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 巾幗力量”系列訪談——

培育地域特色產業 探尋鄉村振興有效路徑

【查看原圖】
平潭綜合實驗區君山片區管理局婦女聯合會主席、黨群工作處處長林黎和莆田市仙游縣榜頭鎮扶貧辦主任、婦聯主席黃智君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人民網 王銑攝
平潭綜合實驗區君山片區管理局婦女聯合會主席、黨群工作處處長林黎和莆田市仙游縣榜頭鎮扶貧辦主任、婦聯主席黃智君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人民網 王銑攝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2021年03月07日13:13

【編者按】

“婦女能頂半邊天”!她們艱苦奮斗,不計名利,越是艱難越向前。為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福建省婦女聯合會和人民網福建頻道共同推出系列訪談“鄉村振興 巾幗力量”。

亮巾幗風採,抒豪情壯志。今天做客人民網福建演播室的嘉賓是平潭綜合實驗區君山片區管理局婦女聯合會主席、黨群工作處處長林黎﹔莆田市仙游縣榜頭鎮扶貧辦主任、婦聯主席黃智君。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由福建省婦女聯合會和人民網福建頻道共同推出的“鄉村振興 巾幗力量”系列訪談,我是人民網的主持人鄭窈。今天做客演播室的嘉賓有兩位,一位是平潭綜合實驗區君山片區管理局婦女聯合會主席、黨群工作處處長林黎。

林黎: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另一位嘉賓是莆田市仙游縣榜頭鎮扶貧辦主任、婦聯主席黃智君。

黃智君: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脫貧攻堅一定要因地制宜。平潭是福建的第一大海島,而仙游則地處戴雲山脈的東坡,兩個地方都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那麼您二位當時是如何因地制宜地開好“藥方”的呢?

林黎:我所在的君山片區轄區內有著豐富的海產品、豐盈的農作物,特別是東庠金鱘、小庠鮑魚、蘆洋臍橙、中樓蘿卜干、君山水仙花等,在平潭本地更是家喻戶曉。如何做好“農漁”文章,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也成為我一直思考和探索的一個問題。2018年10月,我初到蘆洋鄉任職,正值臍橙大規模上市。蘆洋臍橙皮薄肉嫩味甜,品質一流,但是由於沒有做好宣傳,價格賣不上去,甚至賣不出去,很多果農都一籌莫展。看到這個情況,我和同事們一起策劃開展了“蘆洋臍橙文化節”,組織了文化宣傳活動、趣味游戲、果園採摘等,進一步推動蘆洋臍橙品牌宣傳,這些宣傳推介活動我們每年都在延伸拓展。目前,蘆洋鄉的臍橙品牌已經在全省負有盛名,今年蘆洋有近萬畝的橙田都大獲豐收。再比如這個季節是君山片區水仙花種植收獲的季節,為了更好地推動君山水仙花產業發展,讓水仙花真正成為香飄萬家的“致富花”,我在開展業務工作和包村工作的同時,除了積極推動水仙花原種保護外,還積極聯系農技部門開展種苗培育、雕刻等指導培訓,還通過融媒體等進行推廣宣傳。今年的水仙花銷售也成為平潭最火熱的“年宵花”。

主持人:黃主任,聽說您當時為了有效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技能,組織扶貧對象參加了“雨露”培訓,能給我們詳細介紹一下嗎?

黃智君:好的。為提高我鎮貧困勞動者綜合素質,增加收入,我當時重點選擇摸底登記零轉移的貧困戶中的初、高中畢業生和45歲以下有一定文化基礎的有就業、創業的青壯年勞動力,共480名精准扶貧對象參加“雨露”培訓,培訓內容涉及政策宣傳、特色種養殖等。同時推薦48名貧困戶參加免費公交培訓、56名貧困婦女參加家政培訓,有力提高貧困戶自身就業、創業能力,幫助他們脫貧。

主持人:在扶貧工作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您二位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林黎:最大的困難可能就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當時片區內眾多農漁產品滯銷,比如我們片區內的鮑魚、真雕魚等海產品,本來年末節前都是這些產品的最好銷售期,但因為疫情的影響,導致眾多農漁產品滯銷。我得知農戶的這些困難后,第一時間利用微信公眾號、各村“村村響”廣播等推送農漁產品信息,還帶動52支巾幗志願者服務隊在下鄉入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時,既當“宣傳員”又當“帶貨者”,廣泛宣傳轄區內滯銷的產品。並利用上門宣傳、量體溫、送物資的契機,將農漁產品送到有需求的居民家中。既為滯銷的農漁產品開拓了市場,又讓足不出戶的居民在家就能享受到新鮮的產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轄區內農民、漁民們的經濟損失。

主持人:您既當防疫的宣傳員,又當海產品的帶貨者,確實很好地將防疫和銷售結合到了一起,真是一舉多得!我知道黃主任有一個外號,叫“黃扶貧”,您能和我們說說這個外號是怎麼來的嗎?

