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守護福建平安”系列訪談

廈門市公安局:構建城市公共安全智慧治理“廈門模式”

【查看原圖】
——專訪廈門市公安局指揮情報中心主任杜昌營
廈門市公安局指揮情報中心主任杜昌營做客人民網福建演播室。人民網 葉青卿攝
廈門市公安局指揮情報中心主任杜昌營做客人民網福建演播室。人民網 葉青卿攝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2020年11月02日08:11

主持人:擁抱法治新時代,踏上平安新征程。大家好,這裡是由福建省委政法委、人民網福建頻道、福建法治報、福建長安網聯合推出的“共建共治共享、守護福建平安”系列訪談。我是人民網的主持人鄭窈。今天做客我們演播室的嘉賓是廈門市公安局指揮情報中心主任杜昌營。杜主任,您好!歡迎您!

杜昌營: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杜主任,我們一聽到“指揮情報中心”,首先會覺得充滿了神秘感,然后又很高大上的感覺,但其實這樣一個中心和我們每個老百姓的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聽說廈門在全國首創了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建立首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心,能不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杜昌營:2016年8月,廈門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廈門市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堅持“科技引領+社會共治”,在全國首創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建立首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心,實現全市公共安全資源力量的深度融合、廣泛共享、高度共治,打造“平台倒逼機制變革、數據驅動治理創新”的公共安全治理“廈門模式”。目前,公共安全管理平台應用單位已擴大到84家,在支撐城市運行管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為金磚廈門會晤、70周年國慶安保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主持人:聽了您的介紹,相信網友和我一樣已經感受到了這個平台的重要性,那麼咱們這個平台又有哪些具體的作用呢?

杜昌營:我們這個平台主要有四大功能:一是公共安全要素全息掌控。平台融合了我市智慧城市、多規合一、信用體系、雪亮工程等建設成果,對接110警情、陽光信訪、數字城管等39個單位78套專業系統,匯聚不同部門、不同系統、不同類型的公共安全數據信息192類共計423億條,實現全市風險源、專業隊伍、應急物資、重要防護目標、群防群治力量等要素“一張圖展示”。二是公共安全風險智能感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構建智能風控體系,敏銳感知和預警城市運行管理中各類風險隱患苗頭,比如高危矛盾糾紛排查、重點監管車輛違規行駛、企業欠薪及違規經營等,推動公共安全治理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事中管控轉變。三是公共安全問題協同共治。依托平台,整合全市6個區78家單位的公共安全管理資源和全市群防群治力量,並建立可視化指揮、數字化預案、一鍵式調度等工作機制,構建市、區、街鎮、社區四級聯動、政府與公眾內外貫通的協同共治體系,形成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的工作格局。四是公共安全數據全域共享。依托平台向全市各職能部門精准提供數據支撐,以及人員背景審查、安全風險評估等5大類24小類共享服務,有力支撐了我市“放管服”改革、基層治理等10個社會治理信息化示范項目建設工作,助推全市31家單位實現75項業務創新,其中像網約車司機資格“免証明材料”網上核查等做法,是全國首創。

主持人:像您剛剛提到的網約車司機資格網上審查,這個確實非常重要。現在網約車司機的問題也是讓大家一直非常關注的。那麼我們廈門市公安局是如何做到一方面要提高網約車司機的辦事效率,一方面又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呢?

杜昌營:對於網約車司機的從業資格,我們依托市公共安全平台建成全國首個交通與公安部門聯網審查工作機制,實現了從業許可全程網辦。申請人可通過遍布全市的“E政務”終端自助完成申請,5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一些城市10個工作日以上才能完成的駕駛員背景審核工作,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同時,我們率先建成全國網約車監管平台,要求所有在營網約車企業的運營數據全量、真實、准確接入政府監管平台,實時掌握網約車運營狀況。我們還依托市公共安全平台卡口視頻比對系統,摸排違規線索推送交通平台,並通過車載“智慧眼”執法儀,提高執法精准度和效率。2018年至今,共查處不合規網約車經營行為1905起,淨化了網約車市場。此外,通過“廈門交通”微信公眾號向社會公眾開放全市網約車駕駛員及車輛認証數據的網上查詢服務,為企業和群眾核驗駕駛員及車輛資質提供支撐,有效杜絕平台使用無証車輛和司機。

主持人:平安需要“社會細胞”的維系,更需要“智慧大腦”的指揮。那接下來我們就要通過一個小片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智慧大腦”是如何運轉的?

主持人:通過短片我們確實能感受到,每一個居民都可以為社會治理貢獻自己的力量。那麼通過這樣一個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又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哪些成效和變化?

杜昌營:一是風險隱患處置效能大大提高。平台啟用以來,共流轉處置公共安全風險隱患、事件48.7萬余起,日均380余起,有效處置率達99.7%,平均處置周期大幅縮減35%以上。二是數據資源共享和應用活性明顯增強。平台用戶已達1500多個,各單位在平台上日均操作4.1萬次,日均調用平台共享服務10萬余次,使之成為日均調用市級數據資源最多的平台。三是風險預警預防能力顯著提升。平台啟用以來,共發現並通報800多項重大安全隱患和管控薄弱環節,為全市各單位提供公共安全敏感崗位從業人員風險分析和審查21萬余次,推送各類排查預警線索31萬余條。四是重點領域整治取得新突破。依托平台,加快各類業務系統、專業手段、工具模型的集成應用,幫助相關單位解決了傳統手段難以解決的治理難題,助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質的飛躍。比如,交通運輸局依托平台進行營運車輛監管精准執法,使長途客車違規夜間運營、旅游客車超范圍經營、危險物品運輸車超速行駛等違規行為同比分別下降45%、17%、99%。五是公共安全文化氛圍逐漸濃厚。配套推廣應用“廈門百姓”APP,通過有獎“搶單”等方式激發市民參與公共安全治理的積極性,目前用戶已超百萬人,日均登錄2.16萬人次,採集信息694萬條,參與群防任務99.8萬人次。

主持人:好的,因為時間關系,我們今天的訪談到這裡也接近尾聲了。今天要特別地感謝杜主任做客我們的演播室,讓我們了解到廈門市公安局是如何運用指揮情報中心這個“最強大腦”走出一條城市安全管理的智慧之路。謝謝您!

杜昌營: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網友!

主持人:也感謝大家的關注,再會!

(葉青卿 王銑 鄭窈 謝星宇)

“共建共治共享、守護福建平安”系列訪談:

廈門市委政法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

福建省司法廳:創新社區矯正治理 筑牢平安福建基石

晉江市人民法院:創新探索“網格調解”,讓矛盾糾紛化於未發

福建省公安廳刑事技術總隊:服務偵查破案、服務法庭訴訟

大田縣委政法委:以人民滿意為目標 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孔博:作別軍營踏新程 不忘初心守國門

劉柏:從“橄欖綠”到“藏青藍” 身份不同但責任依舊

建寧縣公安局:創新黨建工作機制 提升警務實戰能力

張詒雁:做迷途者的領路人

分享到:
(責編:林東曉、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