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建寧4月30日電 4月28日,在福建省建寧縣濉溪鎮高峰村,空氣中不時傳來陣陣飯香,只是村裡不見了裊裊炊煙。
“煙囪、灶台全封堵了。以前燒柴生火效率低,碰上陰雨天柴火濕,濃煙嗆得厲害。”45歲的村民林華和妻子正忙著准備午餐。他說,現在電壓穩了,廚房改用電磁爐和燃氣灶,被煙熏黑的牆壁也刷得潔白,方便又干淨。
禁柴改燃是這座閩中山區小縣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動綠色發展的措施之一。
林華說,近年來縣裡供電部門進行電網增容及入地改造,不僅為民居建設提供基建用電,還為村子的后續經濟發展帶來充分的能源保障。如今,走進村子,再也看不到錯落的電杆和飛跨的電線,與之相反的是美觀的變壓器掩映在村落裡,與景觀融為一體。
林華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高峰村。他說,八十年代后,金鐃山被列入省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后,為保護山上的自然資源,村民們陸陸續續從1000多米的山上搬到了山腳。
“這周邊的山林,絕大部分都被劃入生態公益林,全村林地隻剩下3000畝。如今,這山上的一草一木都不能砍。”林華說。
不能砍柴,如何生活?曾經習慣了靠山吃山的村民們,有些不適應,仿佛被切斷了所有的生活資源。
搬下山后,山上農田退耕還林,人均耕地隻有0.6畝,而且面積小、石頭多。2006年,這裡的村民人均收入隻有2000多元。省裡出台生態補償政策,凡是被劃入生態公益林的,都可獲得補助。
“但當時,村裡仍有許多人不理解,那麼好的樹不讓砍,多可惜。”林華笑了笑說,“回頭想想,當時的選擇是對的,現在不僅生活環境好了,每年還有700多元的燃氣補助。”
如今,村后的山頭變綠了,村前的小河變清澈了。“生活在這裡,覺得很幸福。”林華的妻子滿臉笑容地說,村裡生態的變化,改善了大家的生活環境,也增加了致富渠道,這裡的青山綠水,他們會一直保護好。
“我打算在房前屋后再種上一些樹。”林華說,在當地政府的積極引導下,現在村民們漸漸意識到生態的重要性,從原來的砍伐樹木,破壞生態,到現在實施封山育林,生態養護。
2017年,建寧縣出台《禁柴改燃試點工作方案》,在全縣7個鄉鎮開展禁柴改燃試點工作。參與禁柴改燃的農戶按每戶500元的標准一次性發放燃具補助,按每人每月20元的標准發放燃氣補助。
得益於禁柴改燃與其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措施,如今,高峰村全村斷面水質達到或優於國家地表水Ⅱ類標准,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空氣質量優於二級標准。(邵玉姿、余杉芳、陳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