦証時間越來越短了,相關市場主體增長量也有比較大的突破。”實驗區行政審批局企業設立及行業准入審批處工作人員高珠琴說。

“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次勘察、一窗出件、一証集成、一企一檔”,在實驗區行政服務中心“一企一証”窗口“六個一”的服務模式背后,是政府刀刃向內,打破原有審批制度的自我改革創新而結出的碩果。

“改革試點啟動后,我們將原來入駐實驗區行政服務中心商事登記窗口、市場監管局窗口、交建局窗口、經發局窗口及其他涉及金融、旅游文體等業務的窗口整合起來,形成‘一企一証’窗口。”高珠琴說。

推行行政審批集成,讓群眾跑腿改為部門內部流轉,切實減輕企業的負擔,這樣的舉措讓不少企業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行政服務中心設置的這些專項窗口,讓我們企業在辦理過程中充分體會到便利性,很感謝相關職能部門的用心和創舉。”福建平潭瑞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環說。

優化行政審批制度

平潭自貿片區以簡化審批優化服務,便利投資興業。長期以來,項目投資審批存在“辦理時間長、蓋章多、收費多、中介多、材料多、地點多、制約多”等突出問題,飽受詬病。如何讓這個過程短一點?挂牌以來,平潭自貿片區主動對標先進,先行先試,通過“一口受理、四個一、系統集成”三步改革階段,項目投資從立項到竣工驗收涉及的147項審批事項合並壓縮至26項,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平潭路子”。

“現在項目前期申報相較之前更方便了,比如身份証復印件、營業執照等業主信息資料都可以免提交。”平潭先行實業有限公司負責項目報批的經辦人員林紹聰表示,實行“一窗受理、並聯審查”模式,節省了項目業主很多的時間與精力。

林紹聰表示,改革之前報批項目前期手續需要准備的材料多,且多個審批事項互為前置,往往需要跑好幾個部門分別辦理環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報告、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等事項。

在主動服務上做“加法”,在審批、流程上做“減法”,建立標准化的審批流程,這樣的做法在平潭並不少見。

2016年,實驗區行政服務中心設立財稅優惠政策兌現專門窗口,運用“四個一”審批運行機制,開辟財稅優惠政策兌現“快車道”,平均辦理時間縮短50%以上。

“以前存在獎補兌現時限長,各部門獎補資金分散不能統一調度等問題。現在將區級各類產業獎補的申請放在一個部門審批,5個工作日內就能辦結,真正實現了政策好、出錢快。”實驗區行政服務中心資金兌付審核處負責人陳嵐說。

同時,實驗區針對總部經濟、金融業和鼓勵扶持產業的經營貢獻獎進行電子化優化升級改造。企業申請經營貢獻獎時,隻需通過互聯網將相關材料掃描后提交申請,就可全程網辦、無紙化流轉,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數據顯示,2016年至今,產業獎補窗口共受理辦結10708件,全部按時審批結辦,審批獎補資金44.83億元人民幣。

保護市場主體權益

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制度保障,是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舉措。

平潭與台灣一水相連。平潭自貿片區自挂牌運行以來,成立自貿法庭、自貿檢察室、海峽兩岸仲裁中心,率先探索兩岸法制合作模式,聘請兩岸專家作為咨詢顧問、調解員,出台涉台裁判指引,制定涉台法律查明實施規則,為市場主體提供了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2018年,依托平潭全國首創建立的涉台、涉自貿區多元化糾紛解決工作機制,海峽兩岸仲裁中心受理了第一起涉台經貿爭議案件,該案為商鋪租賃合同爭議,標的額近百萬元人民幣。

據了解,一方當事人為台灣自然人,另一方當事人為大陸企業,雙方共同約定仲裁中心解決爭議,並約定適用台灣地區法律。經過有序地陳述、答辯、舉証、質証,以及實地調查,庭審結束后,仲裁員在組庭之日起3個月內作出裁決書。裁決書引經據典、條分縷析,透徹闡明了案件的具體事實和適用法律,為發生在大陸地區的案情和適用台灣地區法律找到了結合點,堪稱涉台商事仲裁的典范。

“這是兩岸仲裁法律界緊密合作的新起點,也是兩岸法律界共同探索保護兩岸同胞合法權益的新嘗試。”海峽兩岸仲裁中心相關人員說。

此外,在保護市場主體權益上,平潭還創新專利、商標、版權“三合一”綜合保護和管理機制,解決了知識產權領域“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執法力量分配不均”等問題。此外,加快建設平潭智慧島,實現全島“數據管理一中心、審批服務一平台、社會治理一張網”,基本建成公民、法人“一號、一表、一檔”統一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及查詢、發布機制,打造覆蓋全島自然人、法人的社會誠信體系。

數說

平潭全面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創新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五年多來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3.64%。

平潭試點“一企一証”改革,將企業行業准入涉及的229種“証”集成到一張“照”上,破解“准入不准營”的難題。

推動投資體制改革“四個一”,將項目投資從立項到竣工驗收涉及的147項審批事項合並壓縮至26項。將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90個工作日以內,社會投資項目壓縮至70個工作日以內,小型投資項目壓縮至50個工作日以內,交通工程、水利工程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90個工作日以內。

財稅優惠政策兌現專門窗口採取“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並聯審核、一章審批、一周辦結”的“四個一”審批運行機制,平均辦理時間縮短50%以上。

2016年至今,產業獎補窗口共受理辦結10708件,全部按時審批結辦,審批獎補資金44.83億元人民幣。

亮點

平潭在全國率先探索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頒發了全國首張“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一照一碼”營業執照。

2018年,依托平潭全國首創建立涉台、涉自貿區多元化糾紛解決工作機制,海峽兩岸仲裁中心受理了第一起涉台經貿爭議案件。

(責編:陳楚楚、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