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年,是福建省婦女事業和婦女工作與經濟社會同發展同進步,繼往開來、開拓創新、闊步前進的五年﹔是廣大婦女積極參與、主動作為,進一步發揮巾幗力量的五年﹔是福建省婦女受益受惠更多、發展環境更加優化、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的五年。
她協助婦聯成立“漳浦縣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組建講師團隊,利用業余時間和寒暑假,把正確的家教理念帶進社區、企業、學校,深受婦女姐妹歡迎。
她從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及發揮出國黨員作用入手,打造僑鄉文化展示館、黨建文化公園、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黨員教育實踐基地,廣泛開展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引領僑鄉新風向上向善。
蔡火妹利用自身山歌優勢,為游客唱紅色革命山歌,讓游客更加了解福建紅色故事。如今,她成為龍岩市紅古田農產品直播帶貨代言人,帶動了一批本地青年參與直播帶貨。
丁林昕自擔任圖書館館長以來,熱愛公共文化事業,注重現代理念管理,創建特色項目,將圖書館打造成為平潭文化建設的標杆、旗幟。在全省率先建設了24小時城市書房,24小時自修書房。
丁美嬌將個人夢、家庭夢融入到鄉村夢,帶領全村婦女爭做巾幗志願者,一起付出、共同建設,賦予鄉村看得見的青山綠水和留得住的人情鄉愁,讓上樓村成為了鄉村振興的一道靚麗風景。
工作中我不甘落后,想做的事,都是想怎麼能干到最好,所以就一直不斷探索。鮮花掌聲也好,走紅地毯也罷,最讓我高興的是居民群眾幸福的笑臉,永遠為他們當好服務員,才是我的人生價值!
走上管理崗位后,責任更多,熱愛不減。無論是雙休日還是節假日,隻要車間有生產,我一定會到現場了解生產情況、處理問題。公司改革轉型,紡織廠人員機構調整,我始終與紡織廠並肩奮斗。四季流轉,我在紡織廠度過了九千多個日日夜夜,那條條紗線編織成了我的青春。
這些年來,我的家人也始終與我並肩同行,我們都明白,沒有子弟兵保家衛國,人民就沒有安穩的生活。既然我們的小家和諧美滿,就更要與大家同舟共濟。軍民魚水情,團結一家親。受惠於軍隊與祖國,我還要把擁軍工作做得更好、做得更久。
我父親曾對我說:“為了把一件事情做成,我們可以花十年時間。”2003年大學畢業后,我回到了父親傅光明於光澤創立的聖農集團。2007年出任集團旗下聖農食品董事長。2009年,聖農發展在A股上市。2011年,就讀廈大EMBA……一路走來,其中的艱辛一言難盡。
2008年夏天,我第一次到西藏旅游,一位藏族阿媽熱情地招待了我。見藏族阿媽的小孫女好奇又羞澀地望著我,便問她:上學了嗎?女孩擺擺手。那一刻,來西藏支教的想法如種子一般在我心中萌發了。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夠將科研成果送到田間地頭,送到群眾手中,這是最令我驕傲的事!上世紀90年代,我開始正式從事根系生物學研究。我熱愛這個學科,為了做好研究,我常沒日沒夜地扑在實驗室,實驗室裡總是燈火通明的。
30年前,我嫁到福建長汀縣南坑村,這裡山禿、水濁、地瘦、人窮。我意識到,治窮先得治荒。有思路才能有出路。1997年,我一上任黨支部書記就深入村組、農戶家中座談調研,得出“治窮先治荒,扶貧先扶志”的初步結論,最后形成了“豬—沼—果”生態農業模式的發展思路。
要把家鄉800多年歷史的豆腐皮手工技藝傳承下去!1996年,才23歲的我從鄉鎮企業下崗,那時候,隻能在家放牛、干農活。我告訴自己,要帶領鄉親們一起增收致富、過上好日子。“隻留下明年的口糧,家裡剩下的糧食都賣了給你湊錢。”正是用這筆一家人從牙縫裡省出來的錢,我開啟了創業之路。
這些年,我們旅游產業從無到有,學習小鎮遠近聞名,“難忘下黨”“下鄉的味道”等品牌越擦越亮。“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努力探索鄉村振興之路是我們接下來的重要任務。”
扎根基層審判一線18年,我把司法為民的台子搭進社區,帶領一批年輕的法官團隊,深入社區、鄉村開展巡回辦案、現場調解、法律咨詢等工作,用群眾的語言聊法律,以法官的親和消弭當事人的隔閡,把許多鄉鄰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17年來她兢兢業業,踐行著中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生病入院,病房就是她的辦公室﹔疫情發生,她加班加點守在抗疫一線﹔古村落后,她帶著村民找到了脫貧致富的門路……她心系著工作和群眾,大家都親切地叫她“阿美書記”
36年的園林工作經歷,讓我養成一個習慣:每次外出都隨身攜帶一支筆、一本筆記本,隨時記錄園林綠化資料。我先后寫了60余本筆記,收集設計圖紙、圖片上千份,積累資料十余箱。
近年來,我們通過開展志願服務、愛心媽媽結對等方式,為953名留守困境兒童和760名貧困女性送去溫暖﹔我們舉辦農業技能、育嬰、月嫂、SIYB創業等女性職業技能培訓班,培訓婦女5000余名﹔我們創辦福建省首個巾幗雲創空間——福安市巾幗雲創空間,開辟女性創業就業新途徑。
排球集訓,一天8個小時,訓練場、食堂、宿舍三點一線,這是我平凡而簡單的日常。在隊裡,我擔任自由人一職。它要求選手爆發力強、有速度、腳步移動快。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除了加強訓練,多打比賽,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2008年汶川地震,我在現場救援,生死離別,觸目驚心。我覺得我必須多做些什麼。2009年,我組建起廈門第一支民間救援隊——藍天救援隊。從此,我踏上了救援這條路,義無反顧,絕不回頭。
2000年藝校畢業后,我進入莆仙戲二團工作,練習得更加勤奮了。我常常一整天都在劇團裡排練,細微至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必須精益求精。這時的我,心中不僅有熱愛,更懷著沉甸甸的責任。
2020年疫情發生,我作為福建省第九批馳援湖北醫療隊員去了武漢。當時,我們對病毒還很陌生,重症病人也不少,每分每秒都是在與死神賽跑,我們不敢有絲毫鬆懈。
清掃道路,一遍又一遍,一年又一年,環衛工作雖然辛苦,但更多的是幸福——看到城市充滿活力,我很幸福﹔身為環衛工人,能為城市做出貢獻,也很幸福。對於我而言,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是莫大的榮譽,也意味著責任。
每年四五月,我從北京參與培訓回來后就立刻轉場送教下鄉。與此同時,我還得保障本校工作正常進行。奔波勞累,回來后,我常撐不住發燒喉嚨痛。哪怕如此,每次下鄉,我還是會盡我可能選一些自己沒去過的地方,哪怕那兒很偏、很遠、很艱苦。
醫院是我承載使命、追求卓越的地方,這裡讓我始終對生命和患者的情感歷久如新,令我在榮辱得失面前從容淡定。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初心不變,我將更加堅定地與同道們努力實現健康中國之戰略。緣起於愛,相依於愛,愛在靜水流深,愛的路上千萬裡,鋪滿九九艷陽天。
2021年3月,三明市婦聯開展“執委帶你看三明”系列活動。
福建省婦女第十三次代表大會開幕式現場。
2021年5月,福州市婦聯舉辦最美家庭新時代家風傳習之旅活動