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產業培育
做強高質量發展引擎
核心提示
“從零開始”到“超百億”的實質性突破,平潭自貿片區自2015年正式挂牌成立以來,不斷落實落深產業培育,砥礪前行,佳績頻傳。
敢為人先、破冰揚帆,平潭的總部平台經濟和物流貿易兩大特色產業相繼實現營收破百億元。五年來,平潭自貿片區以推動產業培育為主線,成立總部經濟產業工作小組,構建總部經濟企業服務中心及總部經濟集群服務監管平台,逐步推動總部經濟由注冊型向實體型轉變。與此同時,物流貿易產業發展也邁上新台階,多個倉儲項目的建設完工,有效緩解了平潭“倉儲難”的問題。而初具規模的旅游文化康體產業已呈現出強勁發展態勢,正全力沖刺成為實驗區第三個百億產業。
發力總部經濟產業 做優產業增量
總部經濟和物流貿易這兩個產業被稱為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在“政策+服務”組合拳和“高效+創新”支撐力下,催生出的一批新業態、新模式,為產業培育壯大注入澎湃動力。
近年來,實驗區按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三大產業發展方向,開展“七大攻堅”、實施“八大工程”,實現了總部經濟產業“從零開始”到營收“超百億”的實質性突破。五年來,總部平台經濟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實現高速增長,2019年營業收入達271.48億元人民幣,成為平潭歷史上第一個百億產業。
據了解,為了推動總部經濟脫虛向實,將平台型總部企業列為總部經濟的“主攻方向”,平潭自貿片區多措並舉,在全國率先試點平台型總部經濟個體戶集群登記,推出平台型總部經濟區塊鏈電子發票,有效解決了平台經濟批量注冊難及開票難的問題。
不僅如此,平潭還搭建了總部經濟集群服務監管平台,打造“e企通智慧雲平台”,實現了“企業商事登記一趟不用跑”和“企業運營一條龍服務”,推動總部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e企通智慧雲平台”依托“人臉識別技術+公安部身份信息驗証+遠程視頻驗証”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機制創新、服務技術創新的深度融合。截至2020年4月15日,“e企通智慧雲平台”通過集群注冊模式完成了3665家新企業的注冊﹔2219家企業通過遠程面簽、遠程身份認証完成信息認証。
“通過e企通智慧雲平台,我們企業落地平潭更加便利,真正實現‘一趟不用跑’,在家就能注冊公司。”福建曌寰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業務經辦人員薛理鑒說。
精耕物流多元業態 做大產業規模
14日,金井灣跨境電商物流園區二期3號倉庫竣工驗收,平潭跨境電商再添新倉儲,園區正抓緊申報跨境電商保稅監管場所驗收工作。此外,平潭還被列入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物流貿易產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
物流產業好消息頻傳,得益於平潭自貿片區近幾年精耕物流多元業態的舉措。2015年,平潭獲批成為國家跨境電商保稅進口試點城市,先后啟動保稅進口、直購進出口等業務,產業發展風生水起。特別是在2017年5月,平潭啟用兩岸快件中心,探索實施“一個中心+N個保稅倉庫”的運作模式,跨境電商業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隨著通關物流運轉全面提速、相關獎補政策全面兌現,平潭跨境電商產業發展速度持續加快。2019年,平潭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0.3%,物流貿易產業成為平潭第二個百億產業。同時,平潭積極構建“平潭-台灣-全球”海陸空聯運通道,聚焦跨境電商、海運快件、台灣農漁產品交易等多種業態,促進平潭物流產業規模做大做強。
據數據顯示,2020年1-3月份,平潭保稅進口入區貨值1.9億余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出區176萬票,同比下降15%﹔出區貨值1.8億余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直購出口出區22萬余票,貨值約1.9億元人民幣。快件部分總計進出口115.3萬件(其中進口86.4萬件,出口28.9萬件),同比增長68%﹔貨值約3.5億元人民幣(其中進口2億元人民幣,出口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8%。
作為物流產業的倉儲后備力量,金井灣跨境電商物流園區承擔著貼心的保障服務。據了解,金井灣跨境電商物流園區共有4個倉庫,其中包括兩岸快件中心、2號、3號以及4號倉庫,均為物流業者提供電商運營、商務辦公、產品展示、電子商務、倉儲等服務,助力實驗區物流商貿業的發展。