黃智君:這是因為我作為鄉鎮扶貧干部,在工作中大家給我取的外號。由於我們榜頭鎮的精准扶貧對象數量在全縣是最多的,各戶的扶貧舉措各不相同,為了切實做到精准扶貧,我通過幾個月的入戶摸底,建立起相對完整的扶貧台賬。也是在這段時間裡,大家覺得我一心投在扶貧工作中,就有人稱呼我為“黃扶貧”,之后就流傳開了。當然,在做的過程中,我覺得既然大家這麼稱呼我,我更要擔得起這個外號。我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我在一次精准扶貧走訪中,了解到鎮上昆村的貧困戶李某,一家有5口人,戶主因重度殘疾(半癱瘓)行動不方便。兒子多病身子弱,做不了重活。24歲的孫女大學畢業后在家裡幫忙照顧,17歲的孫子在讀高中,家庭無任何收入。第一次去他們家,房子是土坯房,有多處漏縫。李某躺在床上,哽咽著向我們訴說著她的困難,讓人不勝唏噓。后來,我和包片領導、挂鉤領導多次前往李某家,向她講解當前的扶貧政策,協調小孫子在學校住宿,並推薦其大孫女在鎮裡做合同工。既能照顧臥床的奶奶、父親,又能掙錢增加收入,一舉兩得。后面又幫他們申請造福工程舊房翻建,現在他們一家住在寬敞的新房裡,裝修雖然簡單,但看著很溫馨。

主持人:聽了你們的故事,我想到這樣一句話: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如今,村裡的居民都已經脫了貧。那麼在接下來實現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您二位又有什麼樣的新舉措呢?

林黎:通過這些年在基層的工作,我發現有效地培育和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是實現長期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君山片區地處平潭綜合實驗區東北部,擁有平潭最豐富的旅游資源、最優質的生態環境。為此,我認為在鄉村振興這條道路上,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些珍貴的旅游資源,培育旅游開發這一地域特色產業,全面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我想以目前我所包村的北港村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北港村是如何從一個貧困落后的小漁村,發展成為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的。如何抓住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契機,加強對台融合,巧做“石頭”文章,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

我們主要是做好以下四個工作:一是抓住機遇借勢發力。借助環島路通車契機,最早開始鄉村旅游發展,積極打造全島最美環島路網紅打卡點。借助“藍眼淚”引爆全網,每年吸引游客、“追淚者”逾百萬人次,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二是對台融合聲情並茂。通過組織“嵐台一家親 君山邀您過大年”“藍眼淚音樂節”等活動,吸引一批台灣青年在北港村進行文創產品開發、民宿運營等。“石頭會唱歌”嵐台文創節目登上央視華人春節聯歡晚會舞台。三是配套建設助力發展。加大北港村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推動北港村景觀提升改造、庭院經濟微景觀設計、交通路網、污水管網建設等,打造北港休閑鄉村游旅游品牌,提升知名度。注重發展北港村民宿、餐飲等產業發展,僅特色民宿就有96家,助推北港村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60萬元,村民也因此而增收致富。四是示范引領共同發展。北港村作為五星級黨支部,除了自己發展外,還想著要帶動周邊村庄一起發展。我們以北港村為引領,組建“君山灣”聯合黨委,通過“六共”工作模式,即黨建融合共建、鄉村振興共促、大事要事共商、發展難題共議、社會治理共管、生態文明共治,形成上下貫通、整體聯動的攻堅合力,推動基層黨組織由“守攤者”向“先鋒隊”轉變。使基層黨組織成為引領群眾脫貧的主心骨和領路人,積極培育環島路上“旅游產業聯盟”,帶動周邊村共同發展。這個組建“聯合黨委”的作法,在鄉村振興引領上起到很好的作用。目前我們根據各村居的實際情況,還牽頭組建金水灣、站前廣場、大坪等3個聯合黨委。

黃智君:接下來我們要明確精准扶貧成效不減退的基調,積極探尋融合銜接的有效路徑,切實抓好“五個銜接”。一是抓好政策銜接,落實好扶貧政策,並立足實際對我鎮相關政策及時優化完善。二是抓好產業幫扶銜接,支持產業發展壯大,產業扶貧政策措施由“到村到戶”為主向“到村帶戶”為主轉變。三是抓好就業幫扶銜接,積極拓寬就地就近就業渠道,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四是抓好基礎設施建設銜接,按照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統一部署,持續改善鄉村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生產生活基本條件和村容村貌。五是抓好公共服務提升銜接,持續改善鄉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和醫療衛生基礎條件。

主持人:由輸血到造血,從脫貧奔致富。您二位在基層不辭辛苦,積蓄著苦干實干的能量,展現出動人的巾幗風採!再次感謝兩位嘉賓做客我們演播室,謝謝你們!

林黎:謝謝主持人。

黃智君:謝謝各位網友。

主持人:好的,今天的節目就是這樣,感謝您的關注,再會。

(王銑 詹偉業) 

 

“鄉村振興 巾幗力量”系列訪談:

鄭月娥:甘做連家船民上岸定居的鋪路石

蘭愛珍:姐妹手拉手 攜手共前行

發展現代農業與鄉村旅游 讓農民錢袋子更鼓

返鄉創業女大學生帶領群眾走向致富路

扶貧先扶志 巾幗有擔當

分享到:
(責編:林東曉、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