據園區運營方實驗區嵐台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曾瑋頻介紹,在功能布局上,2號倉庫將設置直購出口監管中心,3號倉庫將設置跨境電商保稅備案監管中心。下一步園區將加大招商力度,繼續引進龍頭企業,同時,園區也將為入駐企業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服務,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實驗區經發局工作人員介紹,如今平潭自貿片區在倉儲建設、港口開放、跨境貿易等領域都取得了新突破,接下去將會推進“貿易創新”改革,以推動對台服務貿易便利化、自由化為創新引領,以建立符合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負面清單為制度保障,推動“旅游+”、國際運輸、現代商務服務、金融保險服務、離岸服務外包等服務貿易業態發展,進一步優化完善現有農漁產品進口、一般貿易出口、港口航線、跨境電商等外貿領域扶持政策,實現精准扶持。
精准扶持旅游康體 做特產業結構
2016年,國務院批復實施《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方案》,指出要努力把平潭建設成為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獨具特色、兩岸同胞向往的國際旅游島。
在方案批復之前,平潭就較早地大力發展旅游業。如將平潭台灣小鎮打造為3A級景區,使其成為來嵐游客購買台灣商品的天堂,也吸引眾多台胞在這裡創業﹔大力建設發展海壇古城景區,這裡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已成為平潭旅游新名片。
旅游產業的興起是平潭自貿片區特色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也初具規模。據數據統計,2019年平潭旅游人數年均增長36.72%、旅游收入年均增長63.09%。
在開拓兩岸旅游市場上,平潭自貿片區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對台開放旅行社業務,首創採認台灣旅游從業資格,是全國唯一在台灣台北、台中、高雄設立旅游推廣站的地級市,目前實驗區內已設立9家台資旅行社,共有200多名名台灣導游通過換証考核或採信認証獲得導游執業資格。
為走出一條差異化的旅游文化康體發展路子,平潭堅持“現代化+原生態”開發理念,實施“特色鮮明濱海旅游工程”,全力補短板、提品質、聚人氣,尤其是推進華僑城歡樂南島、世茂集團海峽戀島等重大旅游項目的落地。
2019年9月18日,平潭與華僑城華南集團簽訂竹嶼灣文旅綜合體項目合作協議,這標志著華僑城集團正式入駐平潭。竹嶼灣文旅綜合體項目的正式簽約,標志著雙方合作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平潭將把該項目作為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中之重”,項目建成后,將會成為平潭國際旅游島的“引爆點”。
“在今后平潭自貿片區的發展中,我們會緊抓產業發展主線,探索建立兩岸共同市場先行區。同時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重點推進由制度型創新向開放型創新轉變。”實驗區經發局工作人員介紹,接下來平潭將繼續聚焦總部平台經濟產業、物流貿易產業、旅游文化康體產業,圍繞產業鏈短板弱項布局創新鏈,從“小切口”入手,將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動力。
數說
2020年1-3月份,平潭保稅進口入區貨值1.9億余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出區176萬票,同比下降15%﹔出區貨值1.8億余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直購出口出區22萬余票,貨值約1.9億元人民幣。快件部分總計進出口115.3萬件(其中進口86.4萬件,出口28.9萬件),同比增長68%﹔貨值約3.5億元人民幣(其中進口2億元人民幣,出口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8%。
截至2019年底已入駐總部企業及意向企業65家(注冊型30家、實體型12家、平台型23家),其中,已納統企業23家,營業收入突破271.48億元人民幣,完成年計劃239.35%。
截至2020年4月15日,“e企通智慧雲平台”通過集群注冊模式完成了3665家新企業的注冊,2219家企業通過遠程面簽、遠程身份認証完成信息認証。
平潭開展“綠島花城”建設三年行動,全區優質空氣質量天數達到99%以上,森林覆蓋率達37.15%,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亮點
五年來,總部平台經濟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實現高速增長,2019年營業收入達271.48億元人民幣,成為平潭歷史上第一個百億產業。
2019年,平潭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0.3%,物流貿易產業成為平潭第二個百億產業。(平潭融媒體中心 何燕、林舒玲、周寒冰、林彬彬、高容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